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2017-05-13 15:27赵珍祥
科技与创新 2017年7期
关键词:安全意识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

赵珍祥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需要充分以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做好理论研究,确定安全管理方针,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全民安全文化教育,构建起安全管理体系与网络,从而实现整体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稳步、有序开展,减少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安全意识;交通网络

中图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7.079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尚且属于初级阶段,无论是相关理论,还是运营企业的实操都还需要发展。在运营企业中,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研究仍旧停留在零碎的观点和单向性的意见上,并没有进一步提升到理论层面的高度,也没有构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状态,更多处于对实际问题的实操层面。部分企业也在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与研究相关理论,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对国内轨道交通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在融合处理下实现理论层面的改进与优化,遵循“分级负责”和“统一性管理”的操作原则,进而促使实际运营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

1 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主要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可以划分为一体化、多体化的管理模式。其中,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单个法人单位展开轨道交通的融资、建设、运营与资源开发等;多主体化模式则是通过单个或多个主体单位分别承担轨道交通全部线路的建设、运营、资源开发等工作。一体化管理模式又可以划分为垄断一体化、竞争一体化模式。垄断一体化模式是通过单个法人单位展开轨道交通的融资、建设、运营与资源开发等;竞争一体化模式是通过多个法人单位承担轨道交通单条线路或多条线路的融资、建设、运营与资源开发等运营管理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可以运用一体化与多体化融合的管理模式,单条线路可以运用一体化管理,而总体线路可以采用多主体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性化处理,符合城市实际操作需要。

2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因素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下城市轨道交通日趋自动化,人的思想、行为与操作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比如,操作者自身的技术水平、思想状态,乘客的安全意识、综合素养都直接影响着轨道交通安全。

2.2 机械因素

在轨道交通系统中,自动化的深化发展会促使交通网络中包含大量的系统与网络分支,系统复杂程度越高、体系越大、功能越复杂,在概率层面上就会有更多的风险和隐患。在城市轨道交通网中,通风、采暖、电气、通信、供电等设备各部分都会存在安全隐患,进而引发整个交通网络的安全问题。

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中既包含社会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内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组织、系统与自然因素等都会作用在实际的轨道交通网络中。环境因素会导致轨道交通在运营和管理中出现复杂的情况,进而埋下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4 综合因素

人、机与环境是不同的因素,其可能形成综合影响。如果不能有效管控这三个要素,则造成的影响比单个因素更加巨大。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操作

3.1 强化管理模式,优化理论设计

系统安全学属于系统工程学的分支,系统工程中的三维结构理论主要集中研究了系统学科知识、逻辑程序、工作阶段有关的研究理论。在系统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三维结构理论,主要依据实际状况对生产运营过程、系统性理论、事故过程管控、安全目标进行理论层面的汇总分析。

3.2 确定指导方针

在轨道交通中确定安全管理指导方针可以有效增强安全管理意识,促使轨道交通管理在统一思想下有序、系统地展开,让管理处于安全管理系统模式内,明确对应的安全管理目标,有效地架构起对应的安全运营准则和规范,促使安全管理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和创新,让管理符合实际运营所需,得到社会的认可。

3.3 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所有的安全管理需要在制度之下有序开展,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可以有效促使整体管理处于自动规范执行状态,避免传统“人管人”的滞后模式出现,形成所有工作人员自觉履行职责,落实工作细节的效果。同时,规章制度也是整体运营安全体系构建的基础与保障,通过制度的约束与权威性可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和避免安全事故。而制度的编制要充分依据实际运营安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要注重关键环节的制度完善;规章制度需要与时俱进的不断优化调整,从而适应实际运营环境状况。在安全规章制度制订、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人”的特点与行为,做好运营人员工作行为的约束与激励,规范乘客的行为,从而控制人为因素,避免引发不良问题。

3.4 构建安全文化

针对运营人员、乘客可以接触到的环境与领域展开交通安全文化建设,让人们充分意识到安全行为与意识对个人与他人的安全价值,从而让运营人员做好安全操作,乘客有意识地安全乘车,促使安全制度等的有效落实。整个城市需要对全民展开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各种媒体、广告、宣传活动等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進民众教育工作,让人们在相关问题上形成一定的共识。

4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需要依据城市的具体情况选择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做好民众安全文化教育,优化安全管理理论设计,确定管理指导方针,促使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营更加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昕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思考[J].城市地理,2016(04).

[2]吕佳.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

[3]管春艳.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J].黑龙江科学,2016,7(18).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安全意识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港湾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
智能电网建设与调控一体化发展研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