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为快乐育才增引擎

2017-05-18 20:48牛明典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融合信息化

牛明典

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坚持“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广雅和谐、务本求实、志存高远”的办学精神,通过构建高效的管理机制、创设浓厚的教研氛围、注入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坚持“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理念,扎实、有效、创新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助力教学改革

新一轮的五年规划,学校明确提出了“一三五”计划,要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示范性、引领性的全国知名学校。信息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将为现代化、集团化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量身打造了《青岛实验初中“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从发展策略、优先发展项目、财政预算编制、队伍保障等方面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跨越地率先建成“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推动学校现代化、集团化的发展。为此,学校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下设六大职能小组,在网络安全、基础建设、教学融合、德育、学校宣传、学校治理、技术保障等环节,明确任务职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工作。委员会以年度教育教学年会为节点,对一年来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进行总结、梳理,编辑信息化专册,汇报成果、征集意见与建议。

二、提升软硬件整体代际水平,推进深度融合

信息化基础建设是信息化与各方面工作融合的物质与技术基础。学校相继投入使用远程课堂、升级电子书包平台、更新“新班班通”设备,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新增了3D打印机,更换了150台教师办公一体机和新一代计算机云教室等。与之配套,学校陆续开展了教师的信息化运用培训、应用示范课等活动,特别是开发能体现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竞赛等活动,把硬件的功能发挥到最佳。

注重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纵深融合,变革教学方式,聚集学科教学资源,为教师、学生打造“网络学习空间”。一是充分利用“新班班通”的集成特点,挖掘各学科教学资源,改进知识呈现、效果评价方式,借助先进的音视频技术直观、立体、形象呈现知识、实验过程等,让课堂更加有趣和有效;二是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功能,更加规范、全面地实现思维过程可视化,师生沟通交流的便捷化:三是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为学生们进行探究式、自主合作学习提供支持,并加大即时反馈功能的开发与使用,促进课堂评价的及时与高效,有效减轻师生负担;四是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录屏功能,鼓励教师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过程录制下来,聚集成学习资源库,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反复观看,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整理、优化,争取形成新的微课程资源库。

三、注重创新驱动与资源整合,开展专项培训

一方面,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主要采取三种不同培训策略:一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与教导处共同制定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工程的系列培训计划,从文本编辑、数据处理、电子白板使用、微视频的制作与编辑到校内云盘使用等,全部由校内教师主讲,注重教师既有水平的迭代式提升,帮助他们不断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授课形式与评价方式,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提升;二是教师暑期赴北大研修,提升理念;三是结合远程课堂和“新班班通”,邀请供应方的专业团队为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有效融入网络文明与网络安全等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具体包括:继续完善“实验初中快乐微课堂”建设,实现各学科视频化课程资源聚集,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质、足量的学习资源;继续完善网上测试程序,把微课学习与效果检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做好“乐享——学生学习共同体”网络空间,汇聚学校“乐学榜样”的经验介绍、学习方法交流、学习资料等,为学生搭建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在有效介入部分学科的跨学科整合的同时,实现“信息技术课”的创新整合,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整合信息技术课本、创新课程、信息技术考试、社团活动、科技竞赛,打造实验初中的校本信息化教材。

四、完善数据驱动和网络保障,打造“智慧”校园

不断完善、开发数据平台,持续提高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网络化、数据化水平。完成“教学管理平台”整合,在成绩管理的基础上,将学习过程管理纳入数据库,尝试记录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完善学校已经使用十年之久的选修课报名平台,下一步将完全实现网络选课、走班上课;拓展现有主要用于网络阅卷的数据平台的功能,将作业、日常测验纳入阅卷平台,实现错题汇聚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精准教学;继续完善网络报修平台,通过网络报修数据,发现技术保障和设备运行情况的规律;创建“实验卓越云平台”,进一步优化无纸化办公环境,实现“个人文件”与“公共文件”的移动式管理与应用,实现校园内网络资源的集成与融合贯通,特别是有利于加强网络病毒传播的管控,提高了网络安全。

五、促进信息技术与文化渗透,服务区域均衡

信息技术与文化融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激发。让远程课堂成为校际沟通交流的便捷渠道,成为友好的使者。深入探索与国内外友好学校实现远程课堂同步,做到课程资源、师资共享的同时,与集团内学校实现网上教研、网上集备,互联互通,搭建起相关平台,为学校集团化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加大与农村学校、边远地区学校的互动交流,努力探索远程课堂常态化,通过打造学习共同體,为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拓宽教师专业化提升的管理渠道,打造校内“教师学习共同体”。将教师成果进行数据库管理,实现成果分类、分级管理,为学校职称评定、表彰等人事管理提供便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为教师的专业提升提供精准服务。建设好“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共同体”,汇聚教师们的科研文章、获奖论文、发表著作、读书心得等,方便教师交流与学习。

学校将进一步坚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坚持“统筹规划、育人为本、应用驱动、深度融合、引领创新”的工作方针,努力争创首批信息化示范学校,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融合信息化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刚柔并济
破次元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融椅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