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达斡尔民族剪纸在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开发与应用

2017-05-18 13:36单玉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4期

单玉梅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她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我园提倡一种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美术教育就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让教育拥有生活的情趣,对达斡尔民族剪纸在大班美术活动中的开发与应用进行初探。达斡尔民族剪纸在大班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幼儿对生活的一种教育形式,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开展剪纸活动,将达斡尔民族生活活动与美术教学活动联系起来,让幼儿在剪纸活动中享受民族生活的快乐,丰富情感的体验。

【关键词】达斡尔民族剪纸 兴趣 观察 创造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13-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她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我园提倡一种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美术教育就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让教育拥有生活的情趣,对达斡尔民族剪纸在大班美术活动中的开发与应用进行初探。

达斡尔民族剪纸在大班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幼儿对生活的一种教育形式,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开展剪纸活动,将达斡尔民族生活活动与美术教学活动联系起来,让幼儿在剪纸活动中享受民族生活的快乐,丰富情感的体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要求“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化也是《纲要》对幼儿园教育所提出的要求,让美术教育生活化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一、在情境中激发兴趣

结合达斡尔民族地区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幼儿园教学的经验,幼儿在整个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情境来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幼儿制作剪纸“哈尼卡”时,教师让小朋友们穿着达斡尔民族的服饰,开展时装表演,然后让孩子们说说“看看穿了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特点”,根据小朋友们穿着达斡尔族的服饰进行绘画“哈尼卡”,这时,老师拿出一个剪纸“哈尼卡”,说“哈尼卡”很孤单,小朋友们帮助她找朋友,为了帮助“哈尼卡”有新的伙伴,幼儿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制作中,适时引导幼儿运用镂空的方法剪美丽的图案并进一步装饰,不仅活跃了气氛,丰富了内容,同时,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的提高和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二、在区域中进行观察

在幼儿园民族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习基本剪纸技能后在制定剪纸活动目标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在大班幼儿剪《哈尼卡》时,先引导幼儿观察区域活动里面投放的“哈尼卡”服饰后,接着就让孩子自己剪,至于人的形态鼓励幼儿自己用掌握的技能去创造,孩子们剪出来的人物妙趣横生,极富儿童情趣,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借助幼儿实物,使幼儿在头脑中形成物象,幼儿能清楚明白应剪下的部分在哪里,这种方法对幼儿较为有效,并在活动中效果良好。

三、在鼓励中放手创造

鼓励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有重要作用,需要老师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审视幼儿的作品和创作行为,同时要用幼儿的心理去感受,让幼儿通过教师的正确评价,例如:在评价幼儿剪纸“哈尼卡”作品的时候,配以具体精炼的语言激励幼儿创新,“我喜欢这件衣服,图案很漂亮”“这种图案很少见,很特别”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以及创造。根据需要为幼儿提供充足适宜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再设计,使每一名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不断地成功后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在活动中发展想象

班级的主题墙设计剪纸专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接近幼儿生活,给幼儿创造条件,去观察,运用多种感官去接触事物,丰富想象。主题墙的引导价值在幼儿自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有装饰类的达斡尔民间剪纸、生活用品等,幼儿来到墙饰前会对每幅作品进行评价,同时交流中产生疑问:“这是什么?”“是怎么剪的?”在孩子的疑问引导下,他们会不断地寻找答案,了解我们民族的剪纸。因为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会模仿作品的剪法,想象作品,幼儿发现了墙饰上的作品,自己找到了学习的途径,自己去看,并寻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并且能够使用不同的方法,大胆地进行创作。

幼儿在剪纸活动中,接触达斡尔民族文化艺术,收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学习时,对达斡尔民族剪纸文化的认知,在达斡尔民族剪纸的大班幼儿美术活动中,创设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性的情节,让幼儿去探索,画中剪,剪中畫,在不同的模式中促进幼儿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