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新实体经济的崛起

2017-05-18 08:17杜娟
检察风云 2017年9期
关键词:悖论阿里巴巴实体

杜娟

今年“两会”期间,有关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的争论一度引发了经济领域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实体经济代表人物宗庆后、董明珠曾经明确把矛头指向互联网经济的领头人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作为实业家的宗庆后、董明珠们,最为担忧的是,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过快过猛,是否会产生双重效应,在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为未来埋下隐患。

新实体经济的成功应受到肯定

在今年1月初,李克强总理就已经明确表示:“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他指出,要着力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两会前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也曾对媒体指出,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原则是不能变的”。

“两会”刚刚落幕,3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浙江实体经济正质变》,点赞阿里巴巴,称“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文章指出,通过转型升级“组合拳”,浙江实体经济正实现“凤凰涅槃”:由“低小散”变为“高精尖”,以高质量的GDP取代高增速的GDP。

有关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所贡献的各类数据已经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应该说,《人民日报》的文章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关系长期以来的争论的终结。从我国提出“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努力实现从“制造”到“智造”和“质造”的转型升级。

目前,要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用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力量推动传统产业更好适应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毋庸置疑,互联网所代表的新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掌握了云计算、物联网、A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会给传统产业和新产业都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阿里巴巴去年线上交易额达到3.7万亿人民币,这是实体经济的销售额,可以说,充分刺激了实体的生产和制造。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效应的显现。

IT生产率悖论&互联网技术

其实,董明珠和宗庆后们与互联网经济并不对立。他们所担忧的是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会伤人伤己。一些类似的争论,其实也是近年来对于“IT生产率悖论”的重新提及。这类观点认为互联网挤压而非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了“IT生产率悖论”,意指企业的IT投资和投资回报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IT产业无处不在,而它對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却微乎其微”。如今,正是新技术兴起,而并未由此推动着实体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歌猛进,反而有互联网企业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确实令不少人又重新开始思考“IT生产力悖论”的问题。事实上,问题本质并非如此简单。

《社会科学报》近日刊发了东北师范大学刘力臻教授《如何看待“IT生产力悖论”? 》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中国,电商去中介化及信息对称的低成本运营,给商业实体店带来了巨大冲击,但这并不会打压实体经济,因为互联网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实体产业,并使其在互联网化中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大量数据证实IT——互联网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收益,却没有数据能证明IT——互联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文章认为,真正伤害实体经济的是恶性竞争和过度垄断。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深以为然。

当前,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期,非公平的竞争和垄断产生负面效应。为了抢占市场而进行的各种“红包”“烧钱”搞促销、产品质量不过关、服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频发,导致企业无利可图,真正的创新被挤压,追求眼前效益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些都成为打击实体经济的“帮凶”。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缺乏创新,尤其是技术的创新和理念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缺少核心技术,管理观念陈旧,没有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缺乏开拓的勇气和魄力。再如,相关监督引导机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尤其是对互联网运营的规范、监督,还存在不少问题,等等。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期。“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国家对“新实体经济”的提倡表明,企业必须要拥抱互联网,积极投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动力。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也反映了互联网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惊人推动力。对于互联网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地学习。需要做的是,在政府而言,政府是市场和企业的“守夜人”,要加强对恶性竞争、垄断、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为互联网的发展利用创新净化环境;在企业而言,必须更深地拥抱互联网,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学会“互联网思维”。这样,才能使得互联网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合理地利用。

所以说到底,肯定了互联网本就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对二者的关系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才不至陷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争论迷局。

猜你喜欢
悖论阿里巴巴实体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帽子悖论”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