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撤点并校时代”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反思

2017-05-16 09:51许梦珂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农村

许梦珂

摘 要 2001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撤销或合并部分小学、初中或教学点,俗称“撤点并校”。直至2012年叫停这一政策,十年的改革使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发生深刻变化。本文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后撤点并校”时代,要合理配置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鼓励社会资助、建设有农村特色的小规模学校。

关键词 撤点并校 农村 基础教育

1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自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合并、撤销部分村级中小学。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叫停了这一政策。虽然这十年中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有所提高,但却出现了许多问题。上学难、师资力量薄弱、巨型中学和大额班级等阻碍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2“撤点并校”政策所产生的突出问题

2.1家校距离增长

在“撤点并校”之前,几乎村村有村小,有些村子还有村办初中,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也有明确的规定,方便儿童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但在改革过程中,盲目的撤掉、合并部分的村级中小学,特别是大量的撤销教学点,导致原本能够就近入学的学生只能到乡、镇或县的学校就读,使学生在上学路上花费更多时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团队针对学校布局调整,在2008年对陕西、广西、湖北、云南、河南、内蒙古这六省学生的上学时间和上学距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上学路程的平均值为14.7千米,中间值为8.7千米;学生步行上学时间平均2.3小时,中间值为1.8小时。

2.2农村学生的家庭负担加重

“撤点并校”后,由于家校距离远,很多学生选择住校,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虽然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两免一补”政策,但还是需要支付住宿费、交通费、生活费等,这对农村家庭而言支出不小。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人民政府在2016年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2016年补助标准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天4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天5元,每年按250天计算。

有些家长选择陪读,在中心学校附近租房打工,虽节省了孩子的上学时间,但对于家庭来说需要付出更多。

2.3低龄学生的住校率提高,易导致学生缺失家庭教育,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家校距离远或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照料,且合并后的农村中心小学多建有校舍,很多学生选择住校。虽然国家要求小学的高年级才可以住校,但在我国低龄学生的住校率却居高不下。按照正常的上学年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仅有7岁,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很薄弱,处事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也几乎为零,在这个年龄段,他们更需要父母和家庭氛围的熏陶。低龄儿童住校,老师无法一一顾及,若有不良情绪,也很难得到疏导,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厌学等心理问题。

此外,在我国贫困地区的住宿学生,其营养健康也很难达到标准。据“我们的自由天空(OFS)”2011年对湖南、云南、贵州贫困县乡1551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住宿生的平均身高比走读生低2厘米。

2.4易造成巨型学校和大额班级

“巨型学校”和“大额班级”是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的新的教育问题,这在农村更是常见。“撤点并校”后,大量学生向城镇和县乡集中,是导致该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小学每个班的班额为45人,教室面积不得少于61平方米;中学每个班的班额为50人,教室面积不得少于67平方米。但这在农村很难实现,几乎每个中小学都是超标的。此外,学生数量多,校园面积小,不易开展课外活动,在上下学、上下楼梯、课间等时刻也易存在安全隐患。大额班级还会影响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造成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缺失的原因

3.1政策原因

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其中规定了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为“统一领导,分层管理”,其中基础教育主要由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和人民政府负责,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主要由县管,“谁管理,谁投资”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也直接导致了农村教学重心与主体向县、镇等中心的转移。

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国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大规模、有计划、有步骤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在此后的十多年中,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标准化学校建设等等政策铺天盖地的袭来,导致曾经原有的“村村办村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农村小学、初中的合并与撤销。

直至2012年9月,我国又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自此,“撤点并校”走向衰落。但农村基础教育却迎来“后撤点并校”时代。

3.2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城乡人口流动,80年代之前,由于国家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管理和户籍管理,我国的人口流动数量很少,80年代后90年代初,人口流动出现井喷式增长。据估计,到80年代初,全国离开户口所在地外出打工的农民人数不超过200万。截止2015年,据统计,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达到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7亿人,全国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会携家带口一起出去打工,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农村地区学龄人口的不断减少。由于学龄儿童减少,一些村小和初中難以为继,只能与邻村或乡里的学校进行合并,导致农村学校数量的减少。当然,这也是农村城镇化的必然结果,城镇化加快了农村地区经济、文化、人口的重心转移。

3.3农村地区教学经费不足及教师的缺失

农村地区学校布局调整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益,从政府财政的单一视角来看,是为了在政府教育资金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实际上,撤销的学校数量之多已经损害了教育公平。

农村地区教学经费紧张是一直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教育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层管理”以及“谁管理,谁投资”的制度,农村基础教育也就由县财政进行统一拨款。但每个县的财政能力不同,这直接导致了不同县区中小学发展的差异。据河南省调查,“90%的初中学校学生住宿、食堂用房是依靠社会资金建设的,65%的学校校园绿化、硬化,以及校舍改造与修缮是依靠贷款或借款;94%的学校有“普及”欠账。

教育经费不足的另一表现就是教师辞职率的提高与新教师入职率的减少。2014年12月22号,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0余名教师集体罢课讨薪,要求返还克扣工资,并按月发放。其中一位青年教师表示,其工资太低,月平均工资仅达到1400元。这大大降低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就业热情。

4“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路径分析

4.1合理配置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从农村现在所暴露的问题来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所导致的。建议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由“以县投入”改为“以省投入”,均衡各县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此外,中央还可以设置基础教育投资资金,对中西部,特别是其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等进行大力扶持。加强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并且可以适当恢复一些撤销的学校,保证学生能够在学校的辐射范围内就近入学,缩短家校距离,促进教育的相对公平。

4.2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特岗教师制度化

恢复农村地区撤销的学校,首要要保证充足的资金,其次就是要保证充足的教师。农村地区难以留住老师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待遇低,此外,还有编制、住房、升职等一系列保障性问题。当地政府可以鼓励当地居住的且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大学生,毕业后回家乡教学,并为其提供住房等保障性优惠政策。

同时,要将特岗教师制度化。特岗教师的出现,填补了农村地区青年教师的不足,为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中坚力量。但在农村地区工作3年的教师难以入编是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可以制定相关规定,保证这些特岗教师能够入编,可以适当延长其试用期,增长特岗教师在农村的工作时间,并且为其提供一系列例如住房、子女入学等保障措施。

4.3鼓励社会公益力量或社会团体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学校进行资助

政府可以和社会团体与组织进行合作,对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进行资助,例如建设图书馆、宿舍、校食堂等,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团体的联系,保证学生的入学和其学习生活的质量。例如2011年国务院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府与社会公益力量一起,为农村地区的贫困学校建设规范的学校食堂,近2600万农村学生吃上放心营养午餐。

4.4建设有农村特色的小规模学校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的学龄儿童数量减少是发展的必然,那么就需要各级政府整合当地资源,建设有农村特色的小规模学校,可以适当根据村与村的距离,建设社区学校,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而且实施小班小规模教学,保证充足的生师比。可以立足于农村地区的乡土文化,开设当地民俗相关的校本课程,一方面打造与当地文化相符合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乡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5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建设与我国未来综合国力的强弱和社会主义发展密不可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着教育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上的起学、上的好学,切实解决农村“撤点并校”后的产生的各种问题,使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丹,范先佐.偏远农村学生上学难问题及对策思考——以学校布局调整为背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38.

[2] 新华网.河南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S]. http://news.xinhuanet.com /2016-06/11/c_1119021637.htm,2016-06-11.

[3]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中国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师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M].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段成荣.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西北人口,199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S].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2016-02-29.

[7] 熊向明.對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河南中原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调查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2).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