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 用黑色承载一盏星空

2017-05-15 03:45菡阁本刊资料库除署名外
收藏·拍卖 2017年4期
关键词:兔毫建窑鹧鸪

文:菡阁 图:本刊资料库(除署名外)

赏鉴

建盏 用黑色承载一盏星空

文:菡阁 图:本刊资料库(除署名外)

在中华民族崇青尚白的审美主线里,对黑色的审美一直是个很短暂的异数,只有汉与宋两个朝代,曾经把对黑色的审美推向了庙堂的巅峰,都成为属于皇室的标志之器。在汉代,以漆器为代表的黑色流动着王族的血液;而在宋代,以茶器代表的黑色承载着帝王与士大夫的雅趣情怀。而二者的黑都有一个共同点,仿佛是为了衬托那些璀璨如星海的神奇光芒,即使进入多元审美的今天,这黑色之美依然可以跨越时空,在器物里演绎一遍星际迷航……

2016年9月15日,纽约佳士得以78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一只油滴建盏。至此,蒙在历史尘埃里的建盏,重以高贵身份回归人间。

南宋 建窑“油滴天目”茶盌

建盏,因茶之名

如果中国人对茶没有一种迷幻的瘾,也不可能会有建盏的诞生。

青瓷窑口也好,白瓷窑口也好,都烧制过很多如碟、瓶、枕等日常生活用品,而建盏所在的建窑从开启就一直专注于烧制茶器。

中国茶文化始于唐,兴于宋,其间饮茶风尚多变,从日常生活行为发展成充满仪式感的礼节和文化趣味。自然对茶器也是相当重视。

茶客对于茶具的审美,是变化发展的,没有谁是永远的第一。唐朝越窑青瓷第一,宋朝建盏第一,到明朝开始,则是白瓷第一。

唐朝以前,盛行煮茶法,即茶叶加水长时间熬煮后饮用,较为原始简单。

茶在唐朝中后期实现了大飞跃,因为这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圣”——陆羽,他撰写了史上第一本茶书《茶经》,引领煎茶法的潮流。当时茶客们对茶器的釉色已经颇为讲究,而身为一个本来就是品质控的陆羽来讲,更要从茶碗与茶色的关系出发,他甚至专门在书中解释了为何越窑青瓷茶具受到推崇。

陆羽认为,当时盛行的煎茶法所出茶汤颜色偏黄,若用白瓷、黄瓷、褐色瓷器盛装,茶汤会呈现出红、紫、黑等不良视觉效果,而青瓷碗盛茶汤颜色发绿,更加有美感。所以煎茶法盛行的时代,青瓷茶具自然最受欢迎。

唐末至五代时期,点茶法逐渐开始代替煎茶法;北宋开始,点茶法已成为主流,相应的斗茶法也开始盛行。

宋代斗茶法是饮茶风尚里最繁复的玩法:一斗汤色,即汤色鲜白者为上;二斗水痕,即汤花咬盏时间长、水痕出现更晚者为上。这样的茶文化之下,再使用青瓷就不合时宜了,黑瓷更为合适。

其实黑瓷的烧制,至少从东汉就已经开始,于唐朝时期就已不存在技术障碍。既然烧制不成问题,然而黑瓷在唐代没有和青瓷、白瓷一样受到追捧,主要是中华民族对黑色一向并不青睐,尤其是汉到宋之间,黑色失去了往昔意义上的高贵。

要感谢北宋宋太宗赵匡义,以建盏之名让黑釉瓷器成为庙堂之高的审美,甚至对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建盏,因茶之名,应运而生。

开启,庙堂之美

公元977年,赵光义将建州北苑(位于今闽北建瓯市东峰镇)设为官焙御茶园。有宋以来,范仲淹、苏东坡等文豪大家,纷纷吟诗作赋,称颂北苑贡茶。还有达官显贵为宋茶著书立说,茶书的标题很多都带“北苑”二字。甚至地位最高的皇帝也参与其中。

所以宋人有云:“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北苑茶在宋代的地位,可见一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和九五之尊的帝王,都在诗文中推崇北苑建茶。

好茶配好器。那么在他们眼中,与建茶相匹配的茶具又是什么呢?

答案也很明显,宋人最为推崇的茶碗,就是与建茶同出建州的建盏。

建盏,意指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碗,即建窑黑釉盏。建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分布在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宋代建窑所产的黑釉瓷器,绝大多数是茶碗,统称“建盏”。

从《撵茶图》可以一窥宋代的斗茶之风

建盏是黑釉瓷器的代表,在宋代,是皇室御用茶具,也是国民茶具。从宋徽宗这样的帝王、蔡襄这样的高官,到市井平民、贩夫走卒,都对建盏钟爱有加。

这样的推崇方式加上全国大小窑口的仿烧记录众多,一度令建盏真实产地成谜,可见建盏在巅峰期的名声之盛。

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而器物口沿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窑黑瓷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从烧成工艺分析,建窑黑瓷为高温烧成,若胎土淘洗太细,则器物易变形。正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此外,于水吉建窑窑址发掘出的数十座龙窑(有数座长度超过百米,最长的一条长达135.6米,创下国内已知龙窑最长纪录)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其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若不是市场极大,怎么会有创下纪录的超长龙窑呢?

所以建盏是实至名归的宋代第一茶器,就和越窑青瓷在唐代的地位一样。

宋代以后,因为饮茶习俗的变迁,建盏到元代已然式微,至明初停烧。白瓷的风靡,导致建盏逐渐淡出国人视野,被默默遗忘在历史长河。但在邻国日本,建盏仍被奉为至宝,日本在近代将四只建盏“曜变天目”定为国宝级文物,甚至很认真地延续了关于黑色的审美。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黄兔毫、建盏、建州垸等记载。15世纪以后,他们把建盏及黑釉器称为“天目”;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一类陶瓷器的国际通用名。此外,美国、英国等国的世界级博物馆也有收藏建盏,甚至在国外的拍卖中不断创下佳绩。

美器,以斑纹论

对建盏的热爱,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完全是不吝赞美的,总有一些名句来称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这里频频出现的“兔毫”和“鹧鸪”就是建盏上常常呈现的斑纹,而且也是判断建盏如何达到极品的标准。

主要有曜变、鹧鸪斑、油滴、兔毫等,其中以金兔毫、银兔毫为主,这些建盏的名称也是根据纹饰命名的。建盏斑纹是在还原气氛中通过窑内13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焙烧而自然形成,是建窑的杰出成就。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易于出现变化,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窑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纹的建盏是很困难的,即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其成品几率也非常低。

在坊间有个流传,说是被日本奉为国宝的那只“曜变天目”,就是当初工匠窑变出来的异数,因为恐惧要被打碎埋掉,结果被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们带回国而传到国外。

曜变斑

建盏的曜变斑其实是圆环周围的薄膜,它像光晕,以圆环为中心向外散射,构成斑纹的物质最分散,最自由,能冲破形的束缚。曜变斑的主要特征其实是“影像”,而不是“形状”。与老子所描述的深层灵物的行踪相似。曜变斑在釉面上的分布也最无规律,最不均匀。曜变是国际公认的瓷釉艺术的“神品”,现代陶艺家经过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至今还无人能烧制。可见人们获取真正能“传神”的物的能力极其有限。

鹧鸪斑

北宋/金 河南黑釉褐斑茶盏 图片佳士得提供

北宋/金 黑釉油滴小盏 图片佳士得提供

北宋/金 黑釉金油滴小盌 图片佳士得提供

南宋 建窑兔毫盏 图片佳士得提供

南宋 建窑银兔毫盏 图片苏富比提供

南宋 建窑兔毫茶盏 图片苏富比提供

鹧鸪斑是建窑产品中较为名贵的产品。即指釉面呈献出类似于鹧鸪鸟胸部散缀正圆白点的形状。但鹧鸪斑究竟是什么样的建盏釉面,学界仍有争议。鹧鸪斑形成是浮萍机理,釉面斑点是由许多小斑点拼合而成。小斑点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随机而遇靠在一起,组合成许多形状不一的大斑点,形状变化剧烈无常,有明显的立体感、层次感。它的烧成受坯、釉、窑温和还原气氛的严重制约,烧成范围极窄。鹧鸪斑建盏不同部位的斑点优劣差别大,很不均匀。

油滴斑

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形似油滴。“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析出晶体所致。呈赭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在黑色釉面上呈银晶斑者称“银油滴”。

兔毫斑

兔毫斑纹也有金、银兔毫之分,以银兔毫更为贵。兔毫不仅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斑纹边界在平而上的变化比油滴大,尤其还存在纵向变化,即有隐有显,所以兔毫形状清晰不一,各种各样。兔毫建盏不同部位的斑纹差异较大,即碗上部的斑纹较密,下部较稀,分布不均匀。其中优秀褐色兔毫盏的烧成受坯、釉、窑温的制约,烧成范围很窄,难度很大。

辨真,上手为实

建盏的最大优点是窑里的变化让每一件皆有个性。而辨别一件宋盏,也是一个寻觅个性发源地的有趣旅程。

一看胎土是否够“铁”

建盏能够在表面出现神奇的斑纹,首要条件就是含铁量高的胎土,所以不管是看图片还是实物,一定要先看建盏的底胎。当地富含铁质的瓷土,加上盏壁的厚度为0.2-0.8厘米,最厚处在底部超过一公分,因此上手较,有很明显的压手感。由于当时的加及工具都较现代落后,因此胎土中全粉碎的较大颗粒,显得略为粗糙。由于受到窑内一氧化碳的影响、胎呈坚硬、重如铁渣。宋代“盏”多修胎较草率,经上釉烧成后还能见到修胎时留下的棱角痕迹。底足浅挖近似实足,圈足内常见留有少许浅黄色的垫饼残迹。这些残迹有的由于和胎土烧结在一起,所以很难将之去除。

这样的“铁胎”只能取自建阳水吉一带,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喜欢研制建盏的陶艺家都要到建阳水吉去买胎土。现在市面上一些盏,胎土光滑细腻,且颜色很浅,或黄或红或白,这些胎都没有建盏胎土的精髓。

二看釉料是否天然

建盏需要1310±20℃的烧成温度下,釉水大量向下流动,口沿处的釉较薄,并且多呈黄褐色,它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因此所受到的侵蚀也比较严重。当我们用手抚摸口沿时就有毛糙扎手的感觉,在5—10倍放大镜的观察下,可以很清楚地看见高低不平的坑坑洼洼的麻子底和条状的侵蚀痕迹,严重些的甚至可以看见时隐时现的露胎处。

三看器型是否合形制

宋代建盏一般以敛口和敞口两种为多见,大多是口大足小,形如漏斗。距口沿一厘米处向内凸起圆棱一道,外壁近足三分之一处无施釉,口沿上的釉大多是深黄褐色的,釉水上薄下厚,近圈足处自然垂流成滴珠状,型号有大、中、小三种,最常见的是中型,口径10-12厘米、高度5-6厘米、圈足2-3厘米的为多。造型敦厚古朴,线条自然流畅,修坯随意大方,一眼看去给人一种古意焕然的感觉。

仿制品的外观过于规整,胎釉稍薄,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比宋代的“盏”尺寸略大一些,过分灵巧,古韵不足。

四看斑纹与幻彩的美感

这应该是建盏被讨论最多的地方了。建盏的美感完全取决于表面的斑纹,而斑纹又是千变万化,无一相同的。但判定一个建盏的好坏就要看斑纹是否具备以下几点特质:兔毫盏的条纹形态以柔长为美,条纹的分布不稀不紧,条纹清晰可见且有三维立体效果,条纹从盏口延伸至盏底为最佳,但这点极难做到;好的油滴盏析晶彻底,斑纹清晰可见,斑纹大小均匀,密布在釉层的表面,尤其是盏口位置能布满斑纹为上品,且斑纹的三维立体感非常强烈。

所谓的宇宙之光就是建盏特有的幻彩效果,好的建盏能折射出各种色彩的光芒,而且在阳光下灯光下或者装进茶水后能放射出不同的光芒。建盏的幻彩主要以金色银色蓝色为主,也有一些盏能焕发出多种色彩。

(编辑/董萍)

猜你喜欢
兔毫建窑鹧鸪
探析宋代斗茶文化对兔毫盏的影响
兔毫建盏的鉴赏*
鹧鸪
鹧鸪
茶之清幽 盏之玄色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黄色兔毫釉的研制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
宋代茶文化影响下的建窑黑釉陶瓷茶具探究
鹧鸪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