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道的理念变革与平台拓展

2017-05-17 21:15罗翔宇朱晶晶
新闻前哨 2017年4期
关键词:报道两会

罗翔宇++朱晶晶

[摘要]“两会”不仅是地方党报重要的宣传报道任务,也是凸显其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难得契机。2017年两会期间,《恩施日报》积极推进纸媒与网络媒体融合,强化融合报道思维,构筑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多媒体传播矩阵,实现由以往单一的报道模式向多种渠道多元组合多样化报道模式的转变,为媒介革命背景下开创地方党报“两会”报道的新格局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两会” 报道 理念变革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于地方媒体来说,“两会”则是每年战役性时政报道的重头戏。可以说,每年的地方“两会”已经成为地方主流媒体间进行实力较量的最重要舞台之一。由于自身的定位和独具的地位,党报在两会报道中发挥着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媒介生态发生巨变的今天,地方党报的传播力、影响力都遭到巨大的挑战。地方党报能否在“两会”报道这个传统优势领域重新抢占优势地位?地方党报如何因应媒介革命的挑战开创两会报道的新格局?这些问题就成为观察两会报道业务发展和重构地方党报传播矩阵的关键。

《恩施日报》是中共恩施州委机关报。在2017年地方“两会”报道中,《恩施日报》从业务理念探索到传播平台拓展都体现了变革与创新,有效地发挥了地方党报传播矩阵在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可以说,《恩施日报》的两会报道在地市级党报的大型战役性时政新闻报道实践中具有标本性的意义,反映了当前我国地方党报在重大新闻报道实践中的基本态势和发展方向。

一、纸质媒体:新闻价值的新思维建构

作为遵循一定的议程所举行的一种议事性集会,会议是现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形式。在媒介社会,会议要发挥其社会效果,就必须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广泛的传播。然而,我们的主流媒体在长期的会议报道实践中却往往给受众造成了教条空洞的刻板印象。与其他的会议相比,“两会”持续时间长、人员规模大、会议议程多,更容易使其报道陷入一种机械的程序化模式和重复的习惯性框架,而缺乏足够的兴奋点和冲击力。这不仅败坏了读者的胃口,还严重削弱了党报的社会影响力,造成了传播资源的极大浪费。党报必须尽快改变会议报道思路,真正从受众需求出发,深入发掘“两会”进程中的新闻亮点和热点,将会议中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以鲜活的形式进行传播,这样才能促使地方党报的议程与民众的关切和谐共振,党报的“喉舌”功能也才能得到相应的发挥。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受众之所以需要或愿意了解有关信息,无非是用以满足他们的某种效用期待,而新闻信息恰恰是帮助人们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的东西。[1]不可否认,两会的议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对会议程序的报道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如果依赖于和满足于程序性报道,就会有消解或淹没两会进程中更为生动、鲜活的信息,使“两会”报道的信度和效度被质疑的风险。

《恩施日报》对2017年地方“两会”的报道,在理念上有了一个极大的改变。报道在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多元整合上狠下功夫,舍弃以往两会报道中比比皆是的言之无物的空话、套话、假话,真切地关注社会变化、关注经济走向,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反映出真实的社情民意。在恩施州“两会”期间,《恩施日报》在头版主要进行常规的会议程序报道,而在其他版面则加大力度,每天连续大幅推出“两会”特刊,尤其是1月7日,推出三个版面的“两会”特刊,对“两会”动态进行详细解读,对社会发展进行理性阐释,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梳理,实现了对“两会”的深度介入和深切关注,为读者提供更有见地、更加生动、更具价值的新闻精品,将地方“两会”报道做得令人耳目一新、喜闻乐见,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单调沉闷的面貌,很好凸显了地方党报在主流时政新闻报道中的独特优势(图1)。

在新的媒介生态下,“两会”报道要求地方党报必须重新构建真正符合现代新闻传播规律的新思维、新理念,本着对受众有用、让受众省力的原则,吃透会议精神,在保证报道的基本程序和规格要求的前提下,精心选择会议中最具新闻价值的重要信息加以强化,以实现新闻传播的良好效果。

二、新闻网站:会议传播的新功能拓展

新闻网站是指以经营新闻业务为主要生存手段的网络平台。由于网络本身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信息海量、互动性强、便于搜索查询等传播优势,为广泛听取民意、实现信息交流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两会”信息的有效传播提供了强大平台。

《恩施日报》在2017年“两会”报道中充分利用旗下的恩施新闻网传递会议信息,使之成为与《恩施日报》纸质版优势互补的强大平台,改变了以往单一渠道传播两会新闻的模式,为开拓互联网时代地方党报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进行了新的尝试。

一方面,恩施新闻网作为《恩施日报》“两会”报道电子版的发布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跨地域特性,使地方“两会”新闻报道能够突破地域局限,有效扩张新闻信息的影響面和覆盖面。另一方面,恩施新闻网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发挥了纸媒无法实现的一系列功能。比如,1月6日开始,恩施新闻网对开幕式进行了全程图文直播,同时开通打赏、评论、弹幕功能,使关注“两会”的受众不仅能同步、直观地了解开幕式的整个进程,而且还能边看边讨论,利用网络强大的互动功能,向网民征集对“两会”建议和呼声,也极大地激发了网民参与的热情。另外,恩施新闻网在“恩施州2017两会特别专题”中利用网络的链接功能,承载了关于“两会”的超容量信息。如设置“五年回眸”“发展篇章”“图说两会”“代表委员声音”“讨论侧记”“记者手记”等专栏,对“两会”精神进行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不断深化受众对“两会”的认识。种种举措和尝试,都使得恩施新闻网本身也成为“两会”密切联系和广泛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得到了代表、委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图2)。

新闻网站作为综合性的信息发布平台,具有自身个性化传播的特色,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打造全方位交流的平台。在多种传播类型构建的传播网络中,受众不再只是被动地做个安静的“两会”旁观者,而是通过有着某种无形的情感契约的人际交流和基于某种共同志趣的群体内部的沟通互动,更加真实地加入到“两会”这个宏大而严肃的政治事件中,并在对信息的不断选择、评论、交流中形成内化于自身的认知。因此,地方党报要想获得受众的参与和接受,就必须充分利用新闻网站的传播优势,策划地方“两会”专题报道,把不同媒体的报道进行整合和分类,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色来设置不同的模块,对各个媒体的相关信息进行集纳和规整,做到“人有我优”,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三、“两微一端”:信息互动的新平台打造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作为当下新媒体的主流模式,在新媒体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各传统媒体加速媒体融合的重要抓手。而在地方“两会”的报道中,地方党报如何利用“两微一端”紧扣“两会”热点,在选题架构和制作实践上着重突出创新与融合理念,努力将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这是对其的考验。

(一)微博、微信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微博的兴起给传媒圈带来一场震荡。随后,微信的运用再次“引爆”网络媒介的影响,新兴媒体的生命力与冲击力不可估量。但在对“两会”的报道实践上,微博与微信的优势发挥也各有不同。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也说过,“不同媒介的话语形式决定了其话语风格和内容。”[2]

微博提供了一个公共交流平台,类似一个“大众圈”;微信更加注重私密性,更多注重“朋友圈”的发展。对于“两会”报道,微博给“民间话语”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网民可以通过点赞、转发和评论功能参与探讨“两会”议题,成为网民参与政治的新路径,大大解放了对“民间话语”的束缚。

在信息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媒体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吸引受众注意,在众多相同或相似信息中脱颖而出,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服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移动新闻客户端便能解决这一困惑。借助对客户以往关注信息类别的搜集分析,再从海量信息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抓取、筛选和匹配,移动新闻客户端就可以将用户可能需要的信息送到其面前,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提高传播效率。

但是比起“双微”,媒体客户端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很多地方媒体还没有自己的客户端。比如恩施日报至今都没有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新闻客户端,这是其转型中的短板与空白,也是其在地方“两会”报道中的不足之处。不过,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报道优势完全可以体现在“两会”的报道实践中,这是地方党报扩大影响力、实现创新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从今年的地方“两会”报道中,其实我们也能看到纸媒的新闻业务对网络传播方式和技术的借鉴与学习。一些网络媒体中特有的编排方式和词汇运用,在恩施日报的版面与报道中也屡屡出现,给读者带来新的阅读感受。比如在2017“两会”特刊中结合网络媒体“吸引眼球”的编排理念,进行了一些版面设计的大胆尝试和变革,强化了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很好地发挥了“两会”重头报道的强势效应。另外,在报道内容的结构安排上,也较多地借鉴了网络传播的一些手段,在专刊中设置“新闻链接”专栏,为重点报道提供资料背景,如1月6日的“两会”特刊为了强调“2017年重点工作”则花了大半个版面“链接”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以及“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在前后五年的对比中,读者则对2017年重点工作有了清晰的理解。这种“新闻链接”使会议报道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延伸与整合,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立体、全面的新闻资讯,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深度。

面对网络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与网络绝缘和对抗无疑是短视和无济于事的。美国著名报纸《芝加哥论坛报》前总编杰克·富勒认为:“新媒介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介,他们只是将旧媒介推到它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4]其實,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或你死我活的对抗,相反,如果能够在“两会”报道中对其着力开掘,很好地利用和借助网络平台,纸质媒体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网络时代能占据重要的地位。

结 语

地方党报实现融合报道,丰富了“两会”报道的形式,拓宽了新闻的传播渠道,让传播格局立体化,大大增强了传播效果。全媒体时代,融合报道渐露锋芒,但也才刚刚上路,尚处于浅层融合,相信随着报网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融合报道将从浅层融合逐渐迈向深层融合,推动新闻的复合传播,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可读性、贴近性、服务性。

注释:

[1]朱秀清:《新闻同质化分析》,《现代传播》2005第6期

[2][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黄旭华、张学勤:《新旧媒介的竞争与合作》,《新闻前哨》2008年第2期

[4]陆蓉蓉:《融合背景下的区域性主流媒体电视新闻创新刍议》,《电视研究》2016年第4期

(罗翔宇: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朱晶晶:该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报道两会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