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离婚》和《消失的爱人》中婚姻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2017-05-18 08:06肖媛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

基金项目:本项目获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gxun-chxzs2016055资助。

摘 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被认为是现代隐喻的开端。婚姻因为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一直以来难以得到完美的定义。本研究选取美国女作家吉莉安·弗琳的《消失的爱人》与中国女作家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这两部以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基于概念隐喻的框架,旨在对比分析这两部小数中的婚姻概念隐喻,探究中美小说在构建同一目标域使用的源域的异同,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普通人对“婚姻”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认知模式。

关键词:概念隐喻;婚姻隐喻;《中国式离婚》;《消失的爱人》

作者简介:肖媛(1991.9-),女,汉,江西九江人,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隐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3

一、引言

“婚姻”不仅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大多数人的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幸福美满的婚姻是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基石。人们关心婚姻问题正是向往和谐融洽的婚姻关系的表现。当下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美两国人民的婚姻观也在相应地变化。概念隐喻理论提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的方式。婚姻概念隐喻便承担起反映人类对婚姻的思维变化的媒介。

二、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有别于隐喻表达式。隐喻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换句话说,就是将相对具体的、熟悉的概念映射到一个较抽象的,陌生的概念。通过两个域之间的跨域映射,人们凭借自己熟知的事物来认识、理解不熟悉的事物,并且逐渐形成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隐喻的理解涉及了始源域和目的域這两个领域。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是对传统隐喻理论的一个挑战,其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出了隐喻不仅只是一种修辞方法,语言的产物,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

莱考夫和约翰逊根据隐喻的认知功能,把隐喻分为了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

三、《中国式离婚》和《消失的爱人》中婚姻隐喻对比分析

(一)《中国式离婚》和《消失的爱人》简介

长篇小说《中国式离婚》是王海鸰的代表作。该小说获得《当代》长篇小说年度最佳奖。因为深受读者喜爱,之后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是一部主要围绕外科医生宋建平与妻子林小枫的婚姻而展开的小说,二人因为经济、误解等原因导致婚姻关系的一度紧张。

《消失的爱人》是美国作家吉莉安·弗琳的成名作。《消失的爱人》一经出版,就受到读者的热捧。2012年该书被评为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且连续八周位居榜首。2014年由大卫芬奇执导改编成同名电影,也受到一致好评。《消失的爱人》主要是讲述艾米·杜恩和丈夫尼克·杜恩的婚姻故事。艾米和尼克是人们眼中的一对恩爱夫妻,但是妻子艾米在他们结婚五周年的纪念日失踪了,种种证据都指向她的丈夫尼克。故事到后半部分,读者才被还原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一切都是艾米自导自演的一场失踪,她的目的就是要惩罚自己出轨的丈夫。

(二)婚姻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

1.婚姻是战争

(1)战争状态是婚姻的紧张状态

战争是敌对双方试图用暴力手段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或冲突。敌对双方进入战争状态,就要随时保持警觉。当婚姻中有了冲突,而夫妻双方又不肯妥协,就形成了敌对的状态,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①两个人你进一尺我退一丈,遇到雷区绕着走。( P263)

②I am the one to root for the never-ending war story of our marriage.( P553)

例①中,“雷区”指的是布有或疑似布有地雷的危险区域。雷区也是战争双方为了打击敌人的一种手段,杀伤力强。林小枫协助宋建平招待他的同学来北京游玩。由于宋的同学询问林小枫的职业,伤了她的自尊。二人大吵一架。这件事就好比日后生活中的“雷区”,如果双方有人提及,必然会导致一场大战。例②选自《消失的爱人》中男主人翁尼克的内心独白。艾米自导自演策划了自己的失踪案后回到了家。此时尼克对艾米爱意全无,只想离婚。然而艾米向尼克宣布了自己怀孕了的消息,尼克决定为了孩子决定留在艾米的身边。尼克明白他的婚姻生活将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他永远都要小心翼翼,随时准备战斗。

(2)战争中的战略是婚姻中的策略

战争中的得当的战略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婚姻中夫妻也会使用一些策略来调控婚姻关系。

③“我没有!我只不过是恨铁不成钢,是激将法。”( P87)

中国古代著名兵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直都被中国人奉为经典。如例③提到的“激将法”就是出自《孙子兵法》,指利用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来让某人做某事。林小枫试图用这种兵家战略来控制她的丈夫。林小枫在和宋建平开诚布公的一次谈心里,谈到男人最忌讳的就是被自己的老婆看不起。林小枫马上就解释道自己不过是使用“激将法”说了些违心的话。这个在战争中常用的“激将法”在这里用到婚姻中,再一次把战争这个概念映射到婚姻上。

(3)战争中的领地是婚姻中占有的行为

战争双方在战争中抢占领地。占有行为是人们自私本质的体现。对于喜欢的事物,人类会想占为己有。那么推及到喜欢的人,人们自然也会产生占为己有的冲动。婚姻就是把自己所爱之人占为己有的一种方式。

④He has claimed me, placed a flag in me: I was here first, she is mine, mine.(p18)

将旗子插到夺到的阵地是一种宣誓主权的方式。④是艾米和尼克正式结为夫妇。艾米在日记里把自己比喻成土地,而尼克在艾米身上插了一面旗帜,宣告艾米属于他。艾米成为了尼克的妻子,别的男人就不能再追求艾米了。

2.婚姻是旅途

(1)旅途中的障碍是婚姻中的困难

旅途中的障碍有很多,如前进的路途中遇到障碍物,路途险峻难行,地形复杂等。婚姻也无可避免地会经理些困难。

⑤Nick and I have been through some bad patches.(P432)

⑥他懂得婚姻生活中那种种难以言传的千曲百折。(P287)

例⑤中用“through”即经过表示前进的动作。婚姻在这里被喻为了旅途。夫妻是旅行者。“bad patches”本来就是指一些不好的地段,这里投射到婚姻中遇到的困难。此句选自艾米回到家后接受的采访,她承认他们的婚姻存在一些问题,但他们一起走过了“bad patch”,他们将重新经营他们的婚姻。“千曲百折”在例⑥通常用来形容路途曲折。婚姻与旅途都有这个共同点。婚姻也会遇到曲折。身处在婚姻中的宋建平如同一个旅行者,已经品尝了旅途的种种艰辛,对婚姻感到失望。

(2)旅途的进程是婚姻的发展

⑦You think: oh, here is the rest of my life. It's finally arrived.( P41)

⑧于是宋建平明白,他们的婚姻到头了。剩下的问题,只是谁提出来的问题了。(P47)

例⑦選自艾米的日子。这里艾米把旅途的目的地投射到婚姻,“到达”常用目的地联系起来。一直单身的艾米在她32岁的时候终于遇到了她的真爱,她结婚了,她向往的婚姻生活终于到来了。例⑧比喻婚姻到了头,如同每段旅行也会到头。宋建平放弃了去外资医院,林小枫大为不满。林小枫用分房睡来惩罚宋建平,宋建平怒不可遏,感到和妻子没有办法过下去了,这条婚姻之旅走不下去了。

3.婚姻是机器

机器自十七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成为解放人类双手的重要工具。机器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因此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人类的预期。人们会潜意识下用机器来表达抽象的概念,⑨正是用机器来构建婚姻的示例。

⑨——"You really wanna be the couple that a baby to save their marriage?"

——"what do you mean?"

——"Reboot, retool, rekindle, whatever!"(P473)

人们通常使用工具和机器来帮助自己完成一些费时费力的活动。尼克在此例中使用“reboot,retool”来建立起婚姻与机器之间的映射。机器可以重新启动和重新组装。小说中艾米把他们的这段对话记录在她的日记里,她试图向大众解释她的婚姻出现了危机,她非常想要一个孩子,但是尼克不想要孩子。于是尼克被塑造成一个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的丈夫。艾米正是通过自己的日记来引导大众和警察对尼克的看法。

4.婚姻是容器

容器具有边界、容积等特征。人类对容器的体验是基本的身体体验。大多数一夫一妻制婚姻指的是一对男女共同生活,不能在融入第三者。因而婚姻也是有“容积”,只能容纳两个人。婚姻对婚姻中的夫妻都有约束作用,因而婚姻有边界。

⑩ 刘东北笑了:“吃醋了是不是?看到自己的妻子也不是非你不可,也可以红杏出墙,也会另有所爱,心里不是滋味是不是?”(P283)

例⑩刘东北和宋建平合谋,假扮网友和林小枫网恋,为的就是抓住林小枫也有不忠婚姻的把柄。结果,林晓枫真的以为刘东北假扮的网友是自己的知己,倾吐心声。刘东北把不忠婚姻的女人比作“红杏”。“墙”则是容器的边界。

5.婚姻是工作

(1)工作岗位是妻子或丈夫的角色

把婚姻比喻成工作的话,工作中的人可以投射到妻子或者丈夫身上。如下例11。

11离离离!坚决离!解释都不解释。我就是有外遇了,怎么着?噢,你擅离职守不敬岗爱业,还要求我忠贞不二守身如玉。(P73)

婚姻是工作这个隐喻只在《中国式离婚》这部小说找到。如11,这是宋建平和林小枫发出的第一次离婚危机。林小枫提出的离婚。宋建平心里委屈才给刘东北打了电话,刘东北一听气的直接喊着宋建平与林小枫离婚。“擅离职守”表达婚姻中的妻子如同一份工作岗位,私自不在岗位,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这里指的是林小枫没有打招呼就回了娘家,没有坚守好自己“妻子”的岗位。因为林小枫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她理应被解雇。

(2)辞职和雇用是离婚和结婚

员工对工作有选择权,也可以辞职换一份工作。虽然婚姻不如换一份工作这么容易,但是婚姻中夫妻双方也具有选择权,他们可以决定是否继续他们的婚姻。

12“唉,好不容易把你培养了出来,刚刚具备了一个贤妻的基本技艺,你就辞职不干了。”(P269)

13--“凡是冲着房子地位来的,一概不能要

--“不要。我会严格掌握标准择优录取。”(P85)

刘东北和娟子离婚之后,刘还经常去看望娟子,有一天晚餐之后他忍不住表扬娟子的手艺,认为娟子已经具备了一个好妻子的基本技艺,只可惜他们已经离婚了,娟子不再是他的妻子。刘东北用“辞职”来表示娟子不再是他的妻子。例13是林小枫和宋建平在讨论他们离婚后再择偶的事情,告诫宋建平不要和冲着房子和他的社会地位来的女人结婚。宋建平也心平气和地想林小枫保证会“择优录取”他的新妻子。又一次证明了妻子的角色是工作岗位。

四、中美婚姻隐喻的异同分析

通过对中美小说《中国式离婚》和《消失的爱人》的婚姻隐喻分析,有以下几个源域:战争、旅途、机器、工作、容器。但是由于中美两国文化不同,所以他们有不同的隐喻表达式。比如在婚姻是战争这个隐喻中,“战争中的占有行为是婚姻中的占有行为”只出现在英文小说《消失的爱人》中。婚姻是战争,婚姻是旅途是中美小说共享的概念隐喻。婚姻是机器这个隐喻只在《消失的爱人》中出现,而婚姻是工作、婚姻是容器这两个隐喻只出现在中文小说里面。

(一)相同点

尽管中美两国文化背景不同,但是中美两国人民却又共享很多体验经验。人们对生活中的人、日常用品、可见可闻的行为和事件所产生的基本体验都帮助我们来理解更为复杂的、抽象的概念。比如对旅途的体验,涉及到方向的判断,道路的平坦或崎岖,旅行的目的地,以及旅途的艰辛等。旅途行者映射到婚姻中的夫妻,旅行的起点映射到婚姻的开始。战争也是每个国家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共享的经验,战争会带来伤亡,胜利意味着国家的安全,失败面临着失去领土等。战争状态可以映射到婚姻中的紧张状态,战争的战略可以映射到婚姻中策略。尽管文化背景不同,身体经验却是相同的。人类相同的身体构造和感知器官决定了中美两国人民在婚姻隐喻化的认知功能和规律方面具有同大于异的特点。

(二)不同点

政治因素

中美两国有不同的政治体制。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中国急需从战后恢复经济,所以中国各行各业都艰苦奋斗努力发展工业。对工作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也是从那时开始的。所以王海鸰选择工作来构建婚姻这个概念是受到历史时代的影响。“辞职”、“择优录取”以工作为源域的隐喻表达才在《中国是离婚》中出现。

2.历史因素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历史,以及美国本身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揭示了它的掠夺性质。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家史也是从侵略别国和财富掠夺积累原始资本材料。所以费琳会使用到占领这样的表达来构建婚姻中夫妻之间的关系。如把妻子比喻成“领土”,在她上面“插上一面旗子”。此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也加速了美国的崛起,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改变就是机器的出现,机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人们从繁重的手工业中解脱出来。因而可见,机器也成为了美国人们熟悉的源域。

3.地理环境因素

中美地理环境不同。中国属于大陆型国家,再加上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而美国是美洲的第二大国家,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有着先进的航海业,西方人喜欢探索未知。地理环境的差异孕育了不同的植被,“红杏”就产自中国。红杏抗旱、抗寒、抗盐碱性强,喜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盛产于中国的山西南部。中国人常常把不忠于婚姻的女人比喻成“红杏”。《中国式婚姻》中提及的“红杏出墙”是婚姻是容器这一隐喻的具体表达。

五、结语

婚姻作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英汉语中婚姻概念隐喻的形成具有共性。但由于中美迥异的认知结构和文化习俗,必然会形成个性的隐喻。笔者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小说《中国式离婚》和美国小说《消失的爱人》中的婚姻概念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这两部婚姻题材的小说含有丰富的婚姻隐喻表达式。第二,这两部小说共享大多数源域如战争、旅途等。但是机器源域只在《消失的爱人》中出现,工作源域只在《中国式离婚》得到应用。第三,中美两国人民有相同的婚姻隐喻是因为人类的一些经验和认识是世界共通的,即人类具有相似的认知能力、思维过程而不同点主要是受到地理环境因素、历史因素、习俗因素的影响。

此外笔者从概念隐喻的角度解读中美文学作品,为今后文学作品的赏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涉及到了英汉对比研究中认知领域,补充和丰富了英汉对比研究中宏观对比。再者,笔者对中美两国婚姻认知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有利于跨文化的沟通与理解。

参考文献:

[1]Aristotle.Rhetoric and Poetics[M]. New York: The Modern Library,1954

[2]Evans, Vyvyan, and Melanie Gree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M].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

[3]Gillian Flynn. Gone Girl[M]. New York : Crown Press.2012.

[4]Lakoff.G,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杜垚.“婚姻”的认知模式:基于汉语和英语语料的隐喻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6]雷春仪.从文化视角研究中英爱情与婚姻隐喻的差异[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4).

[7]王海鸰.中国式离婚[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

[8]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9]赵爱萍,赵佳娜.关于“爱情、婚姻”的概念隐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3):71-74

[10]周蕾,王小娇.隐喻表达式“婚姻是”始源域分析[J].金田,2014,(11).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化妆品广告中概念隐喻的差异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徐志摩与叶芝诗作中“爱”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