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一定得防抑郁

2017-05-18 19:19许红
家庭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念头老伯心理障碍

许红

刘老伯退休前在居委会工作,性格开朗,能说会道,常常能化解邻里间的矛盾,退休后还一直在小区做志愿者。不过,就在3个月前,刘老伯突发卒中,肢体、言语都不如以前灵活。主治医生告诉他的子女,只要积极康复,刘老伯会慢慢好起来的。可让人意外的是,刘老伯情绪突变——卒中后的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不仅寡言少语,情绪低落,还经常失眠,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差。一开始大家还能理解,觉得可能是担心病情,但3个月过去,刘老伯不仅情绪没好转,反而常常流眼泪,还叹息活着没意思,有了轻生的念头,身体状态也每况愈下。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老伯在持续的低落情绪中再次卒中,病情比上一次更加凶险。幸好抢救及时,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主治医生说,刘老伯这是典型的“卒中后抑郁”,在接受卒中康复治疗的同时,必须同时服用抗抑郁药物,否则还可能再次卒中,那时候就真的回天乏力了。

卒中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临床上,和刘老伯有着类似情况的人并不少见,他们都属于卒中后心理障碍,属于身心疾病的一种。之所以会产生抑郁、焦虑、失眠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卒中一般都有后遗症,比如说话不利落、手脚不便利等,患者在生活上需要不同程度地依赖别人,就容易产生焦躁、自卑等情绪,这些心理障碍往往在恢复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情况严重者可致抑郁、自闭,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值得一提的是,从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很多卒中后抑郁患者尽管已经产生自杀的念头,但常常不向家人和医务人员表达轻生想法,只有一些间接的言语线索和非言语性的行为表示。比如,睡眠障碍、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兴趣减退;有时可能表现出一个或更多的躯体症状(疲乏、疼痛等),进一步地询问会发现抑郁或兴趣的丧失;有时则以激惹为主要问题。这其实都属于“隐匿性抑郁症”的症状,应加以警惕。

据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发表研究报告显示,卒中患者发病后5年内,因自杀和意外事故而死亡的风险相当于普通人的10倍左右。之所以卒中患者会选择自杀,很可能是因为脑卒中后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如失语、失认,使患者无法表达抑郁体验。在缺乏对主观情绪状态口头报告的情况下,患者唯有以自杀等极端行为宣泄抑郁等负面情绪。

卒中同时伴发抑郁症危害严重,会大大增加卒中的复发风险。首次卒中发作后,无抑郁症患者一年内的卒中复发风险为4.4%。而一项对我国数千名住院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研究发现,首次小卒中发作后又有抑郁症,一年后卒中复发的风险增加了50%。

因此要特别提醒,卒中后抑郁高危人群应该定期筛查,特别要关注症状较轻而容易被忽视的小卒中患者。同时,在综合医院发现卒中后抑郁,还应该立即转诊至精神专科医院。不要因为“病耻感”耽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4类人群是卒中后抑郁高危者

那么,哪些卒中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呢?首先,卒中前就患过抑郁症或其他精神心理疾病者,卒中后抑郁的风险将增加7倍以上。其次,卒中面积大,残疾重,有小血管问题的患者,抑郁风险也比较大。第三,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患者。第四,女性患者。

以上人群应当在不同阶段进行筛查。首先是在卒中急性期出院前进行筛查,最佳时间是卒中首次发作后的第2周、或第4周、或第6周,没有严格的时间,但最迟不应晚于第12周,因为3个月是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高峰。其次是在卒中后各阶段均应进行筛查,特别是看护人员、护理地点变动时,如从急性住院部到康复部。最后,患者回到社区或是家中后,也要定期进行抑郁筛查。

综合措施应对心理障碍

对于防治卒中后的心理障碍,建议家人首先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如果出现3~4项下列的症状就要引起重视:懒散、疲惫、早醒、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轻生念头等。这些有可能是抑郁症的前兆,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包括应用抗抑郁药物、中药、针灸及心理治疗。

治疗卒中后抑郁还有一剂良药,就是锻炼。国际上有项研究,是对10年28萬个45岁年龄者生活方式和卒中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良好的睡眠和运动习惯对卒中后抑郁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具体方式为,每晚睡7~8小时,每周运动3~6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项目包括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这种不同于健身和减脂瘦身的医学锻炼方式,可以显著减少脑卒中风险25%,同时可以减少卒中后抑郁,并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还有一点很重要,家人要给予卒中后的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理解和关怀,多与其沟通交流,谈话时要维护其自尊心。还要鼓励患者多外出参加集体活动,提高他们在家庭或其他组织群体中的地位,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尊重,减轻其自卑心理。

猜你喜欢
念头老伯心理障碍
老伯和桃园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早晨锻炼
一念之间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鱼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