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古琴书法家研究

2017-05-18 10:05刘言李思航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
关键词:风骨古琴气质

刘言 李思航

摘 要:古琴和书法一样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历史上有很多擅古琴的书法家,比如蔡邕、苏轼、赵孟頫等。古琴文化和书法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风骨和气质上。

关键词:古琴;书法;风骨;气质;传承

作者简介:刘言,女,汉族,1996年6月生,重庆籍,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本文第一作者;李思航,男,汉族,1987年8月生,北京籍,艺术学硕士,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书法史、艺术传播学,本文第二作者。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2

一、古琴和书法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历代名画中经常可以看到古人弹琴的图景,他们或是背倚高山面朝流水,或是相伴知音松下听琴,或是身处雅集畅叙幽情,可谓风雅之人做风雅之事。古代文人追求向往的精神境界之一就是寄情自然山水之间,这不仅是一种生活趣味,也是抚慰其不安骚动的灵魂的手段。古代文人对音乐和书法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而古琴作为古代音乐的主流,更是深受文人的喜爱,其同书法一样,可以体现独特的文人气质。书法需要执笔者灌注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线条的开合、文字的内容、笔墨的虚实浓淡、气息节奏的跳动去表达。古琴曲则是通过演奏者的思想控制,将自己的闲情逸致或离愁别绪等情感注入,根据节奏的自由变化,以吟、猱、绰、注、撞等奏法增其韵味表现出来。他们对于其“气韵”、“风骨”、“神”等都有相似的审美追求。不同的是,音乐一直以来以其直抵人心的特点吸引人,而书法更多带有一种含蓄的魅力,但二者都是文人寄托情逸的载体。古琴和书法都有很强的“保鲜技术”,即使历经上千年的岁月,但书法作品或琴曲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心意。

历代文人皆懂琴棋书画,以为文化涵养。古琴是传统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之一,传说伏羲削桐为琴,神农绳丝为弦。古琴在古代就深受喜爱,有着广泛的认知程度,也多用于演奏祭祀,典礼中的雅乐。而随着时间的变迁,因琴曲的传承中断,制作古琴工艺的复杂性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古琴渐渐成为小众的弹拨类乐器。相比之下,书法作为一门有着数千年文化底蕴的艺术,因其具有实用性功能而一直活跃传承着。

二、历史上著名的擅古琴书法家

蔡邕,字伯喈,东汉书法家。范晔在《后汉书·蔡邕列传》中说蔡邕“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学、天文、妙操音律。”蔡邕既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其有极高的音乐天赋,而又以古琴见长,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演奏家,更一位理论家、斫琴家。蔡邕在亡命江海、流亡吴地时,曾在大火中听木材燃烧的声音判断此为良材而救,并用此木斫琴,取名“焦尾”。此琴以悦耳的音色和独特的制法成为古代“四大名琴”之一。蔡邕音乐作品未能完整流传至今,但曲名和书名还有保存,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其所著的《琴操》。《琴操》合计两卷,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和详尽的古琴专著。以记录先秦琴曲,汇集民间传说编著而成。原书已佚,现为后人录辑成书。除此之外蔡邕还有《蔡氏五曲》、《弹琴赋》等作品。蔡邕不仅善音律,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皆擅,创作尤其以篆隶见长,开创“飞白书”。书论作品《九势》、《笔论》、《笔赋》、《篆势》闻名于世。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其书论可以看出蔡邕崇尚任情恣性的自由艺术创作状态。其身处战乱时期,旧秩序崩坏,而新秩序未建立,思想上的不统一促成文化艺术的自由演进。可以说,生逢乱世的蔡邕作为兼具古琴和书法两门技艺的古代艺术家,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善书法,位列“宋四家”之首,是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豪放派诗词的杰出代表。苏轼作为宋代的全能型艺术家,不仅精通诗、词、散文、绘画、书法,而且还精通音律,为古琴蜀山派(川派)代表人物。说起苏轼和古琴的渊源,首先应该归结为家学传统。苏家为书香门第,受其父苏洵的影响,苏轼及其弟苏辙在幼年便对音乐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苏轼多次为琴曲填词,如《阳关曲》、《醉翁吟》等,并且著有《杂书琴事》一书。除此之外在苏轼所写诗词中也常见古琴的身影,如《次韵子由弹琴》、《书醉翁操后》、《听闲师琴》等,由此可见其对于古琴的钟爱。苏轼书法有“扁”、“肥”的特点,但又不失骨力,给人以“有血有肉”之感。千姿百态,颇有趣意,结构紧密,气息连贯如行云流水,用笔沉着苍劲,善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体现作品的气韵。苏轼力主意在笔先,注重作者主观情感的宣泄,追求创作心态的自由。古琴也是一门随情而兴的艺术,苏轼书法上的特点和他的古琴演奏风格十分契合。蜀山派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最具代表性、最具广泛认知度、内容最为丰富的古琴流派之一,其风格特点为燥急奔放,气势宏伟。作为古琴蜀山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的性格特点和艺术风格也自然融入其古琴演奏中去。现在虽然不能听到苏轼的演奏,但一个人的艺术主导思想是不会轻易变化的,这种艺术主导思想是从艺术家心中而出的所有创作的根本。可以说,苏轼的书法风格和其古琴演奏风格理应没有太大差异,所以可以从其书法作品中,领略想象他的琴音。嵇康曾在《琴赋》中提出品格高尚而内心孤傲旷远不为取媚世俗的人才配弹古琴,琴人必定要走向自然,面对山川才能感悟琴之道。苏轼一生的遭际通过古琴和书法有机的表现出来,当他面对山川,弹琴诵诗写字,将他的精神散入丘壑林泽之中。在大自然中,蘇轼的艺术创造也更加挥洒自如,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赵佶作为北宋的皇帝,痴迷艺术,是一个天才全能型的艺术家,如同天下大多天才艺术家一样,有着不同寻常的历经,而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才使得其艺术创作上有着超群的造诣。宋徽宗组织整理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为书画艺术的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他的工笔花鸟画水准极高,书法上创“瘦金书”而自成一派,其书风特点为瘦劲爽利,笔势犀利,又有飘逸之感,用笔灵活,字势舒展,节奏性强。宋徽宗精通音乐,尤其钟爱于琴,曾在内阁设立“万琴堂”,利用皇家之力搜集天下名琴。除此之外,他也爱制琴。艺术是相通的,如果能从其书法作品中探索到“气韵”、“风骨”、“神”等特点,那么在其古琴演奏上也应该包含这些特点。有一幅古代画作《听琴图》,描绘的是松下听琴的情景,此画证明北宋时期的古琴演奏形式已经从置于膝上变为置于桌上。据说图中弹琴之人即是宋徽宗,《听琴图》的画面简洁,整幅画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而在这安静之中,却能感受到阵阵琴声,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赵孟頫,字子昂,号雪松道人,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从小天资聪颖,好学,不仅擅长书法、绘画、鉴赏,而且在礼乐上也有所研究,著有《琴原》、《乐原》。赵孟頫对古琴艺术十分钟爱,其很多画作都有古琴的身影。《松萌会琴图》承袭北宋青绿山水画的风格,描绘的是雅士坐立抚琴,知音在旁侧耳倾听,书童侍立在侧,画中人物神情怡然自得,衣袂翩翩,身临其中似乎可以听到琴音。《友石图》又称《桐荫高士图》,画面简洁疏朗,图中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和两棵梧桐树相辉映,一红衣雅士背坐在太湖石后,琴只露出了一个角,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带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除此之外,赵孟頫还有《抚琴图》、《拱寿图》、《携琴闲步图》等著名画作,画中的琴人或坐立弹琴,或携琴缓行于山水之中,或在雅集聚会中显现琴的身影。赵孟頫还有书法作品《琴赋》。其沿袭以二王为代表的传统行草书风,以其遒媚、俊逸的风格统领元代书坛。可以说,赵孟頫的字华丽而不失骨力,高雅而不谄媚,清新脱俗,有秀媚含蓄之态,韵味十足。结合古琴技巧来看,古琴的演奏不能过分的吟猱处理,因为这样容易导致情绪的混乱,也不能过于平淡直白,因为这样会失其韵味。同理,书法创作中线条不能过分的造作,因为这样会导致作品太过媚俗,也要避免线条的过分单调,因为这样会造成构形单一而失去趣味。在紧凑和疏淡之间,要找寻一种平衡的阴阳关系,而赵孟頫的书风恰好体现了中和的态度,既质朴又不失流畅华丽,既清秀又不失雍容贵气。

三、古琴和书法在气质上具有重要的内在联系

魏晋时期对书法和古琴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书法、美学思想都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魏晋时期的很多艺术门类均出现了大繁荣的景象,也出现了许多全能型艺术家,如王献之、阮籍、宗少文等。魏晋艺术的风貌就是清,这和魏晋文人的品格相符合,是他们所向往的精神追求。魏晋时期的文人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精致细腻的,可以说,他们是在极其认真的研究艺术行为。魏晋文人中的一部分拿特立独行,归隐山林,以琴书自娱作为一种生存模式,他们尽力的纵情肆意,以使生命更加纵逸,并使精神超脱出身体的躯壳。大多数魏晋文人会选择将音乐和书法作为伴其左右的两种艺术形式。他们在向往自然山林的过程中,导致隐逸文化的产生。

艺术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对既有生活的一种有效添加。而艺术的本体则是“意象”,艺术创造就是“意象”创造,即“同自然之妙有”。孙过庭在《书谱序》中将书法艺术比作坠石、獸骇、奔雷、泉注等,就是为了说明书法意象和自然的联系。大自然是最好的取法对象,这在古代艺术理念中常涉及到,学画者也有“师古人,不如师造化”一说。文人对山水自然,总是怀有一种依存之感,更是将其视为生命和精神依托。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大,一年四季的变化极其容易引动文人敏感的艺术神经,总的来说,是大自然升华和润泽了文人的艺术灵魂。左琴右书,纵横山林之间,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独特的且具有代表性的现象。

古琴和书法都是艺术创作的形式,也都是挥洒性情的手段,二者在艺术审美上有着一些相同的追求。书法重传“神”,是否和原帖一模一样不很重要,而是要求提取主要特征注重“神”的表现。古琴则是要求对琴谱的演奏要有个性精神的表达。“气韵”作为书法作品的生命,和笔画中的提按、粗细等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而精神气韵乃是琴乐的核心,各种节奏的变化,使曲子灵动有活力。不论是古琴还是书法,失去“气韵”也就等同失去生命力。要重视的是,创作者的心是艺术的根本,所谓心正则琴声正,心正则笔正。擅古琴的书法家,将古琴和书法的审美理念和追求有机结合,造就了他们温文尔雅的文人气质和俊朗清秀的书风。他们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两个不同的各自独立的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艺术门类,通过在意识中的深层次探讨,使外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走向成熟。真正能打动人的音乐是包含人性的音乐,而真正有内涵的书法也是如此。擅古琴的书法家巧妙运用古琴孤傲的艺术特点,以及其向往自由淡然之境的内涵,和书法艺术相结合,从而在古琴和书法这两个艺术层面上均取得重大的成就。

猜你喜欢
风骨古琴气质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寻访千年古琴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直言才见真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