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关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途径的探索

2017-05-18 17:00肖明子
教师·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明人类学科

肖明子

生态文明理念是人类在面临恶劣的自然回馈中深刻反思得出的新的思想。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探索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实践途径。笔者所在学校是国家重点扶贫区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的一所农村普通高中——湖南省洞口县第二中学。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行政划区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的生源水平欠优,文明素养不尽如人意,教师也多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水平。有鉴于此,为切实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使命,笔者以高中地理教材为基础,探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地理教材内容关于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

1.全局观念的培养

随着物欲横流的利己主义蔓延至今,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趋向于家庭个人,这必将导致人地矛盾问题的出现。因此,培养全局观念是学生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从空间全局的角度来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一章《地球的结构》中关于生物圈与其他地球圈层的关系、第三章中《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的整体性关系可以串联起来,提高学生关于社会环境的总体认识。从时间全局的角度来看,必修Ⅱ第四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节恰好可以弥补学生历史全局性的不足。人类社会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如今发展至生态文明成为历史必然性,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2.人地关系的培养

广义上的人地关系即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这里的“地”不是土地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从地球对人类的影响来看:必修Ⅰ第四章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Ⅱ第四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必修Ⅲ第二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都明确表达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力,如果再辅之以影像、图片,必会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和警醒。从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来看:必修Ⅱ的第一章《人口容量》,第二章《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修Ⅲ第二章《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等都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影响得不好就会使人类面临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综合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地球对人类的影响,不难引导学生推想“破坏环境就是毁灭自身”的生态忧患意识,进而推想家乡、学校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继续发展的后果。

3.成功经验的培养

成功经验是成就新事业的重要参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必修Ⅰ第四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说明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必修Ⅱ第四章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Ⅲ第二章中《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农业的持续发展》《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等知識初步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努力成果。

二、地理教学过程关于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

1.课前导入

地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突出的要素是地图,地图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在诱导学习动机时,各式各样的地理事件、实地景观、影像等都是优良的素材,再结合教师抑扬顿挫的表达手法,必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课时授课

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从视、听、嗅、触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危机感,培养生态文明及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课后评价

生态文明教学知识的评价可以多种多样,辩论竞赛、调查报告、行为统计等都可适用。不管是哪种评价,其宗旨都是让学生更好地、更多地了解和运用生态文明知识,形成生态文明价值观念,最后在行为上践行生态文明生活。

三、学科串联关于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

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学科知识局限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串联合作。例如,古人关于人地关系处理的宝贵经验须结合历史、古文来探讨;当代各国发展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对环境的影响,须结合时事政治来加以分析。因此,加强学科交流,组织关于各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更加有益于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教育的方式、途径也灵活多样,地理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环。欲使学生在学校形成全面完整的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生态文明校园,还需要各学科老师和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文明人类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请文明演绎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超学科”来啦
对不文明说“不”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