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散文的“审智”突破

2017-05-18 21:18丁绪铖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审美散文

丁绪铖

摘 要:梁衡的散文既具有传统散文的审美性质,又在此基础上“突破”,具有审智的特征。这体现在《我看舞蹈的美》一文中,就是从感性转向智性,从不自觉转向自觉的过程。

关键词:散文;审美;审智;我看舞蹈的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1

引言:

《我看舞蹈的美》就是梁衡的一次实验。作品在坚持散文审美特性的基础上,成功“突破”,上升到“审智”的层面。这种突破,从手段上说,是隐形、从容的,从自身来谈,是从表层的感性转向深层的智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反映了作者从不自觉创作转向自觉创作的过程,这对于读者和散文本身,都是难得可贵的。

一、突破之一:从感性到智性

在谈梁衡散文的“审智”突破之前,可以先看“审智”的定义。“审智诉诸智性,又十分注重感觉,因而不同于纯粹的智性抽象。它从智性、原生的命名,衍生出多层次内涵,逻辑上从无理像有理转化,激活读者为习惯所钝化的感受和思绪;在几近遗忘的感觉的深层,揭示人类文化历史和精神流程的档案。”[1]

从定义入手,不难发现:审智与审美有一定的重合,体现为两方面:一是都强调感觉的重要性,二是都要凸显出散文的“智性”。《我看舞蹈的美》这篇散文做到了审美与审智的结合,然而它的“审智”,又有一定的突破,它达到“从无理像有理转化,激活读者为习惯所钝化的感受和思绪;在几近遗忘的感觉的深层,揭示人类文化历史和精神流程的档案。”的功效。

这里的“有理”,应该理解为读者能接受的“智性”。“为了表示飞动,西方艺术中有一种小天使,胖墩墩的孩子,两胁下却生出一对肉翅,显得十分生硬。这何如我们敦煌石窟里的飞天,窈窕女子,肩垂飘带,升起在天空。人着衣披带本是很自然的事,但这自然的衣着,顿使沉重的人体化为轻捷的一叶,潇洒、舒展、轻盈、自如,满台生风。人外形的美,内蕴的美,都因那轻淡饰物的勾勒与揭示而成一种美的理想、美的憧憬而挥发开来。”[2]

这一段从审美的层面阅读,是美的享受,可浅层的审美之下又有深层的“审智”。“形本无物,意由境生”,作者创造出一个美的境界,也逐层深入探讨了“形”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通过西方小天使和中国飞天的外形对比,显示出外在装饰的重要性。第二个层次写小天使的“重”和“飞天”的轻,凸显自然之“形”。第三层次是借此外“形”写内“形”,也就是借外在之美写内在之美了。

从手段上讲,梁衡“审智”的手法,也是隐蔽、从容的。他是在浅层的感觉中,融入自己的观点,这不简单是从浅层的感性话语过渡到深层的理性思考,而是有了一个跨度,它跨越了常人“以内在为美”的审美观点,建立新型的智性思考。从这一角度讲,他“审智”的过程,就是浅层感觉和旧有智性解构,深层智性建构的过程。这个“突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二、突破之二:从不自觉到自觉

将《我看舞蹈的美》这篇散文梳理一遍,会发现,对美的认识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作者从“自然之美”到“情感之美”到“生命之美”再到“平凡之美”(发现之美),最后到达“自我塑造之美”。当然按照西方文艺理论的说法,“审美自觉”从浪漫主义中兴起,它的两维是感性与情感。[3]那么除开最后一个,其余都是自觉地体现。但这是不准确的。“自然”、“生命”、“平凡”,用这些词来形容美并不能揭示美真正的内涵。美真正价值的凸显,在于有人去发现它,认识它。浪漫主义思潮中,人之所以会对“美”重新认识,产生“精神的愉悦”和“最高意义的快感”,正是因为人开始关注自身,从人本身出发对美进行解读,而不求诸自然。梁衡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在发掘人情感的基础上,选择用智性的语言表达。发现潜在的自我,这就是一种审美意识的觉醒,也是人的意识的觉醒。在此之前的散文,也有智性的表达,但都是不自觉的,因为它们都停留在“恰巧发现”的基础上,但发现“自身的美”才是美的终极价值。从中也可以看出,从“不自觉”到“自觉”这一过程,也是人认识一切事物的过程,也是人类精神史的发展过程,作者的“智”在这里由关注个人的小“智”转为关注人类的“大智”,这对于人类今后的价值取向,具有普世的意义。

三、结语

总的来说,《我看舞蹈的美》的“审智”突破,体现在手段上,是隐性、从容的,体现在结果上,完成了从感性向智性的转化,体现在美学意义上,从不自觉转向自觉。对读者而言,它为读者和作者架起一座桥梁,让读者和作者能够有效地“对话”;对作者而言,从文章的表层审美转向深层审智,是對自我的超越;对于研究者而言,这是研究梁衡其他散文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今后如何处理审美与审智的“断桥”[4]问题,也是有启示的。

注释:

[1]孙绍振:《文学性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0页。

[2]梁衡:《我看舞蹈的美》,载《新湘评论》2012年第22期。

[3]参考舒也:《现代性与审美自觉》,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参考孙绍振:《余秋雨:从审美到审智的“断桥”》,载《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审美散文
散文五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敦煌艺术考察所感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