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diffrence,we are one”

2017-05-17 08:01向本涛
艺术评鉴 2017年4期

向本涛

摘要:第五届GLOMUS世界民族音乐大会,是一次世界性质的民族音乐大会,也是世界音乐家艺术家展现本民族风采的盛会。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艺术爱好者共同学习,一起分享的艺术旅程。大会的组织、创作、导演、表演形成了一套较好的操作模式和独具的艺术特色,成熟的舞台导演经验和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展示 舞蹈创作方式 主题贯彻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5-0016-03

前苏联作家富尔曼诺夫曾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两个一样的人,然而大家合在一起就组成了相互交织的英雄谱”。在这个世界越来越小的地球村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风格迥异的音乐文化,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迤逦的瑰宝。带着与世界各国艺术家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2017年1月14日,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民乐演奏、舞蹈、作曲教师一行11人,由院长陈正哲带队,前往巴西参加第五届GLOMUS世界民族音乐大会。这是我院第二次受邀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性质的民族音乐大会,也是笔者第一次带着自己的舞蹈作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艺术爱好者共同学习,一起分享的艺术旅程。

对于外国同行和艺术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提出教学重点,运用什么创造方式和表演形式,三天的GLUMOS音乐大会参与,给了笔者绝佳的观察和体验机会,使笔者获益良多。通过有心的学习、观察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看到大会的组织者和具体课堂的实践者,在大会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好的操作模式和独具的特色,并很好的贯彻实施了他们的理念:

一、音乐舞蹈形式构成的多样化

笔者所经历的巴西GLOMUS音乐大会,虽然只有仅仅三天的课程,但每一天都在繁忙而有意义中度过。大会每天有提供不同地域风格的舞蹈课程给参加者。在这里,无论来自哪里,无论职业为何,只要喜爱,就可参加进来。在第一天上午是非洲马里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学习。来自中国、法国、巴西、芬兰、莫桑比克的音乐和舞者集中在一起,共同学习和讨论非洲舞蹈、音乐的特点以及传统舞蹈的保护与流行舞蹈的发展关系。下午是另一组小合唱+舞蹈的创作排练活动。晚上便是非洲马里地区音乐与舞蹈展示和表演。第二天上午是巴西民间舞蹈的小组学习,下午紧接着进行巴西舞蹈元素的音乐+舞蹈的排练活动。

短短三天的小组舞蹈活动,我们学习了从非洲到南美到欧洲的,从民间舞到当代舞的不同风格的舞蹈种类。通过相互交流学习,笔者发现每一地域舞蹈都有着本民族鲜明的艺术特征。西方当代舞蹈,注重个人内心感受,不看中传统技巧,强调跟随内心的变化而控制身体平衡与力量收放。动作表达追随自我内心的释放;非洲舞蹈具有强烈的动作情绪表达,情感自由奔放,动作热烈快速。充满生命的张力,同时非洲同行对于传统舞蹈的追求和保护值得我们学习;巴西舞蹈崇尚力量、勇敢,动作充满生命的张力,旋转、跳跃都刻意雕刻出雄性的刚毅与伟岸。

在第二天的下午,非洲坦桑尼亚和法国的艺术家们分别同台奉献了精彩的地方民族音乐非洲鼓打击乐和双簧管演奏以及当代舞。在晚上,我院的音乐家和舞者代表中国向来自全世界的同行展示了中华文化丰富多彩、风姿瑰丽的民族音乐和民间舞蹈艺术,获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所有艺术活动的参与者均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的不同国家。不同的音乐舞蹈种类,不同国家的音乐家、舞蹈者最后都共济一堂,共同上台奉献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盛宴。

二、“学习-融合-创造-刺激-再创作-表演”的创作模式

本次音乐会特地安排了舞蹈组的相互交流活动,本人在与欧洲、非洲、南美同行交流与表演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中国与国外在课堂教学和舞蹈创作上的差异。在中方课堂上,特点是强调“教、学”,良好的组织使得教学内容和计划得以贯彻始终。除了因人而异的微调,很少改变教学计划和内容。

而本次音樂节的舞蹈组课并非传统中的单一的“授课-学习-反馈”模式,而是采取了“学习-融合-创造-表演”的新颖的学习方法。短短几天中,上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非洲与巴西本地民间舞蹈的学习,舞者分别学习非洲舞蹈malogol,巴西民间舞蹈shashagol,而下午则利用上午所学进行现场创作。创作舞蹈以当地舞蹈为元素,由小组指导给出提示和要求,舞者现场作即兴舞蹈创作,小组指导对舞者动作进行观察,当在舞动中发现碰撞的闪光点时,即确立的该表演形式,多次碰撞和灵感的闪动后最后形成完整风格的表现形式。

第三天在大组的合排中,要求舞者与戏剧、合唱队充分合作,采取戏剧、合唱、舞蹈的混合表现形式。下午进行所有节目大串联。通过排练,发现欧洲同行们的课堂实施过程,是在一个大的教学计划框架下,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上强调个人理解。在贯彻基本教学内容的情况下,给予学员更大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在快节奏的动作转换下,让身体能量得以释放,在创作性思维的相互碰撞下,情绪和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

对于舞蹈的创作,我方作品大多集中某种形象的塑造与刻画,某种情绪情感的表达。作品、服装、道具精心设计,具有很强的形式感。非洲舞蹈和巴西民间舞蹈注重的是本民族民间舞蹈的原生态再现,注重精神、情绪的传递,强调原滋原味。欧洲同行的舞蹈创作极具自由性,欧洲的舞蹈指导总是尽最大可能性发挥演员自身特点与想象力,通常给出某一种总体要求,任由演员在自由舞蹈中摸索碰撞,动作不讲求整齐划一,而是打乱节奏,充分利用空间,强调能量、空间、状态的对比。当自由动作符合要求的动作时才会固定下来。动作语言抽象,并不看重具体外在形象的体现,而是结构和发展遵循动作的内在规律。

在这种学习-创作结合的模式下,能够尽最大可能地发挥每一名舞者的创造力,把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舞蹈元素融合到特定的情节中,从而产生艺术的、灵感的碰撞,创造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成果又反过来再度刺激舞者的二度创作,在“刺激-创作-变化-刺激-创作-再变化”的良性环路下,使整个舞蹈织体越加丰富和多样。

对于此种中外差异,笔者认为各民族、各个国家地域之间,在审美特点、表达方式、思维习惯方面遵循自己的特点和偏好。这说明各民族艺术语言之间只有“异”的存在,也正是因为这种“异”,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而多姿,但本人不认为此间存在“差”。GLOMUS大会的目的就是寻找各地域、民族艺术语言之间的“异”,充分挖掘它、展示它、尊重它、学习它,并试图将其融汇贯通。这就是大会将其会歌标题拟定为“we are diffrence,we are one”最真实的初衷。

三、强调不同种类的艺术门类相互碰撞与融合

笔者认为,对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舞蹈的充分尊重,是对本次音乐节最大特色——“世界性”所作的最充分的阐释。在GLOMUS营地里,可以看见各色人种穿梭不停,各式民族乐器组合演奏出共同的旋律;演出场所并非全部在专业舞台,草坪上、大厅中、走廊前、台阶上,四处可以看到音乐小组即兴的演奏与观众的热烈欢呼。每个参与者,无论认识与否,都对对方的表演报以由衷的赞美和热情的掌声;每一次精彩的演奏,都会得对方以热情地拥抱。

当来自叙利亚的小伙子默罕穆德用人声轻轻哼唱出庄重而空灵的伊斯兰风格旋律小调时,旋律进行多以半音甚至1/4音阶级进上下滑动。这时一把二胡厚重古朴的音色适时加入进来,恰到好处地描绘出波斯高原的高遠、苍荒而悠长的意境。随着非洲鼓的加入,引发节奏上的变化,在整个弦乐组进入之后,便呈现出庞大而庄严的气势。而这时的竹笛温润婉转音色的加入,为苍莽古国异域的风情飘荡起了一片中国风。在乐队合奏之后,再由多位歌手的小组唱对主题旋律进行再现。

合唱队员从一开始传统站位的无伴奏合唱,逐渐过渡到变化动作与队形,由静到动,由站发展到舞,边唱边跳的形势变化中,创作者将欧洲的单声部吟唱发展变化出丰富的和声,甚至使用一些非传统的发声方式,并引入西方古代环舞的表现形式,合唱队员同时也是舞蹈演员,时而组成圆圈,时而面对观众边舞边唱。GLOMUS之歌融合了朗诵、话剧、舞蹈、管弦乐为一体的第四乐章,管弦乐队奏出了本场的主题旋律,中国的竹笛、唢呐、二胡的独奏部分为整个乐章呈现出了绚丽的民族色彩,随着各国舞蹈演员的伴舞下,表演得酣畅淋漓。

四、大会主题有效贯彻整个音乐会创作、表演过程

虽然在GLUMOS营地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是以各小组为单位分头进行,每一小组几乎都有器乐、声乐、舞蹈演员参与,形式各不相同,创作手段、表达方式也因人而异,自由发挥。但是从最终呈现效果来看,创作过程是在一根主线的引导下进行的。这根主线就是以体现各民族音乐文化差异为特色,又能将文化差异融汇在一起,最终形成能引发所有人共鸣的共同的声音。为了确保这一主题能够得以完美的展现和阐释,每个排练组均有类似“导演组”参与学习和排练,他们负责在组员的排练演出过程中,寻找符合大会主题的灵感,合适的表现方式,对演员们的创作进行反馈和指导性建议,并且鼓励演员们对此进行进一步塑造。

整台音乐会节目组的持导方式与我们国家晚会导演组有很大差异。我方导演组及其下属各部门基本上事无巨细控制整台晚会创作、排练、演出的所有方面,以保证晚会节目的演出形式和内容完全符合节目制作方的要求。GLOMUS节目组的做法却有显著差别,他们把创作的权利交给了一线演员,而节目组只负责交流、反馈和最后挑选。在作品围绕主题的前提下,注重发挥创造的最大可能性。在演出的过程中,设置了台上与台下两个表演区,让观众近距离直观感受到音乐舞蹈带来的观感冲击。充分重视了演员与观众互动的重要性。安排巴西和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共聚一堂,演出过程中将台上表演与观众的呼应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引发观众的共鸣,让晚会主题的表达更加深入人心。

GLOMUS的作曲家和舞蹈编导完美的融合了各国不同民族的乐器音色、旋律调性、节奏特点、舞蹈元素。不但体现出对各民族音乐舞蹈的极大尊重,同时力图吸收各地域的特色,创造性地把不同风格特色的乐舞集于一体,在表演形式上又注重融合贯通,使之成为织体丰富、组织完整、表演形式多样,恰到好处的把诗、歌、舞、乐融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使得整台音乐大会的演出异彩纷层。也正如本次大会会歌所吟唱的那样:“we are diffrence,we are one”。完美地阐释了本次大会“合作、创新、融合”的主题。

以上是笔者在巴西GLOMUS音乐大会三天的交流的所思所想。GLOMUS音乐大会在主题创意、创作模式、学习交流模式、表演形式上做了诸多创新,值得我们中国同行学习和借鉴。三天的时间诚不算多,但也足以让我们了解彼此的差异,寻找自身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