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2017-05-18 20:22李越祝剑飞
中学生物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食物链教学设计

李越 祝剑飞

摘 要 通过组织学生经历“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的三组活动,构建食物链的概念,领会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中心思想,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 食物链 保护生物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食物链是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第六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的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而“食物最终从何处而来”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想到的问题,所以,“食物链”这一课的编排一环扣一环的。教材以“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为线索安排内容,不仅注意到单个知识点的阐述,而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来综合考虑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充分体现了“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核心思想。“做中学”通过分析农田附近6种动植物之间“谁吃谁”的关系,比较连出的多条食物链,归纳出食物链的一般特点,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学中用”通过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既复习和巩固了食物链的知识,也帮助学生理解人是大自然的一员,同样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用中思”通过提升本课内容,寻找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为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重难点是: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初步形成保护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为。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知道食物链的概念及其特点;说出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2.2 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活动,尝试画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树立小组团结合作意识;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研读文本,编制教案,制作课件,下发学案;学生预习教材,查阅资料,准备学具,预做学案。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的生存与周围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空气、水、温度、土壤这些非生物因素以外,还受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吗?

教师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并提出问题:猜一猜,这体现了什么成语,表示了什么意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螳螂、蝉、黄雀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蝉吃螳螂,黄雀吃蝉)

螳螂又是以什么为食,黄雀又能被什么动物所吃?(植物,鹰)

通过这个动画,说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关系)

3.1 做中学(分析农田中的生物)

新课学习:谁吃谁?

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通过依次递进的5个活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做、动笔写、动脑思、动口讲、动耳听的能力。

教师出示问题:这是农田附近常常可以见到的青蛙、青草、蛇、蚱蜢、鹰、鸡等几种生物,你知道这些生物之间谁吃谁吗?

师生活动1:做一做。

动手做常常是学习过程的第一步,教师展示活动素材,引发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积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获得活动体验,为构建概念做好形象化模型。

教师提前将略厚的纸剪成边长约为3 cm的正方形卡片,分别在上面写上6种生物的名称,每种卡片多写几张。再准备些胶水或回形针,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相关生物用带箭头的纸连起来。

学生利用已有知識经验,分析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自行写出,再小组讨论,将卡片连接形成链状来表达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

师生活动2:画一画。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注意”栏目,通过动手做过渡到用笔画,形成比较清晰生动的表象,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再从形象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体现了学习的一般过程。教师提出以下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① 你会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它们的捕食关系吗?你写出了几条?

②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长短不一的链条)

③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

④ 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怎样标出?(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被吃的写在前面→吃的写在后面)

师生活动3:评一评。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食物链,然后由小组互评、老师点评。学生展示画出的食物链,再通过评价环节,引导学生的自我反思,做到当场反馈和即时纠错,提高了学习效率。

① 青草→鸡→鹰;② 青草→鸡→蛇→鹰;③青草→蚱蜢→鸡→鹰;④ 青草→蚱蜢→鸡→蛇→鹰; ⑤ 青草→蚱蜢→青蛙→蛇→鹰。

师生活动4:想一想。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上的食物链和讨论题,讨论食物链的共同特点。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通过思考,从分析例题中食物链特点开始,过渡到对“食物链”概念内涵的归纳。讨论如下:

① 食物链一般由哪几类生物构成?(绿色植物和动物)

② 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可以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不能自已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获取)

③ 从屏幕上的这几条食物链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起始端均为植物,第2、第3及以后的环节均为动物)

④ 第2、第3环节的动物有何不同?(第2环节的动物大多为植食性动物,第3环节的动物大多为肉食性动物)

⑤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鸡可以位于第2环节,又可以位于第3环节,说明了什么?(鸡可以吃植物,又可以吃动物,是杂食性动物)

师生活动5:练一练。

教师以练习启发学生不断思考,避免了传统概念教学中死记硬背的缺陷,锻炼了学生面对新问题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形成的概念比较深刻。练习题如下:

① 某一菜地的生物有黄鼠狼、鸡、菜青虫、狐狸、青菜,完成习题:

A. 一共有几条食物链?(四条)

B. 图中4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都是植物(青菜),它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生产者。

C. 图中植食性的动物是菜青虫,鸡的食性是杂食性,其中肉食性的动物是黄鼠狼、狐狸。

② 食物链的特点 。

(① 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② 位于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③ 位于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④ 食物链中通常有少量的杂食性动物)

3.2 学中用(分析食谱中的生物)

新课学习:人吃谁?

学生从现成的食物开始去寻找它的起点,从中“发现”食物链,由此,拓展了食物链概念的外延,进一步认识到食物链是普遍存在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师生活动1:承上启下。

重新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新课导入时的两条食物链(蝉→螳螂→黄雀;树→蝉→螳螂→黄雀→鹰),再画一条和人有关的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人)。

师:可见,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联系。那么,人类是否参与这种食物链关系呢?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人的食物从哪里来的呢?教师展示丰富多彩的食物图片以及学生在食堂用膳的情景。

师生活动2:设计食谱。

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分析每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接着写出动物的食物,然后,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教师提出问你能发现些什么问题呢?你这顿午餐从哪几条食物链中获了物质和能量?写出你午餐所涉及的几条食物链。

请学生上台通过实物投影,汇报展示(水稻→人;青菜→人;苹果→人;水草→草鱼→人;草→牛→人;草→鸡→人)。

师生活动3:人的位置。

学生通过设计午餐食谱的活动,思考两个问题:自己处在食物链中的什么位置?从食物链角度考虑,人会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吗?(人類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属于消费者,位于食物链中的最高位置。人与动植物之间有着复杂的食物联系,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3.3 用中思(提升本课所学内容)

通过对以下问题的思考,不仅加深对食物链种类和一般规律的认识,更加深了学生对人和食物链相互关系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从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的转变,从指责他人到改善自我的转变。

深度提问1:为什么一个生态区域中往往有多条食物链?(一种动物可吃多种动植物,即有杂食性动物存在;一种生物可被几种动物吃)

深度提问2:食物链有哪几种?(捕食食物链:草→羊→狼,即本节所学内容;腐生食物链:生物尸体→细菌真菌:寄生食物链:人→蛔虫)

深度提问3:食物链的通用公式怎么写?(食物链通常有3~5个环节,绿色植物→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中型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

深度提问4:从食物链方面,举出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些例子?(参考教材“信息库”中生态农业示意图:稻田养鱼,稻田养鸭,林果间作,桑间养鸡,桑叶喂蚕,蚕沙喂猪、猪粪喂鱼、猪粪肥田等)

深度提问5从食物链方面,举例说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天空过度捕鸟,草原过度放牧,林间过度捕猎,水域过度捕鱼,农田过度捕食青蛙、蛇类)

深度提问6: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应该要对它们加以保护,其实,也是为了人类自身更好地生存)

4 教学反思

教师从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导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认同生物间普遍存在着捕食关系。在教学中以“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为线索组织内容,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既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也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总结归纳;既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加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了利用科学知识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猜你喜欢
食物链教学设计
长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一类食物链模型正解的稳定性和唯一性
食物链
神奇的食物链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