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信息素养

2017-05-18 16:17焦建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搜索引擎伦理素养

说到信息素养这件事,我是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关注的。那个时候,论及信息素养,说实在话,也许有一些超前。但是,二十年过去了,世界各个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都普遍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教育信息技术“卖得太多,用得太次”的尴尬处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室中的技术如同四季更替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且每一种新技术在流行的时候,都被人们赋予了“革命性影响”之类的美好期望。然而,时光流逝,更新的技术又涌现出来,这些曾经的“新技术”又被更新的技术替代了。人们不仅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就如同过去一些年,我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技术不是魔法师,善用技术的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法师”。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实践在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单单引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只有当新的技术与新的做事方法结合起来的时候,生产力方面的巨大收益才会来临。而这新的做事方法,就是今天人们大讲特讲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然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从何而来?师范院校虽然在不断地进行课程的改革,但是,课程改革的节奏似乎没有办法赶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于是,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一上岗就不得不接受培训。而在职教师的境遇似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暑假,各色培训和林林总总的研修班却粉墨登场,教师疲于应付,不少人都觉得苦不堪言!培训似乎没有将人们期待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给予一线教师,更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引发教室中的学习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又不得不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那个时髦词汇——信息素养。因为,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它显然不是单纯依靠简单培训就可以给予一线教师的,尤其是不能借助听听讲座就可以获得的。比能力更重要的,或者说更加底层的,是素养。因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必须也必然建立在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之上。

信息素养的内涵,在我来看,实际上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师的信息意识;第二个层次是教师的信息能力;第三个层次是教师的信息伦理与文化。

在过去二十年,我讲得最多的几句话,恐怕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谷歌之”,毕竟,以搜索引擎使用为核心的信息检索,实际上就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因为,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教育世界,随着全球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的迅猛发展,我们根本就不缺少资源,这就好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就不缺少美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而在信息时代,我们缺少的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一线教师。

提及信息检索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我相信读者诸君可能就笑了,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提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其实不然,搜索引擎固然不难,但是下意识地使用搜索引擎去获取信息、探求新知、问题解决可就没说起来那么简单了。事实上,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获取知识的习惯,但借助搜索引擎确实是最简单、最低成本和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因此,“知之为知之,不知谷歌之”,这看起来是在讲搜索引擎,实际上是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信息素养中的信息意识问题。

教师信息素养的第二层,是教师的信息能力,也就是教师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是和信息打交道的能力,如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评价、信息分享、信息表征等具体的处理信息和加工分享信息的能力。在最近几年,各地都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基于平板电脑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基于微课的颠倒教室/翻转课堂、智慧教育等。从实际情况或实际收效来看,目前对这些项目和计划做出评价,似乎还为时过早。但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里,最普遍和最常见的情况是,实际收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使得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没有取得预期的产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也没有得到实现。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第三层,是教师的信息伦理与文化,也就是教师和信息打交道的信息伦理和信息文化。在过去一些年,有关信息伦理和信息文化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单就网络资源来说,如图片、引文、视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源的引用过程中,对作者和出处的标注,到今天依旧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想想看,如果教师都没有办法遵从信息伦理,那么如何教导和要求学生遵从网络伦理呢?

和信息伦理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网络文化。其实,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文化问题日趋突出,如网络表情包、自拍、红包等,这些新的网络文化现象,不仅和学校教育息息相关,而且也可以说是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君不见,今天有那么多的一线教师,以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人,通过QQ、微信、一直播、CCtalk等直播工具,在网络世界里传播各种形式的知识、技能、技巧,这些自发的个人的行为,构成了当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实际中的重要的网络文化图景。今天的学校教育如何整合这些非正式的学习资源,将社会性网络和新媒体传播应用于学校的各项事业之中,实在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課题啊!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至关重要的素养。有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就不再缺乏教学资源,教师的工作效率可以借助技术得以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技术让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借助网络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关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成效,而且还关乎受教育者。为此,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便成为全球各个国家非常关注的重大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BIG6项目、美国的PT3项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项目等,就将信息素养作为其中的重中之重。

在过去的十年,全球蓬勃发展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风起云涌的开放课程和在线课程,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借助网络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的通道和机会。其实,我一直觉得,教师的学习,除了向同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慕课学习之外,一个越发重要的途径便是在实践社群中学习。通过网络,在实践社群中,教师可以向全世界的同行学习,学习他们的学科知识,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法的知识,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以此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今天,学习已成为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之一,而信息素养则是教师的职业基本生存技能。毕竟,知之为知之,不知谷歌之,此乃信息时代的第一知,此乃信息时代教师的第一知,这也正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涵吧!

注:本文系作者焦建利教授应蒲公英教育智库之邀请,为智库旗下微信公众号新校长传媒(new_xiaozhang)撰写的文章,该文已于2017年4月21日在该公众号首发!此次纸质媒体发表获得蒲公英教育智库首肯和授权!特此对作者以及蒲公英教育智库表示衷心的感谢!

猜你喜欢
搜索引擎伦理素养
Chrome 99 Canary恢复可移除预置搜索引擎选项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世界表情符号日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