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017-05-18 08:16牛广芬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7期
关键词:读物史料资料

牛广芬

阅读能力是指个体通过阅读方式进行学习的行为表现,是一种通过阅读课内外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表达的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石,对学生思维习惯、书写能力的养成,包括交流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以下将讨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读教材

教材是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资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重难点、核心知识进行分析、理解。

一是读每个单元前的知识概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每个单元前,都有单元知识概述。授课前,教师要求全班学生齐声诵读,初步从整体上了解单元知识构成;授课完毕后,教师再次指导学生齐声阅读,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二是读教材中的重点段落。主要借鉴语文学科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重点段落进行逐字逐句地解读,对历史史实进行剖析。在读这些重要段落的时候,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最终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解读历史概念、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或运动的基本方法。

如在讲“分封制”这一历史概念的时候,教师首先给每位学生一张“资料卡片”,然后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完成资料卡片上需要填充的内容(目的、内容、对象、作用等),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填写资料卡片,对分封制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交流、研讨彼此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点拨,同时补充一些资料,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并进行应用。最后,为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程度,教师还可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什么是分封制”,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当然,历史教材需要阅读的内容还有很多,如阅读“历史纵横”可以拓展、丰富知识内涵;阅读“本课要旨”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核心、主干知识;阅读“学思之窗”不仅可以延展、关联学科知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读史料

一是历史资料。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模式:提供史料—设置问题—指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勾画包含有效信息的字句—结合所学,对勾画的原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析、概括,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但是学生参与面不够宽,仅是个别学生积极参与。

还有另外一种读史料的模式,这种做法可以覆盖全体学生,但选择的史料不宜过难,要让学生诵读一两遍之后就可以理解并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如在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教师提供了七则史料,要求全体学生出声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史料中蕴含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谁最先读出来谁表达。史料的选择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前六则分别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影响,第七则材料是综合的、包含多角度的影响,是对前六则材料的总结。这些材料蕴含的影响,有的是教材中提到的结论,有的则是对教材知识的延伸。这种阅读史料的方式能够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是文学史料。教育改革强调建立广义的教育资源供给,那么教师的课程资源理念就应该是这样的:任何与学生生命成长有关的校内外资源都可以被视为课程资源。所以,教师必须擅长“穿越”教材边界、學科边界、学校边界、学区(区域)边界、社会(生活)边界来拓展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接触、消化更多的广义课程资源。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程资源,会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文学资料作为“史料”指导学生阅读、获取历史信息,实现“文史结合”。

二、以历史课外活动和校本课程为主要途径

课外阅读有关历史的读物,是学生学习历史、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供学生课外阅读的历史读物有很多,如各种专门性的和通俗性的历史读物、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有关的历史文献等。

为开拓学生学习视野、拓展学生知识宽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可利用寒暑假安排历史阅读任务,还可以围绕学习的主题或研究的课题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著作,使阅读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另外,学校也可将历史阅读活动开发为校本课程。根据学生认知情况,选择适合的历史读物,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通过多种形式输出阅读成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并提高其阅读能力。

三、开展历史阅读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开展历史阅读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而且也是传承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学要确保阅读的有效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阅读资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

补充文史资料或者课外阅读历史读物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贴近学生学习需求、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资料或书目。选择的资料或读物过难、过长,则不易激发、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提高历史阅读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就是选好资料或者读物。

2.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输出或评价

教师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指导学生阅读,都需要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的阅读所得。如结合阅读内容,设置有效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从材料或书目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指导学生编写阅读提纲,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并在小组或班级内展示、交流等。总之,教师要善于创设历史阅读环境,采用“读”“写”“说”“思”等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实际获得和情感体验,不断提高历史阅读活动的实效性。

3.教师要起到引导和陪伴的作用

教师在历史阅读的过程起着关键作用,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要适时指导、点拨,充分发挥导师和陪伴者的作用。如在选择资料和历史著作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好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成果输出的时候,教师要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成果展示活动,为学生展示才艺、体会成功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读物史料资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数学阅读指南
资料哪去了/等
美国有声读物市场:稳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