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现状与教学对策

2017-05-14 04:26潘文玲
新课程·中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阅读能力文言文

潘文玲

摘 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阅读的要求亦逐步提高,而如今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远远达不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其薄弱环节在文言文阅读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对策

一、中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文言文时缺乏语感

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训练培养而来的。学生朗读文言文时缺乏语感,主要原因是其内心惧怕文言文。正是因为他们带着这種心理,所以难以把文言文读好。

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朗读《三峡》一文,学生连句子都读不通顺,听起来感觉很生涩,究其原因是学生摆脱不了对文言文的惧怕感,一听到“文言文”就认为那是难以理解的文章,所以不愿去读,久而久之,就对文言文产生了一种隔阂,难以融入语境,自然就读不好,语感更谈不上。

2.不能准确地把握句子的停顿

要把文章读通顺,把握句子的停顿非常重要。如学生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常常错误地读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乍一听,感觉非常别扭,把句子读破了就不能准确理解其意思,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停顿的方法,亦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这方面知识的指导。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反思,发现缺点及时改正。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榜样示范下才会越做越好。如果学生学会了把握句子停顿的方法,就能把文言句子读通顺,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为深入探究文言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3.文言词语句积累太少

凡要读懂一篇文言文,文言词句的积累必不可少。如果学生没有一定文言词句的积累,阅读时就会感到很吃力,连词语的意思都没法理解,对于文言句子就更不必说了。

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依赖教师的讲解及翻译书的注释,不会主动地去积累相关的重点词句,所以,每次让他们阅读时,总觉得无从入手,不知该从何处读起。有些学生甚至连一些常见的词语,如:乃、遂、辄等及常见的判断句式“……者……也”都不知道。文言词句积累太少,阅读时显得被动,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4.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不求甚解

很多学生由于文言词句积累太少,难以读懂文言文,所以,他们对阅读文言文的态度也不端正,往往望文生义,只求泛泛而解,不作深入研究。其实,这是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通病,亦是阅读难以提高的症结所在。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评卷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把柳宗元《小石潭记》一文中的“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句翻译成“那岸上有两只狗在打架,不知道为了什么”,当我把这句话的翻译读出来时,在场的老师无不捧腹大笑。若要追溯原因,就是教师平时指导不到位,学生学得也不够细心,如此笑话,希望不要再出现,这是学生的过错,也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二、解决文言文阅读问题的对策

为摆脱中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重困境,让学生能读懂文言文,更好地感悟文言文的魅力,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1.加强朗读训练,培养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读得越多,读得越好,就越能体会到课文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当读到滚瓜烂熟的时候,文中的词汇、句式就会被学生消化、吸收,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为此,我认为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

朗读。

(1)教师范读

范读是示范性的朗读,教师范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榜样。范读时教师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听范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就可以提高其朗读水平,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

(2)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就是给作品赋予生命的一种朗读方法。分角色朗读时,学生更容易进入情境,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例如,读《公输》一文时,可由学生分角色朗读墨子、公输盘及楚王的话,通过人物的对话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公输盘的一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可知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就选择杀害墨子。幸好,聪明的墨子早已洞悉了公输盘的内心所想,做好了防备工作,最终令楚王放弃攻宋这一计划。学生通过朗读,就能更准确地了解到公输盘这人也有阴险的

一面。

(3)梯度式的朗读

语感训练不可能一步到位,朗读训练时必须有步骤、分层次,让学生一步步上台阶。每一步训练都应有明确的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如读欧阳修《卖油翁》一文的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第一次,只要求学生读得流利正确;第二次在分析人物形象之后,要求学生读出康肃的盛气凌人;第三次,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的特定语境,感受康肃的心理活动。通过这样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诵读,学生的语感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2.教会学生如何断句,把握句子的停顿

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是不会断句,不知如何停顿,对课文的理解就更谈不上了。如,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学生读“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常会错误地读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纠正,正确读法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断句的方法:如朗读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按音节分或按意义单位分,如此一点拨,学生掌握了方法就不会读破句,易于把握句子的停顿,读起课文来节奏感增强,朗朗上口,学生自然会爱上朗读文言文,为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迈出成功的一步。

3.课堂教学注重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子

学生读不懂文言文的重要原因是文言词语积累太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一向的做法是,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文言文专用本子,用来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子。每讲授完一篇文言文时,我就会给学生圈点出本课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然后叫学生把其整理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抄到文言文专用本子上,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自由诵读,有目标地进行识记。记住后,找同学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巩固,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效果特别好,学生尝到甜头后,自然就会乐此不疲地去识记文言词语和句子。

其实,要更好地巩固学生对文言字词及句子的识记结果,教师可利用每一节课的课前三分钟对学生的巩固情况进行提问、检查,发现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及时予以纠正、引导,同时还要布置好下节课要提问的内容,让学生目标明确地去巩固相关文言词句,效果会更佳。

4.教给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为理解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翻译文言句子是教学中的难点,亦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拦路虎”,若这一环节处理不好,学生就难以走出困境,也会对阅读文言文失去信心。结合九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给学生翻译句子的方法十分重要。翻译句子常用的方法有直译法和意译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比较推崇直译法,因其简单、易于操作。具体使用直译法翻译句子时,还要教会学生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掌握了关键词语,要翻译句子就易如反掌了。

例如,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翻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句,只要把握住其中的“良田”和“属”字分别翻译为“肥沃的土地”和“类”,即可直译出这句的意思“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之类。”

又如,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时,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学生掌握了“意”为“情趣”、“乎”为介词“于”,然后把全句的意思串联起来,翻译为“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水光山色之中。”由此可见,在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字词积累的基础上,采用掌握关键词的直译法,可谓是立竿见影。

综上所述,要让中学生爱上阅读文言文,就要找出其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找适当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对症下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教会学生如何把握句子的停顿,并教给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翻译句子的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丁友存.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的编选及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阅读能力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