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不同药物对急性肾绞痛的镇痛疗效

2017-05-15 19:28唐剑辉刘立波张心厂麦长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0期
关键词:间苯三酚

唐剑辉+刘立波+张心厂+麦长凤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药物对急性肾绞痛的镇痛疗效。方法 75例接受急性肾绞痛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38例, 采用氟比洛芬治疗)和间苯三酚组(37例, 采用间苯三酚治疗), 比较两组药物平均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氟比洛芬酯组药物平均起效时间为(17.7±8.3)min明显短于间苯三酚组的(27.5±10.7)min;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间苯三酚组的83.8%;氟比洛芬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明显低于间苯三酚组的7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治疗急性肾绞痛较间苯三酚起效时间更快, 镇痛效果更明显, 且不良反应较少, 比较适合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肾绞痛,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急性肾绞痛;镇痛疗效;氟比洛芬酯;间苯三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0.056

急性肾绞痛是急诊科和泌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多发病较急、症状严重且疼痛难忍。多为持续性绞痛, 严重时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血尿以及排尿困难等症状, 常需要立即给予镇痛处理[1, 2]。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和输尿管镜碎石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急性肾绞痛的方法, 但是这两种手术方法存在术前准备时间较长、对一部分患者具有禁忌证等缺点, 目前临床大多将药物镇痛作为缓解急性肾绞痛患者疼痛的首选方法[3-5]。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急性肾绞痛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和间苯三酚治疗, 比较两种药物的镇痛效果, 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急性肾绞痛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开始前均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38例)和间苯三酚组(37例), 氟比洛芬酯组中男27例, 女11例, 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43.0±7.2)岁。间苯三酚组中男26例, 女11例, 年龄20~63岁, 平均年龄(41.5±7.9)岁,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肾绞痛, 且在治疗前未使用过其他镇痛药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氟比洛芬酯组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 间苯三酚组给予间苯三酚12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记录两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以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用药30 min内肾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用药30 min内肾绞痛症状缓解或用药30~60 min肾绞痛基本消失;无效:用药60 min后肾绞痛症状未缓解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心悸、视物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的计为不良反应, 如果同一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只作为1例处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 氟比洛芬酯组药物平均起效时间明显短于间苯三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间苯三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氟比洛芬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间苯三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肾绞痛是急诊科和泌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多发病较急、症状严重且疼痛难忍。其病症起因多为肾、输尿管结石引起, 发病机制为结石在肾或输尿管内嵌顿, 导致其发生急性梗阻, 使管腔内压急剧升高引发剧烈疼痛[6-8]。其多表现为患侧腰腹部突然疼痛难忍, 且为持续性绞痛, 严重时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血尿以及排尿困难等症状, 使患者疼痛难忍, 常需要立即给予镇痛处理。目前临床大多将药物镇痛作为缓解急性肾绞痛患者疼痛的首选方法, 氟比洛芬酯是一類非甾体类抗炎药, 其前体氟比洛芬在1995年就用于治疗肾绞痛且获得满意效果[9-11]。通过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后, 其在炎症部位能够迅速水解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镇痛效应, 具有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的特点。间苯三酚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的平滑肌解痉药, 其能够直接作用在生殖道、胃肠道痉挛的平滑肌, 抑制其收缩, 但其单独使用效果往往不明显, 临床上常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使用[12-14]。

本研究结果显示, 氟比洛芬酯组药物平均起效时间为(17.7±8.3)min明显短于间苯三酚组的(27.5±10.7)min(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间苯三酚组的83.8%(P<0.05);氟比洛芬酯组其皮疹、心悸、视物模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明显低于间苯三酚组的7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林忠厚等[15]选取320例急性肾绞痛患者分为4组研究比较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和哌替啶、山莨菪碱(654-2)、屈他维林各组的平均起效时间、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 得出结果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效果较其他三组均比较明显, 且不良反应更少。本研究结果与其较为一致。

综上所述, 氟比洛芬酯治疗急性肾绞痛较间苯三酚起效时间更快, 镇痛效果更明显, 且不良反应情况更少, 比较适合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肾绞痛,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冈毅, 关永东, 莫鉴锋, 等.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对急性肾绞痛的镇痛效果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2):96-97.

[2] 蒋晓鸣.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北方药学, 2014(11):80-81.

[3] 席辉.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当代医学, 2015, 21(26):76-77.

[4] 白红庆.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中外医疗, 2015, 30(15):64-66.

[5] 彭成, 杨节, 安森胜, 等.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比较研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6):1095-1097.

[6] 朱建龙, 黄卫文, 黄来剑, 等. 不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顽固性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 33(17):11-13.

[7] 朱建龙, 黄卫文, 黄来剑, 等. 不同剂量氟比洛芬治疗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12):1663-1664.

[8] 王发祥, 王忠祥, 刘军, 等. 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 江苏医药, 2015, 41(4):418-419.

[9] 黄中权. 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诊肾绞痛的疗效分析. 辽宁医学杂志, 2015, 29(6):373-374.

[10] 祝冲. 氟比洛芬酯在肾绞痛中的镇痛效果评价及护理对策. 医药前沿, 2015, 5(5):44-45.

[11] 邹森凤.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哌替啶分别联合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疗效比较. 现代医药卫生, 2014(21):3290-3291.

[12] 罗汕, 沈波, 黄亮, 等. 间苯三酚联合氯诺昔康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3):378-380.

[13] 章传华, 刘双林, 陈志强, 等. 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5, 36(4):257-260.

[14] 郝丹. 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6(9):90-91.

[15] 林忠厚, 林曦.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分析. 福建医药杂志, 2014, 36(4):105-107.

[收稿日期:2017-01-18]

作者單位:511518 清远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间苯三酚
护理干预与间苯三酚在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疗效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间苯三酚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
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急诊治疗急性腹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分娩第一产程的间苯三酚应用价值分析
间苯三酚治疗孕20周前晚期先兆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探讨
间苯三酚对急诊痉挛性腹痛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