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017-05-17 23:22郁春兰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郁春兰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对高职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与企业对高职物流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必须加强对高职物流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密切联系物流会计工作过程,重构课程模式与体系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区别较大,其职业性与实践性特征明显。因此,教师必须密切联系物流会计工作全过程与内容,促进物流会计课程体系的有效架构与完善,了解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使高职物流会计教学过程契合物流企业运作的全过程。高职物流会计专业教育必须转变以往单纯注重理论、忽视实践操作的观念,要强化校企合作,实现高职物流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科学搭配,从根本上提升高职物流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基于高职物流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必须让学生全面掌握物流企业会计工作的流程及职责,使其学会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就业岗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保证物流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对口。

二、完善师资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师资长效发展机制

在“工学交替、多阶循环”的高职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必须加强专业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加强专业师资培训,但培训模式仍需完善。针对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专业师资能力培养,创新与完善专业物流会计师资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物流会计师资长效发展机制。如今很多高职院校派遣物流会计教师在课余时间前往企业内部学习。教师应定期抽出时间到企业内部全身心地参与实践,掌握物流会计的工作流程、岗位需求,等等,提升高职物流会计专业的教学水平。

三、有效实施“订单式”高职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结合社会对专业物流会计人才的需求,运用“订单式”高职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人才。“订单式”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其对应的驱动力也来源于用人企业。“订单式”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最根本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充足的物流会计专业人才,并严格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将企业物流会计人才的需求整理与汇总之后,高职院校必须结合这些需求进行合理分类,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消除以往粗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还能加大职业物流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四、创新与完善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模式

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物流会计专业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但随着我国物流会计专业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必须做好创新与完善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模式的准备,改善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具体来说,当前比较常用的校企无缝对接模式如下:第一,校企契约合作模式。这指的是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以合同订立的方式加强合作,其中双方都具备平等、独立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都不能凌驾于对方之上。第二,校企股份合作模式。通过运用这种模式,可以使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固。另外,还要采取一系列辅助措施:设立专业的组织机构,有效搭建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桥梁;创建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的信息系统,为用人单位提供指导;建立系统化的、與物流企业对接的高职物流会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五、注重CA环节,确保物流会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的高职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往往注重PDCA循环中的PD环节。高职物流会计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环节,虽然存在CA环节,但效果不尽人意。PDCA属于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属于一个整体。“工学交替多阶循环”可持续高职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评估和反馈的内容比较多,且关系到校企合作相关组织、物流会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物流会计师资专业培养的各个方面。因此,只有确保反馈结果的合理性,才能为后期物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的优化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物流会计人才培养CA环节的监督与管理,不断调整与优化组织结构,促进高职物流会计人才培养CA环节与PD环节的有效结合,以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PDCA循环,确保高职物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秋琴.会计从业资格认证与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协同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2):26-27.

[2]张振和,鞠永红.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9):151-15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