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学“法”赏课文,课外用“法”读原著

2017-05-15 10:25黎建红周志平
江西教育B 2017年4期
关键词:梗概鲁滨孙野人

黎建红++周志平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人教版教材在六年级下册“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编排了《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两部长篇小说,课文以“内容梗概”和“精彩片段”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编者可谓用心良苦。可是,由于呈现方式特殊,文章偏长,再加上是略读课文,这两篇课文怎么教一直没有引起一线教师足够重视。各类刊物也几乎没有刊登过相关的研究文章。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浙江的王梁贤老师大胆地执教了《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整堂课新颖大气、充满创新,毫无悬念地荣获了全国一等奖。这一课例对我们一线老师如何上好“名著导读”类课文很有启示作用。

[片段一]引入“微课”明“梗概”

师:这篇课文是名著导读,分成“内容梗概”和“精彩片段”,那什么是梗概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一本书中的主要内容。

师:你對梗概已有了初步了解,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进一步了解它。

(微课播放:同学们,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来简要介绍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情节。翻开一本书,一般能在封面、扉页或封顶上见到它。如果你想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以在编者推荐或内容介绍栏目中先找到梗概了解一下;当你在网上浏览喜欢的电视剧,梗概又会帮你介绍剧情和演员;当我们制作一份好书推荐手抄报时,也会用到梗概。)

[赏析]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它既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王老师引入的短短50秒的微课,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对“梗概”这个新名词的定义和运用范围有了准确的认知。

[片段二]现绘“导图”教方法

师:我从你们专注的目光中,发现你们对梗概还是挺感兴趣的。相比平时中遇到的梗概,咱们课文中的梗概略显长了点。那么这长长的梗概向我们介绍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大家先快速浏览一下。

师:谁来简要地介绍一下。

生:鲁滨逊在坐船的时候遇到了大风,被流落到一个荒岛上。在荒岛上,鲁滨逊用巧妙的方法生存下来。后来遇到野人,并救下了一个野人,将野人取名为星期五。最后,碰到了一艘英国商船,发现船上的水手将船长绑架了,鲁滨逊和星期五救下了船长。之后,船长为了报答他们,将他们送回了英国。

师:你简要地介绍了这个故事。其中有个人名,不同的翻译家翻译的版本不一样,课文中把他翻译为鲁滨孙,你读成鲁滨逊也没错。

师:这位同学在介绍中提到了这个故事的四大要素:首先,他说鲁滨孙遇到了海难,幸存了下来,流落到了荒岛上。(师打开思维导图模板,现场利用电脑绘制思维导图:流落荒岛)接着他又重点叙述了鲁滨孙在荒岛上定居,努力求生。(师打出:“定居荒岛 努力求生”,与“流落荒岛”并列)最后他救下了船长,回到英国。好,等一下,我们再请人来补充。

[赏析]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主要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便于人们记忆和理解。近年来,在我国部分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所运用。

此环节中,王老师利用思维导图模板,现场绘制阅读思维导图,让学生和所有的听课老师都觉得十分新奇,这也无形中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

[片段三]完善“导图”理情节

师:好,这篇小说重点写的是?

生(齐答):定居荒岛,努力求生。

师:大家想想,鲁滨孙在荒岛求生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谁能结合梗概来说一说?

生:首先,鲁滨孙虽然从船上搬下了很多食物,但很快食物就吃完了,他解决的方法是带上狗、拿上枪去林中打猎,去海滩抓鱼。

师:你刚才提到了鲁滨孙遇到了什么问题呀?

生:温饱。

师:我们用“食物”来概括这一方面的问题。(师在思维导图“定居荒岛 努力求生”层级下打出“食物”两字)这位同学还提到了他解决的两个办法,分别是从船上搬运食物,当食物吃完,他就(打猎)。(师在“食物”层级下分别打出“搬运食物”和“打猎”) 谁还有补充?

生:鲁滨孙不仅仅是打猎,而且他还把野山羊畜养起来,逐渐成了山羊群。这样他就既可以喝到羊奶,又可以吃到羊肉。

师:是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师在“食物”层级下打出“畜养山羊”)

生:我觉得还有他自己种植粮食。

师:老师把你的成果打下来。(师在“食物”层级下打出“种植粮食”)

师:经过同学们的交流补充,我们发现鲁滨孙岛上遇到了?

(师指着屏幕上已生成的思维导图,请生总结)

生:食物问题。

师:他先——

生:搬运食物。

师:还——

生:打猎、畜养山羊、种植粮食。

师: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他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生:安全。

(师在思维导图“定居荒岛 努力求生”层级下打出“安全”两字)

师:对呀。那遇到了安全问题,是不是想了其他办法呢?除了安全问题,还遇到了什么问题?请同学们也学着这种办法,在梗概旁简单地列一列。

(师巡视,再请生交流)

生:鲁滨孙还遇到了住处问题,他在一个山坡上找到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在那里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帐篷。

师:你的语言多精练啊,你发现鲁滨孙遇到的困难是——

(师在思维导图“定居荒岛 努力求生”层级下打出“住处”)

师:又概括出解决的两个办法是——

(师在“住处”层级下分别打出“选择安全、方便的好地方”和“搭起帐篷”)

师:大家看看在安全这一方面,他是怎么解决的?

生:为了防住野人,他在住的周围插上柳桩,还把自己的羊群分开来圈养。

师:当野人冲上来的时候,他……

生:鲁滨孙发现一群野人上岸了,拖出了两个同伴,杀死了一个,另一个朝鲁滨孙住的方向逃跑了。鲁滨孙决定救下这个野人,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为救下的野人取名为“星期五”,并教化了他。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打出“插下柳桩、防御野人、救下并教化星期五)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提炼、梳理的方法来阅读梗概,形成了这么一种图式。现在谁能看着这份图式,向大伙来介绍一下梗概的主要内容。

(一学生根据绘制出的阅读思维导图很流利地介绍了梗概的主要内容)

[赏析]在教学“梗概”环节中,王老师先引入了微课,让同学们快速高效地了解“梗概”的定义。再引导学生运用整合、归纳的方式梳理情节,及时绘制了层次分明的内容结构示意图。最后,让学生对着结构图介绍梗概的主要内容。由于结构图的帮助,再加上老师的得力引导,学生都能很顺畅地说出主要内容。

在接下来的教学“精彩片段”环节中,王老师先引导学生把内容分为“刻日历、搜集物资、打木桩、好处与坏处对照表”四大类,再当场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内容重建新的学习小组,并用课件出示了学法指导:读读精彩片段,讨论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精彩,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记录学习成果,如:摘录精彩片段,写写心得体会,画画阅读图示等。在学生小组精彩纷呈的汇报后,王老师不忘顺水推舟:今天所学的欣赏方法也可以用来细细地欣赏这本书,还鼓励大家开一个班级读书会。

整堂课,王老师根据课文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微课和现绘阅读思维导图的方式突破了“梗概”的教学难点,也教会了孩子们和听课老师梳理长文内容的一种新方法。在欣赏“精彩片段”时,王老师没有墨守成规,而是让喜欢同一内容的同学重新建组,更不忘教给欣赏小说的一些具体方法,并鼓励孩子们用这些方法去读整本的书。一切都水到渠成,天衣无缝,对一线老师如何上好名著导读类课文的确很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锦绣小学 金溪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猜你喜欢
梗概鲁滨孙野人
第二单元
——写作品梗概
拯救火星“鲁滨孙”
第二单元
——写作品梗概
怎样写好作品梗概
如何写作品梗概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成功在于什么?
野人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