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阅读展现语文课堂之美

2017-05-18 21:27张慧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5期
关键词:九寨沟文本阅读教学

张慧

立体阅读的概念指的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多元阅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深入文本,深度阅读,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真正爱上阅读。这样的形式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个性阅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情境阅读,重视情感教育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渗透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针对这样的要求,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深厚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入情入境的学习中充分感受此类文本的情感之美,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作者就用生动的文笔将九寨沟的神奇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禁升起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描绘的景色之美,首先引导学生初读文本,形成第一感知。然后教师将关于九寨沟的视频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閱读的基础上以具体可感的方式感受九寨沟的美景。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充分融入到九寨沟的美景中去,这时,教师再次深入,在舒缓优美的音乐中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加深学生的体验。学生深深陶醉其中,激起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近文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获得真切的体验。营造氛围的方法很多,包括语言引导、视频感染以及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引领学生深刻感受文本的巨大魅力。

二、体验阅读,收获独特感悟

在立体阅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本接触,这样将会获得最真实的,也是最独特的感悟,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一课时,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感受海伦凯勒在生活的重创面前坚强乐观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学生对这一情感有自己的体会,但是感觉不够深入,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文本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变化。为了实现深度阅读的目的,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虽然我们无法体会盲人的生活不便和苦处,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当有一天突然停电的时候,你在一片黑暗中有什么体会?”这样的问题一下子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有的学生说:“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记得有一次突然停电了,我自己在房间很害怕,于是想出去找我的爸爸妈妈,结果就撞在了椅子上,真疼呀。”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同时体会到在黑暗中生活的不易。这时,教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回家后蒙上自己的眼睛,在熟悉的家中生活一小时,第二天谈谈自己的感受。经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变得更加透彻、深刻了。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让学生的理解更加轻松,也更加真实。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欠缺,这样的方法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体验和感受,获得最独特的感悟,也促进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自主阅读,感受文本魅力

小组之间的自主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受欢迎,也符合新课改的实际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会学”,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充分鼓励学生走近文本,感受文本魅力。

例如《爱之链》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篇经典篇目,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以下几个问题:深入体会文本中关于女店主的相关话语,体会当时主人公的心情,进行表情朗读;说一说你从这些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文本的省略部分进行补充。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最终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自己去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像是探险一样充满着无尽的乐趣,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感受文本的巨大魅力。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挥,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使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灵活使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灵活生动的生本课堂,让阅读教学回归本色,使教学过程更加真实、高效、精彩,展现语文课堂之美。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九寨沟文本阅读教学
己亥秋日九寨沟采风得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赴九寨沟道上(外四首)
题九寨沟(外五首)
震后九寨沟纵览(外四首)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