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的转化措施

2017-05-18 16:29张本青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边缘人全面发展转化

张本青

摘要:“边缘人”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K·勒提出,泛指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之间的人。在小学课堂上,也有这样的少数学生,总是游离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之外,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的学生个体或群体,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我们应该从学校、教师、家庭各个层面加强对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的转变。

关键词:边缘人 转化 关注全体 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一种特殊的个体或群体,需要给予特殊的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说,只要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边缘人”,就很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应该从学校、教师、家庭各个层面加强对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的转化。

一、学校层面

1.办学理念的制定

学校理念的制定要努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具体人”意识,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在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社会人,一个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幸福人。学校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2.评价机制的改进

现在绝大多数小学仍把学生的成绩看作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以至于一部分学困生在课堂上无法得到教师的充分关注,从而逐渐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边缘人”。鉴于此,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标准,使教学评价标准多样化,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关注每位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对此做出客观、综合、公正的评价。学校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单纯以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力求标准全面化科学化,只有给教师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背负的学生学业水平的压力,才有可能使教师热爱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3.宽松环境的创设

有关研究发现,适宜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因为学生处于宽松自然的环境氛围时,才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舒适感,这种舒适感会促使他们提高参与事物的积极性。故而,学校要合理确定班级规模。班级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在课堂上参与师生互动的次数,也影响着“边缘人”形成概率的高低。所以,班级规模宜小不宜大;合理调控教学资源。统一服装;确保教室光线和温度适度,创新座位编排方式,等等。这些调控,尤其是动态式就座,能为边缘学生提供接近教师的机会,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人物,对其转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层面

1.民主氛围的营造

“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和水。”这句话是叶澜教授说的。

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问题,教师应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不能因个人主观因素对学生产生偏爱或厌恶等态度,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争取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边缘学生可以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直接转化,即直接对其施加影响,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关注,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人物。间接转化,则是针对一些性格倔强、不易直接转化的学生,可以通过对其周边伙伴(同是“边缘人”)的转化,以间接刺激、感染的方式使其得以转化。

2.教学评价的多元

“边缘人”的形成,往往是其长期以来得不到教师家长同伴的认可逐渐放弃自己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放过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微的进步的变化,也许只是坐姿较之前端正、书写较之前规范,甚至是衣服较之前整洁,都可以作为课堂正面评价的素材。注意发现这些个性中每一点滴优势性萌芽和潜在性的智能火花。“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步”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积极语言代替消极批判,以正面评价代替负面打击,使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边缘学生感受到来自课堂的关怀和温暖,从而逐渐走出阴影,重拾信心。此外,还应强调“边缘人”的动态性,转化“边缘人”,还要积极预防新的“边缘人”的产生。

3.心理辅导的加强

“边缘人”往往有自卑、孤僻、逆反、负面情绪强烈等心理问题,要想转化他们,就要找出他在乎的价值,并且创造、增大、转移,使其产生向上的内驱力,教会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科学的心理模式,产生良性循环,从根本上对其进行转化。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1)养成正确的归因方式。课堂上受挫,“边缘人”往往会产生“我不行,学不会”“老师不喜欢我”“同学笑话我”等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咨询技术,如“合理情绪疗法”等帮助当事人找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来替代。于是,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有利于其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自信心。

(2)提高耐挫能力。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及课堂表现,积极引导“边缘人”用成功的感受激励自己,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其次,使其认识到挫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只有正确对待挫折才会实现美好的理想;再次,课堂上适度提供给“边缘人”一些挫折感受并鼓励其克服,以锻炼其对挫折的承受力。总之,课堂上对“边缘人”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与心理干预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家庭层面

1.家校合作的加强

每一个边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或多或少存在教育缺陷的原生家庭,所以,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机制是极其重要的。家长会像一条紐带,把学校、家长、社会联系起来。学校通过家长会,将学生在校情况汇报给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家访是沟通学校与家长的主要方式。一次成功的家访是建立在家校间“理解、支持、目标一致”的合作关系基础上的,也可通过电话、QQ、微信等多与家长联系,紧密关注“边缘人”的动态,让其感受到家校双方都在关注他的成长和进步,加深其对学校和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2.家庭环境的优化

家庭不够和睦,往往是造成“边缘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教育和转化“边缘人”,建立和睦的家庭,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尤为重要。首先,要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其次,家庭成员教育的态度、方法要保持一致,关心爱护他们最为重要;再次,帮助其形成正常良好的伙伴关系,优秀的同伴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家庭的硬件设施整洁舒适,有孩子独立活动的空间,利于他们精神放松自在,再加上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其享受到被尊重被疼爱的幸福感。

3.教育方法的改进

首先,要正确掌握孩子的特点,正确认识孩子的现状,家庭交流时讲究方式方法,态度要平和,戒简单粗暴,言语不能过激,多与孩子交流,不要等到问题严重才想到关心孩子。其次,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对于边缘学生,一般成绩不高,家长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研究存在的问题,找出弱项,并多花时间补上去。再次,要全面看待孩子的发展,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认可,父母的认可对孩子的自信心的提升尤为关键。要引导孩子认识到一点,即使全世界将其抛弃,家庭也是他永远的、安全的、爱的港湾,有了这样的精神保障,孩子会在爱的激励下焕发出新的正能量。

素质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二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转化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的工作不仅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效,全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萌.课堂教学公平深化研究.河南大学,2011.

[2]李森,杜尚荣.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策略.教育研究,2014.

猜你喜欢
边缘人全面发展转化
高中英语课堂小组“边缘人”的表现及矫治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教
智能时代的“边缘人”:中老年人如何融入智能时代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析跨文化交际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