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17-05-16 21:51任有贵
求知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熏陶苏州园林语文课程

任有贵

一、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意义和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师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二、情感態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误区与对策

教师在对文本解读时,往往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割裂开来,片面地认为语文课就是“听、说、读、写”的简单重复,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探究,导致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课堂气氛沉闷,重思维结果轻思维过程与方法。要走出误区,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维度的内涵。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或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教学中,因文本的丰富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特征,教师在实现“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的过程中,不要单纯注重认知因素,要把情感因素考虑进去。在教学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分析“豆腐西施”杨二嫂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探究杨二嫂的动作、外貌、语言、心理活动时,教师要加以点拨、启发、释疑,让学生明白杨二嫂命运的悲惨。另外,对态度的理解也应正确把握。态度“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指向,包括对事物的基本观点和采取的相应行动,具有较强的情感倾向性”。在教学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之《雷电颂》一课时,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挖掘吸取文本精髓,以彰显诗人鲜明的个性、炽热的情感以及冲动的气质。作品有深沉的现实指向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抨击了抗战时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投降政策,同时,它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抗日的斗争意志,推动了正在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

价值观和社会性需要是相联系的,是人们判断客观世界的标准。罗克奇对价值观是这样给出定义的:个人关于行动的理想模型和理想的终极目标的信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1.通过情景再现的教学实践进行培养

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和进步、不断普及和提升,使得图像展示、声音和视频等技术手段被大量运用,这就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缺陷,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在课上播放苏州园林的图片及音像资料,让学生有身临界其境的感觉,从而得到关于苏州园林的全面的、明确的知识,感悟设计者的匠心,引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强调教学活动中的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学中创设对话氛围,让学生品味作者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地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得到情感熏陶,从而发自内心地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和共鸣。

3.课堂延伸法拓展思维空间

初中学生富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能力强,可塑性也很强。他们对教师有着特别的信任和崇拜,教师的人格、言行、品德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巨大且深刻。因此,教师在树立自身形象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同时,必须慎重地以自己的品行修养感染熏陶学生,不说不恰当的话,不做不恰当的事,引导他们关注自然与社会、关注生活与时代,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 芳.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J].科教导刊,2009(30).

猜你喜欢
熏陶苏州园林语文课程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艺术熏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如此熏陶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花糕,我爱摆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