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017-05-16 09:09武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武讳

摘 要 思政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课的设置有充分的依据,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关键词 思政课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在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形式在各大(专)院校开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簡要分析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

1课程设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货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本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关于人思想观念与行为的发展与改造的实践活动。由此,思政课教学是关于“教学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关于“教学是什么”的问题。学生通过参加思政课的实践课程,既把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了理论教学和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加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 [2004]16 号),指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文件要求各大(专)院校: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要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随后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发 [2004]16 号)文件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印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提出新的思政课课程设置标准,其中要求专科院校开设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形势与政策”(1学分)。

综上所述,在高等专科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必然趋势,也是一所高校教德育评估能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但是,上述文件中并没有对实践课开设的课时和学分提出具体要求,故各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1.2设置现状

目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严格执行了中央的文件精神,认真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72学时,4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54学时,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16学时,1学分)。其中,实践课共计36学时,概论课和基础课各18学时。从实践课开设形式上看,主要是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观看视频资料、开设研讨会、参观教育教学基地和假期社会实践等形式。

1.3存在问题

1.3.1实践教学形式不够多样

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设形式主要是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观看视频资料、开设研讨会、参观教育教学基地和假期社会实践等形式。虽然实践教学在不断加强,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但是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与中央要求实践课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存在距离。因此,实践课形式多样化、积极开辟实践课第二课堂迫在眉睫。

1.3.2实践教学覆盖面不够广泛

由于授课时间和授课方式的限制,每一次实践课的实践活动不可能辐射到每一位同学,尤其是在课堂内实践教学只有部分同学能够真正参与其中。这样,一些性格活跃的同学由于自身主动性较强可能参与的机会多一些,而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同学则可能成为“帮衬”,对于他们而言“实践课”可能流于形式。即使假期的社会实践,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认真对待,真正深入社会认真调研,老师们也会到学生较集中的地方检查指导,然而学生群体的庞大和教师人数的有限性,不可能检查到每一个学生,导致部分学生敷衍了事,所呈交的调研报告表现为低水平的重复,甚至直接从网上复制粘贴。

1.3.3部门协调欠缺、经费有待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老师的任务,需要全校参与全员参与。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管学生工作的各部门在每个学期都安排有不同的实践活动,比如“职业规划大赛”、“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演讲大赛”、“暑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有的来自于各系部组织、有的来自于学生会、有的来自于院团委等,这些活动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完全可以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寓教于无形。但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由思政部的专职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而其它活动分属于不同部门,彼此之间缺少沟通与联结,使现有的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另外,实践教学需要开辟第二课堂,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社会中进行参观、调查,这无疑是需要一定数量的经费作为保障。学校虽然在实践课经费保障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经费保障的制度和具体操作规范尚有待完善并形成文件,才便于常规化操作。

2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2.1更新观念,敢于创新

实践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就是授课老师本身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采用理论课讲授已形成惯性。大多数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认为,教师的本分是“讲课”,课堂上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最基本保障,并没有意识到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并不必然成正比例,思想政治教育课尤其如此。思政课传递“知识”并不是目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觀、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多年来已经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政治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尽管大家也意识到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试图进行一些改变,但总是在各种挫折和不确定的因素面前而退缩。因为教学改革成功与否本身就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谁也不能保证教学模式在改革后取一定取得成效。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特点可能使集体教学活动的统一性和同步性受到冲击。另外,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授课方式相比表现为更加灵活、更多样,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第二课堂授课稍有不慎则可能出现课堂失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观念,敢于突破陈规,勇于创新,在实施实践课之前,授课教师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周密的规划,加强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大家共同讨论每一次实践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2拓展多种渠道,优化教学形式

如前所述,由于授课时间和授课方式的限制,实践教学涉及到的学生是非常有限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实践课教学采取全体参与和代表参与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做一个学期的实践课授课计划之前,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先将本学期实践课的实践内容分为全体参与模块和代表参与模块。全体参与模块的实践活动要使每个学生都切实参与其中并形成书面参与成果,如观看视频资料后的讨论发言或观后感的书面文章。而在代表参与的模块教学中,要求教师提前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合理分组,由小组推举代表参与实践,比如说研讨会、法律咨询会等。在代表参与模块的实践教学中,在每次活动确定小组“代表” 的时候,坚持不重复原则,尽可能扩大学生参与的覆盖率。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开辟第二课堂是授课形式灵活、多样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方式的要求之一。充分利用校外教育教学基地,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向多层面、宽领域延伸,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自媒体比如微信、微博等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聘请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开设更多的专题讲座,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及老师进行一些公益活动等。

2.3加强横向部门联合协作

如前所述,我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各部门在每个学期都安排有不同的实践活动,如果思政部能够与各部门加强横向联合,思政部的教师能参与指导、测评,在他们开设的实践活动中融入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节约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活动经费,也避免了各部门活动内容的简单重复,也避免了学生因活动太多而疲于应付。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去实现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我们通过相关查询并结合我校实际,思政部可以成立“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指导中心,设置专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部门沟通与联系,同时也负责制定和落实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践教学的指导、监管及其评估等。这样,通过健全管理机构、设置专职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就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在操作程序上存在的问题。

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编号:Wjlx13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2] 宋芋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8.

[3] 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s78/A12/szs_lef/moe_1407.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