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革主委工作经验

2017-05-17 05:32周鸿兴口述
团结 2017年2期
关键词:民革统战部参政议政

◎周鸿兴 口述

我的民革主委工作经验

◎周鸿兴 口述

周鸿兴

我于1941年12月份生在上海,从小在上海长大,在上海念了小学、初中、高中,1958年考到山东大学数学系,从此以后就成为山东人,一直到现在。

1962年大学毕业,我又在山东大学数学系念了研究生,我的导师张学铭教授是国内很知名的一个数学家,现在已经去世了。1965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就留校工作了,所以我这一辈子只有一个工作单位,就是山东大学。对我来讲,山东大学就是我的家。

我在1991年的时候被学校任命为科研处处长,当时我还是一个无党派人士,能够担任学校这么重要的一个处的处长,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同时在那一年我也加入了民革,当时学校统战部部长——我们都在一个楼层办公,大家关系也比较好——就跟我说,我们有个统战政策,就是希望把那些优秀的党外干部留在党外,像你这样的无党派人士如果能加入民主党派,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他建议我加入民革。当时不光是民革,还有其他两个民主党派也都来跟我谈(加入组织的事情)。我这个人的想法当初很简单,就是当一个数学家,只是因为工作需要转到了行政工作。现在民主党派要吸纳我,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在学校这么长时间了,学校党委的意见我向来是认真听取考虑的,所以我最后选择加入了民革。虽然那时候我对统战的知识了解不多,但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还是知道的。在八个民主党派里面,民革排在第一位,是一个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作出过独特贡献的一个政党。新中国成立后,李济深担任了国家副主席,他就是民革的创党元老之一,是第一任主席。就这样,1991年我加入了民革,从此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我是一个研究数学的教授,上课带研究生,还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另一方面,我担任科研处处长,是一个行政管理人员,从事学校行政事务;更重要的是,我加入了民革,有了组织生活,逐步地参与到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实践中。

我在山东民革担任了第九届和第十届两届主委,工作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重点强调“讲政治”的必要性,让我们民革党员包括我自己在内要讲政治,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开展民革的工作。民革不是民间团体,也不是协会俱乐部,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里的一个参政党,民革从事的活动是政治活动,这是我们每个民革党员应该时刻牢记的定位与定性。用三个字概括就是“讲政治”,我们民革党员首先要有这个意识。所以我当了省民革主委以后,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我们的工作,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对省委会的领导班子、对全省的民革党员这样要求的。这是我需要特别强调的一件事情。

第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大家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这可能与我在学校当过老师有关系。我在全省民革范围内多次提到这点,尤其对我们领导班子、机关。而学习方向,我提出,主要还是从政治的高度着手。作为民革党员,我们行为的准则就是民革章程。这里特别强调,民革党员要关心政治,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重大政治事件、活动,我们都要自觉的去了解、学习。比如说,中共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该口述资料采集于2014年——编者注),这样的大事,每个民革党员都要自觉的去关注、去学习,有时间的人可以看看大会报告全文,没有时间的人也可以看看大会的公报,纵然再忙再没有时间,至少可以去听听别人的解读、看看学习心得。但是不管怎样,要多多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政治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让我们的工作得到各界的好评。

第三,明确把参政议政的工作放在民革工作的主要位置加以推动。“文革”结束后,民主党派逐渐恢复活动。恢复活动的初期,各级组织把失散的党员都找了回来,成立各级民革机关,当时一些与民革有渊源的、有联系的同志就到了各级民革机关工作。那个时候,民革成立了一些委员会,有为四化服务的四化建设委员会,有祖国统一委员会,还有妇女工作委员会,当时的参政议政主要由这些委员会推动进行。我当主委后,认为应该加强参政议政工作,把参政议政工作放在主要位置——民革中央也是这样转变的——于是,我们就成立了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我们的主要工作就变成参政议政了。无论是主委会还是常委会,工作议程主要就是讨论参政议政的议题,研究如何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大家都知道1989年中共中央颁布的那个14号文件,正是在那个文件提出了“参政党”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并不是原来就有的,而是逐步形成的,直至14号文件出台对概念进行了明确、规范。我们就是根据这个及时调整我们工作重点的。现在来看,这是我们根据时代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对工作进行了及时调整。

第四,我注意到民革的组织发展工作中一些薄弱环节,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由于历史原因,民革以前只吸收与国民党和原国民政府有关系的亲属、子女或有联系的人士,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方面的人越来越少了,在省里面找到一个这方面的代表性人士是比较困难的。我担任主委后,就这个问题和省内民革同志交流,还多次跟民革中央以及其他一些省份的民革同志交流,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我以自己为例,我家里亲属没有国民党的党员,也没有人在原国民政府时期担任过党政军重要职务,我本人当时也是在学校里面工作,后经过介绍加入的民革。组织里像我这样情况的人也不是少数。所以我提出建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民革应当适当加快发展速度。搞统战工作的人都知道,民主党派成员的发展速度每年净增率以不超过5%为宜。但我们民革的基数比较小,我当主委的时候,省内民革党员总数才1400多人。后来我和省委统战部多次沟通,得到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之后我又到省内各个地市,和各个地市的统战部部长联系、沟通,又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我当了两届主委,任期结束时候,省内民革党员大约有2300多人,发展还是不错的。这期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开展工作心要诚,要“肝胆相照”,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发牢骚。我根据工作的情况,跟统战部门讲清楚我们民革为什么要适当的加快发展速度,讲清楚这里面的历史发展以及当下面临的困难。我与省委统战部的领导、与各地市统战部的领导交心,很诚心地与他们交流交谈,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最终,他们都支持了我。所以说,我当主委的这十年,民革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好的,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我做了一些对民革有益的工作。

第五,致力于增进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由于历史渊源,作为民革主委、民革党员来讲,都有这样一个心愿,那就是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岸的交流,增进两岸的互信,推动两岸逐渐走向和平统一。但真正开展工作,难度是很大的。我记得我曾两度申请到台湾去访问。第一次是申请随民革中央组团到台湾访问,但那个时候正是陈水扁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时,我们民革中央到台湾的访问名单遭到台湾当局的拒绝,理由就是我是全国人大代表——陈水扁时期,凡是全国人大代表申请访问台湾的,台湾方面一律不予批准。第二次是我们山东民革组团准备申请访问台湾。当时台湾有个大学的教授来山东访问,于是我们准备回访,由我带队到台湾去,结果又遭到了台湾当局的阻扰未能成行。所以在我当主委的时候,访问台湾的愿望都没能实现。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想在促进两岸交流、增进两岸互信方面做些工作的。台湾方面有人来访的话,只要在济南我一般都会参加接待、会见的。这也是我在当主委的时候不断开展的一个工作。

第六,也是最后,我当时很重视的一件工作,就是加强机关建设。我当主委时候,发现在民革机关工作的一些同志,由于历史原因,过去都没有受过比较正规的学历教育,基础并不是太好。当然,这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文革”结束后,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上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在招聘人,所以大家首选的工作单位都是党政机关,但很多人不了解民革,不清楚民主党派是干什么的,所以条件相对好的人都去了其他单位。那个时候到民主党派机关工作的人,尽管后期自己也努力了,继续深造拿文凭,但整体水平距离机关工作需要还存在差距,一些工作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在我看来,党派机关的工作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具有服务性质的机构,类似一个“窗口”,党派工作开展的好与否都是从机关工作里面反映出来的。省民革机关是全省民革工作的窗口,做的好不好,全省民革党员都看得见。

我当了主委以后,觉得机关里面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改进弥补。根据我的工作经验,首先就是要把事情的全貌了解清楚,对机关工作整体情况进行“摸底”;第二,分析已经做过的事情,做的对的要总结经验,加以继承,做的不对的予以改正,吸取教训;第三,也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当下,明确任务。比如,过去不太重视档案的留存,资料积累的不够,如果追究原因有很多,缺少器材,器材质量不好,没有专职的采编人员,等等,理由会很多。我就指出,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过多计较、过多追究了,重要的是有了意识做好当前的工作。我主持山东民革工作后,就把我过去在学校开展行政工作的一些经验带到机关里面去了。让我觉得非常幸运的是,我到民革工作以后,有个同志叫王孔杰,帮了我很大的忙。他在民革当驻会的秘书长、驻会的副主委,有长期机关工作的经验。与他交谈后,我们两个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由他掌舵机关工作我觉得很放心。此后,民革机关的工作我就全部交给他去做,大的事情我们商量,具体的工作他负责主抓。在他的“掌舵”下,机关工作逐渐变得井井有条。

以上六个方面就是我对自己担任民革主委十年期间的工作进行的回顾与概括。这些回顾如果能被留在档案里面,能够方便后人了解民革的工作,也算是作出了一些贡献吧!

(以上资料由民革山东省委会采集提供/责编 金绮寅)

猜你喜欢
民革统战部参政议政
省委统战部第十三党支部争先举措
江苏民革助力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脱贫出列
关于开展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治效能研究的若干思考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的决定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的决定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研究
六盘水市委统战部开展走访退休老同志活动
提高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研究
既要把握正确方向又要“接地气”
《民革北辰区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