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引擎”导写

2017-05-16 19:52桑进林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东南希特勒引擎

桑进林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引擎”是发动机的核心部分,因此习惯上也常用引擎指发动机。后来,人们把能带来动力的东西,大都称为引擎。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引擎”。因此,寻找适合自己的“引擎”,显得至关重要。

写作指导

“引擎”是一个很具体的词语,只是从“发动机”的角度来写,很难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因此,最好从其引申义来写。即围绕“动力”来写,比较好写。

1.可以写“动力”的来源。比如,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可以向伟人学习,以伟人的事迹勉励自己。也可以从爸爸妈妈的角度,写学习动力的提升。也可以写同学间的竞争,获得学习动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2.可以写怎样做才能增加动力。比如,现在流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可以入文,写国家、个体动力的提升。这样的文章,无疑更具有时代的新鲜气息。

3.把“引擎”和“目标”等对接起来。亦即“目标”就是人们奋斗的引擎,这样写切入口较小,容易写深、写透。

例文

寻找匹配的“引擎”

牛丹

动力是一切能够推动个人、物体甚至社会行进的各种力量的总称。它可以是由实际事物产生的,也可能来源于人的内心;同时,它能够作用于个人、团体乃至整个社会。但是,能够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必须是适宜的、正确的动力,错误的、不合时宜的力量反而会阻挡事物向前发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年少时说出的这句话,给莘莘学子树立了榜样,铿锵的话语犹如一剂强心针,振奋后来人为建设国家孜孜不倦地拼搏,从而给中国带来了复兴的希望。同样振奋人心,给人以动力的话语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话语激励着中华儿女,号召大家为自己的祖国而努力贡献力量,促进国家繁荣昌盛。

对个人成就有所促进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明朝名将戚继光,在平定东南倭寇的战争中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一直秉承着一个信念:“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这便是他平定东南的动力。正是凭着这股动力,他才能在胡宗宪等人接连失败后坚持不懈,最终平定东南,体验坐镇东南的万丈豪情,也正是这股动力,让他成为历史中光辉熠熠的人物。

有充满“正能量”的动力,也有违背历史潮流的反动力。德国“战争狂人”希特勒出版的自传《我的奋斗》一书,将无数满腔热血青年引导到了错误的路上。那些人将希特勒作为自己奋斗的榜样,以“成为希特勒那样的人”為促进自己前进的动力,最终的下场就是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葬送在了马恩河畔。徜若他们能够在正确的动力引导下不断前进,将自己的知识、技能贡献在国家的建设上,将德国建设成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就不会沦为二战后惨遭瓜分的战败国。由此可见,正确的动力对个人乃至国家都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拥有一个合适的动力就如同一台机器拥有了相匹配的引擎,合适的引擎能够使机器顺利地完成工作,使用得当还能提高效率;不相匹配的引擎不但完不成工作,甚至会造成机器故障。

所以,我们应当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引擎”,否则就只能看着别人像大鹏一样“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而自己只能“翱翔蓬蒿之间”。

评点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观点辩证。作者在论证动力这个话题的时候,把“正能量”的动力和反动力进行了对比,强调了动力的重要意义。与之对应的是,作者在举例论证的时候,也是正反对比,既有周恩来、戚继光等正面事例,也有希特勒等反面事例,使中心论点更加突出。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东南希特勒引擎
《东南早报》伴我成长
无形的引擎
基于Cocos2d引擎的PuzzleGame开发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One Engine Left只剩下一个引擎
峥嵘岁月东南行——回忆“十年动乱”中陪同粟裕的一次外出调研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
英国曾计划劫持希特勒
希特勒看电影
东南沿海抗倭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