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0例临床观察

2017-05-15 09:26胡世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围绝经期米非司酮

胡世娟

【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 各150例。常规组患者口服剂量为12.5 mg/次

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口服剂量为6.25 mg/次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内分泌激素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 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00, P=0.0220<0.05)。结论 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 药物安全性高, 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0.073

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来说, 主要见于围绝经期妇女, 临床上将其简称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 以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米非司酮属于一类抗孕激素药物, 近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关于该类药物的具体使用剂量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为此, 本次研究对该类疾病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宮出血患者, 所有患者疾病均被确诊, 均无生殖道器官器质性病变、无肝肾功能异常、无血液系统疾病、无内分泌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阴道出血不规则、延长月经期、贫血等。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 每组150例。常规组年龄48~62岁, 平均年龄(54.23±3.21)岁;62例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72例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16例合并贫血。实验组年龄47~61岁, 平均年龄(54.20±3.45)岁;65例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71例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14例合并贫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20081211)口服治疗。常规组患者口服剂量为12.5 mg/次, 1次/d, 连续用药3个月。实验组患者口服剂量为6.25 mg/次, 1次/d, 连续用药3个月。对于合并贫血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及时纠正贫血状态。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内分泌激素变化情况, 包括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 并在给药期间每个月对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情况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清内分泌激素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内分泌激素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 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00, P=0.0220<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来说, 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引发, 其中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发病人数占据所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人数20%~30%,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诊断性刮宫等, 但是药物治疗的弊端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停药后疾病容易复发等[2-8]。米非司酮属于一类孕激素拮抗剂, 将其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与子宫内膜上的孕激素受体进行结合, 相比孕酮, 其结合能力的亲和力明显增强[9-11]。有关研究指出, 米非司酮可以有效抑制排卵期卵泡发育, 且将排卵时间延迟, 进一步促进黄体发生溶解现象, 利于患者诱导绝经[12]。近些年来, 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 关于米非司酮的报道越来越多。另有关研究[13-15]指出, 米非司酮可以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 并对抗雌激素诱导的子宫内膜增生, 使得雄激素受体表达降低等, 对于雄激素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但是目前临床上关于该类药物的具体用药剂量尚无明确标准, 而采取较小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使得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内分泌激素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 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00, P=0.0220<0.05)。

综上所述, 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 药物安全性高, 值得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静, 杨克虎, 张莉, 等.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2, 12(4):451-459.

[2] 王敏华, 陈丽萍, 谢榕, 等. 米非司酮与左炔诺孕酮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 31(6):453-455.

[3] 姜欣, 曾银花.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与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中国药房, 2016, 27(21):2901-2902, 2903.

[4] 张瑜, 刘大庆, 惠宁, 等. 米非司酮周期疗法与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比较.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1):105-107.

[5] 张欣.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与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 中国药业, 2013, 22(15):75-77.

[6] 夏冬艳.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0例临床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4):213.

[7] 王海燕.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6例临床观察. 当代医学, 2011, 17(22):114-115.

[8] 张娟, 赵雪卉, 李晓文, 等. 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2, 33(3):201-203.

[9] 贾建东, 陈爱连.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6例临床观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7, 15(7):433.

[10] 王滢毅, 邝焰红, 邓淑玲, 等.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8例临床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7): 84-85.

[11] 黎秀娥, 金琳, 赵菊.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9例临床观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7, 5(3):72-73.

[12] 张建鸿, 罗国英.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7例临床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4(2):122-123.

[13] 高艷.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临床分析.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4, 12(2):38-39.

[14] 李丽, 程丽村.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3例临床观察. 上海医药, 2012(21):14-15.

[15] 王冉冉, 柴劲, 杨艳红.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0例临床观察.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6, 43(3):281-282.

[16] 冯雪萍.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7例临床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3(20):45-46.

[收稿日期:2017-02-22]

作者单位:521000 广东省潮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围绝经期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围绝经期子宫出血185例分析
补肾疏肝汤配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焦虑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