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到近代日本女性家庭角色演变的原因考查

2017-05-18 09:32王聪
科技视界 2016年19期
关键词:日本

王聪

[摘要]日本女性的家庭角色由近世的“顺妻”、“孝媳”,演变为近代教育子女的“贤母”。而贤母的内涵也随着良妻贤母主义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其内涵。近世的“顺妻”、“孝媳”是为了封建家制度的需要,而近代的“贤母”是为了培养近代国民和对外扩张的战争需要。

[关键词]家制度;性别分工;良妻贤母;日本

0引言

日本女性家庭角色由近世女训中的“顺妻”、“孝媳”演变为近代良妻贤母主义中的“贤母”,而在近代“贤母”的角色中,“母”的内涵也随着良妻贤母主义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其内涵的:由明治初期的男女平等之母,到明治中后期男尊女卑之母,再到大正昭和战争期下的军国主义战士之母。在战争期内的母亲角色被扩大化,女性不仅作为子女之母,更要作为整个家庭的母亲发挥作用。母亲是所有帝国战士的母亲,发挥为广大战士提供母亲慰藉的作用。

作为已婚女性,在家庭内本该同时兼具三种角色:人妻、人媳、人母。然而近世日本女训却只强调了“妻”与“媳”的角色,忽略了她们作为“母亲”的权利和职责,她们有的只是“生母”的义务,这是她们最重要的本分:传宗接代。

在近世,顺贞之妻、孝从之媳是理想的女性形象,而到了近代,良妻和贤母才是社会一致推崇的女性观。其中,贤母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广泛聚焦,强调贤母在培育近代新国民时的重要作用,因此藏澄裕子曾称之为“母性良妻贤母主义”。为什么日本女性由近世借腹之物的生母,接管男性的教育权利,成为了近代的育子贤母?其根本原因何在?下文就其原因做简要探讨。

1近世的“顺妻”、“孝媳”——幕府统治下封建家制度的需要

1.1以儒学为官学——思想基础

德川幕府建立以来,通过幕藩体制统治各大名,并通过幕藩体制下的两个支柱:严格的士农工商等级身份制度和封建家制度来控制全社会。为了维持幕藩体制的长治久安,幕府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教化和统治,积极倡导儒教,用其修治思想和忠孝伦理来教化臣民。近世著名儒学者林罗山被封为大学头,掌管幕府的文教事务。儒家思想因其适应幕府统治的需要,逐渐受到推崇并占据了官学地位,这为日本儒家女性观的形成铺垫了优渥的思想基础。

在以儒学为官学的背景下,日本儒家女训应运而生,随着中国大量儒家女训的传人,日本不断借鉴和吸收,于江户后期迎来日本儒家女训的繁荣发展,独具日本特色的日本儒家女性观形成,其训诫女子成为顺从贞淑之妻,谦卑孝敬之媳。

1.2封建“家”制度——制度根源

1.2.1家业存续为本——家督继承制

江户时代的“家”是近世日本最根本的社会基础,家是“以保持和继承家产家业为目的,以家名的连续为象征、由父-子-孙这样的男子直系亲属继承的肚子的社会单位”(李卓,2006:31)。近世的封建家制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不以血缘延续为本,而是以家业存续为核心的。德川时期实行固定由长男单独继承家业的家督继承制。所以,女子作为人妻最重要的本职就是要传宗接代,生养男性继承人,由于女性没有接受文化教育,再加上男性对女性天生染有五疾、愚昧不堪的固定认知,她们不具备教育未来继承重大家业继承人的能力和资格。所以,近世女性在家中只有生子的义务,没有教育子女的权利。这是造成近世女性“母亲”角色一直被忽略的根本所在。

同样,为了维护封建家制度,从“家”的角度为重公婆而轻父母寻找合适理由,女大学第16条写道:“女子所继承者乃舅姑之家而非娘家。故敬孝舅姑应甚于父母,为人妇者少回娘家。……不可谬赞娘家益处。”女性自游被灌输此般思想,因此孝敬公婆,即时刻谨记为人媳的角色和使命。

1.2.2父权家长制——家长的绝对权威

在家制度下,进一步实行父权家长制,作为一家之长的男性家长具有绝对权威,他掌管着财产处分权,他可以决定儿女的婚姻,对子女有教令权与惩戒权,家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管教子女,家族成员要对家长绝对服从,这首要其冲就是妻子对丈夫的言听计从,谦卑谨慎、柔和顺从的“妻子”形象油然而生。家长掌握子女的教育权,这与上文中形成对应,女性母亲的角色和作用便被一直埋没。

2近代的“贤母”——近代国民培养及对外扩张战争需要

2.1“家庭”与“主妇”的产生——现实基础

19世纪80年代中期,约1886年开始全国普遍出现兴办近代企业的热潮,日本产业革命开始,产业革命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加:明治维新后,人们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和公平受教育的机会,居住场所自由,公共交通快速发展也为人口的流动提供了便利;由于商品经济的渗透,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崩溃,为了获得农业外收入补充家用进城打工的农民增多,其中农村的二、三男占绝大部分。他们在城里扎根安家,开始了人口的再生产。这种在城市中新组建的家庭以一对夫妇为核心的小家庭居多,1920年日本首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小家庭所占比重已达54%,而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数代同堂的大家族只占三分之一。因此,在城市中,不同于传统家的“家庭”诞生了。在结构上,由父母和未婚子女构成,在夫妻的任务分工上,丈夫外出工作,女性则成为家庭主妇,其任务就是料理家务和养育儿女,由此,“主妇”的概念也产生了,这是近代贤母角色形成的现实基础(江新兴:151~155)。

2.2“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理论基础

到19世纪,西方社会产生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现代性别分工,即男性在外工作,女性负责家庭事务和育儿。尤其是母亲在家庭内的教育工作,不仅在家庭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为国家培育优良下一代国民的社会层面也被寄予厚望和重视。现代性别分工理论的产生,为西方良妻贤母思想的盛行奠定基础。随着日本引入西方良妻贤母观,“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理念也传入日本。由于上文已述的小家庭和主妇诞生的现实基础,这个理论的传人为主妇专心“主内”提供了理论基础。妇女在家庭内承担起了家庭的主要角色:良妻和贤母。

2.3近代国民培养及對外扩张战争——国家需要

日本自明治维新建立起近代化国家以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着力废除旧习,另一方面移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欧化运动,力图建立一个适应世界潮流的文明体系。其中培养近代化新国民的需求成为题中之要。在文明开化,大力引入西方文明的背景下,以中村正直、森有礼为首的明治启蒙家吸收了西方由母亲教育子女,培养近代国民的贤母观,开启了日本的良妻贤母教育。这是因为,女性接受教育,让这些天然教员—母亲来教育子女,是培养近代新国民最简易的方法。

另外,自大正昭和战争期以来,不仅需要妇女多生子女支援战争,而且还要遵照教育敕语,教育培养子女成为帝国忠诚的臣民和战士:同时,她们作为良妻,还要负责家庭内一切事务,解除丈夫外出工作或战争的一切后顾之忧。近代新国民的培养和对外扩张战争的需求是近代“贤母”和“良妻”,特别是贤母角色诞生的现实需要。

3结语

日本女性由近世的“妻”、“媳”,演变为近代“母”的家庭角色,但始终都没有扮演自身的角色。近世的“顺妻”、“孝媳”是为了封建家制度的需要,而近代的“贤母”是为了培养近代国民和对外扩张的战争需要。

[责任编辑:张涛]

猜你喜欢
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日本强烈地震
日本的流浪汉与我
《黄金时代》日本版
Pets萌宠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