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构建的国际视角

2017-05-18 13:16郭伟张力玮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9期
关键词:产学职场人才

郭伟+张力玮

编者按:2016年5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其中1亿多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超过了一个大国的人口数量。这对就业来说是压力,但也是宝贵的人力人才资源。只要把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挥出来,特别是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就能更好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并存,既有人找不到工作,也有企业招不到人,原因就在于就业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根本解决之道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要扩大培训范围,既要包括农民工,也要包括下岗分流人员,还要包括高校毕业生。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要跟着市场需求的指挥棒转,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可以是学校教育培训,可以是短平快的培训,也可以是岗前培训,还可以是在岗位上学、在实践当中学。”总理对于中国在就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肯定,同时也对仍然存在的“招工难、就业难”现象给予了破解之道。为深刻领悟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本刊就此话题专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研究所董事、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

一、走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才能有效解决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紧缺困局

《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初,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您认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应该是怎样的?

查建中:各层各类专业教育——从中专、中职到研究生教育,涵盖理工农医商管教法文军所有专业内容——必须面向社会、产业和职场的需求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各方面工作对于人力资源的要求,这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的构成,应用型人才占绝大多数,可以占到各层人才总数的99%以上。在应用科学(如工农医管法商等)和纯科学(如数理化生等)领域以学术研究为职业生涯、以学术成果为主要业绩的学术型人才,在整个国家人力资源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即使是学术型人才,特别是应用科学领域的学术型人才,也要满足社会和产业对于理论成果的需要,要能指导解决社会和产业面临或将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对社会和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不仅仅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获得大量“技能型”人才,也需要通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获得大量高等专业人才,包括工艺师、设计师、研发人才和企业家型的专业人才,他们是兼有丰富专业实践和理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只可以做“学术论文”、没有专业职场经验的、纸上谈兵的“学者”。特别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变革中,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高端人才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人力资源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以下四点重大问题:一是供需脱节,供方不了解需方的真实需求;二是低质产能过剩导致求职者就业难,优质供给不足导致企业招聘难;三是供方闭门造车、自娱自乐,需方坐等其成;四是教育评价体系和资源分配学术导向,轻视忽视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

全球人力资源市场存在一个具有普遍性、严重性的悖论,那就是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另一方面众多企业招聘不到高质量的员工。美国万宝盛华公司2006-2016年连续11年全球产业人才缺口抽样调查(约涉及40个国家、4万个企业)显示,平均30%~41%的企业无法完成招聘计划;十大招聘难的岗位中高、中、低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都包括。与缺口人才相关的专业教育层次简略相关性分析排序由弱到强依次为中职、高职、本科。

与全球的人才缺口情况不一样,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具有自身特色——高、中、低层次人才都有缺口,但设计师和研发人员等高端人才都在人才紧缺十大岗位之列,反映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人才的旺盛需求(见表1)。

对于招聘人才困难的直接原因,万宝盛华也给出了定量的分析:35%在于某些岗位缺乏足够的应聘者,34%是应聘者缺乏专业技术能力,22%是应聘者缺乏专业岗位经验,17%为应聘者缺乏软技能。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全球普遍现象:中国的大学、学生和家庭备受就业压力;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大学毕业生都存在就业率低和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供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就归纳了新的现象——“社会拒绝使用学校培养的毕业生,部分社会正在开始拒绝系统化教育所产生的成果,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这种体系所授予的资格和技术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时,这些社会组织便拒绝接受这些毕业生”。美国前工程院院长威廉·沃尔夫(William A. Wulf)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们的社会依赖于工程师们创造的技术。工程技术的改变如此迅猛,我坚信工程教育必须改变得更加迅速才能保持我们生活的质量”。

造成人力资源市场悖论的原因来自政治、经济、产业升级、信息不对称等各个方面。但大量数据表明,其主要原因是教育落后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速度,教育与社会和产业的需求脱节。怎样才能满足关键利益相关者对专业教育的需求?显而易见,学生求职、产业求才、国家建立人力资源战略的需求,都共同指向了职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发展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

二、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存在共性

《世界教育信息》:那么,请您解释一下,何为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

查建中:直接满足未来职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生涯的素质、能力、知识和技能并具备求职竞争力,满足国家对于各类专业人才需要以发展社会和经济,这些教育都属于专业教育范畴。

何為“面向职场”?即要满足职场需求(人才素质能力、创新知识)、融入职场文化(顾客至上、服务到底、持续改进创新、面向问题解决、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创造价值)、利用职场资源(专家、硬件、软件)并接受职场检验(实习生质量、专业评估、毕业生职场表现)。

各层各类专业教育的共性,在于以下七个方面:一是面向职场需求(市场驱动)——人才层次、类型、数量、质量标准由职场需求决定;二是产学合作(办学机制)——培养目标、职场文化环境、教学资源、评价检验;三是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统一——基于职业性的专业教育;四是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统一——全人教育;五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论和实践融合,知行合一,做中学;六是前瞻性——面向未来职场的需求,超前引领;七是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项目团队合作的主动学习、师生利用ICT工具等先进教育科技;八是科教融合,把教师科研与学生培养融合在一个过程之中。

三、 中国专业教育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中国专业教育处于什么样的现状?

查建中:中国近現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早年在“大职业教育思想”中提出,“初中毕业后入分科高中,毕业后就业或实习一年有条件再入所习同科的大专院校,毕业后任职;如有进一步发展可能,再入所习同科之研究院,谓之专科一贯,学习互进。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具有真才实学,与恃资格名位者完全不同。”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用形象的话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把行、知、创三者关系梳理得非常清楚,也表现了他的教育思想。

以工程教育为例,中国专业教育的优势在于拥有全球最大教育规模,全球最优、最大生源。但中国专业教育也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即达到国际标准的毕业生比例低,学生能力、素质增值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足。教育与社会和产业需求脱节、传统的理实分割教育理念顽固保守难于改变、专业教育社会定位与培养目标定位失准失精、专业教育的质量评估结果失真等,导致中国专业教育问题严重,难于满足社会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那么,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将如何发展?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将传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从“中低层专业人才”扩大到“高中低层专业人才”,首次提出现代职业教育战略。会议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有利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例如,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各领域高素质职业人才,例如制造业的工程师、技术员、高级技师、技工等。这是官方第一次把高端专业人才纳入广义的职业教育范畴,实际上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范畴。

我国过去20年建立了109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求职导向、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获得成功;我国还建立了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贯彻“产业需求导向、产学合作、基于项目的学习、国际化”,培养大批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工程师;中国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地方工科院校、211大学坚持学以致用、产学合作和国际化,成为了高等专业人才的摇篮。

这两大示范工程在理念、目标、机制、模式、方法论和培养结果上全面展示了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的优势和生命力,培养了大批学生成为高素质专业人才并高质量就业,保证产业获得合格的职场生力军,帮助国家获得建立创新社会所需人力资源。这些成功办学的共性经验和原则,证明了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应向所有层次、类型和内容的专业教育推广,起到示范性作用。

四、中国专业教育改革整体战略需要落脚于“国际化”“产学合作”和“做中学”

《世界教育信息》:那么,中国的专业教育改革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查建中:“国际化”就是要按照国际人力资源标准来培养人才,包括学生和教师。就工程教育而言,就是要采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跨国公司人才标准。例如,波音公司提出以下工程师入职的标准:较好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好了解专业操作流程,具有复合学科和系统的观点,基本了解职场非专业的综合知识,拥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写作、口头交流、理解他人)和高道德水准,具备批判性、创新的思维能力,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博采众家之长,具有自信和能力,可适应多变快变的环境,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求知欲,并深刻了解团队工作的重要性。而这些需求还在不停提升和变化,专业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紧跟产业与市场的需求,不断改革以适应变化,发挥专业教育更大的作用。

“产学合作”是专业教育的办学机制。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链,以产业需求决定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将职场文化环境引入教育全过程(师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等)。产业要把建设人力资源和培养人才作为战略目标和己任。学校文化和产业文化的融合,政府、产业、学校、学生、家庭必须共同努力。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凭借全社会的力量,光靠教育界培养不出产业需要的人才。

产学合作也可以为学校、学生、雇主、社会各方带来诸多益处,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校管理的复杂性,提高了教学和管理的成本。学校在选择企业合作时首先要考虑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利益,学校要明白产学合作必须以市场利益为纽带,实现双赢或是多赢局面才能持续发展;学校要把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一样作为战略伙伴关系来经营,考虑利用企业中介机构形成市场化产学合作机制。同时,需要企业共同承担或协助解决学生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定位、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职场专家型师资、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职业生涯驾驭等各方面的需求,也需要政府各类相关政策配合,从立法、财政等方面支持产学合作教育,让企业、学校、政府、学生、社会间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

“做中学”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00年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由此衍生出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基于项目的学习。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模式正是“基于项目学习”(PBL)和“基于目标教育”(OBE)的一种模式。CDIO代表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项目生命全周期,将它作为专业教育的载体,引入职场文化特征,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专业。

CDIO模式包括了12条标准。它的使命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建立在真实职场环境中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生命周期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它的教学大纲(Syllabus)将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项目研发能力以逐级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共有5级400多款),使工程教育培养目标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方向性、系统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基于教学大纲,我们应该设计建设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来落实大纲的每一项要求,开办面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专业导论课,并应该按照产品设计和建造的课程要求,把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集成在一个空间和时间过程中,开发主动学习的教学法,全面提升教室中专业职场实践能力的、教学法的训练,全面评价学习的学习成果和持续改进的专业评估。CDIO模式的12条标准是教学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观测点和控制点,使得人才培养具体化、可操作、可测量、可控制,并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最后,我借用杜威的一句话,“用昨天的方法教今天的学生,就会剥夺了他们的明天”。中国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将是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举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是最有创新的事业,因此必须不间断地改革、改进。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产学职场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产学”融合模式下的动漫类人才培养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产学”融合教育模式探究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模式探讨
毛遂自荐
职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