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人”奥涅金和毕巧林的相同点分析

2017-05-18 13:56宝羿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奥涅金相同点

摘 要:奥涅金和毕巧林均是俄国文学史上“多余人”的典型代表,二者性格迥异,但却也有相同之处。本文着重分析“多余人”奥涅金和毕巧林人物形象的相同点,反映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不幸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奥涅金;毕巧林;相同点

作者简介:宝羿(1995-),女,内蒙古自治区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罗斯国情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1

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玩世不恭碌碌无为,反映了那一代贵族青年人的弱点,人们通过这一弱点看到只有积极行动起来与沙皇农奴制作顽强的斗争,才能促进历史进步。毕巧林是俄国文学中第二个“多余人”的形象,他是一个敏锐且有文化的人,但没有人生目标混沌度日,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

一、奥涅金与毕巧林精神的共同点

二人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知识分子,生活富足舒适;均在经历了长期的贵族生活之后,开始痛恨贵族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庸俗,对现实社会怀着极大的轻蔑和不满,但又挣脱不掉这个社会旧势力的桎梏。

奥涅金是多余人的鼻祖,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从小出身名门养尊处优,整日除了去舞会剧院也无事可做,年纪轻轻便初入上流社会了,接受的也是马马虎虎的教育,识得一点拉丁文,会说流利的法语,这些都是他进入上流社会的筹码。但很快他厌烦了这种没意思日复一日的生活,便开始重新寻找出路。但贵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其实已经在他脑海里扎根了,无论他多想摆脱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潜意识里他都是做不到的。这就决定了他完全不可能和人民站在统一战线,也不能与贵族阶级像以前一样同流合污了,别无他法,只能整日忧郁。从而成了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多余人,一事无成。

毕巧林是莱蒙托夫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的主人公。小说反映的是19世纪30年代俄国历史上极黑暗的社会时期。毕巧林出身豪门世家,与奥涅金一样,从小就过惯了贵族生活。毕巧林生性敏感,善于观察,如果是他想要的东西,他不会多加顾及别人的感受,只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他,但是他自己却会在事后因此而责备自己。但他还是改不了这种习惯,总是去破坏别人的生活,打破原有的平静,他想做出一番事业,总是不停地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结局还是与奥涅金一样。在社会中找不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整天闷闷不乐。他的智商与他所做出的行为大相径庭,他却不知该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最终碌碌无为。

毕巧林与奥涅金都是已经比自己所处环境高出一截的人,但是他们的根深深地扎在了上流社会的底层,贵族阶级的劣根性决定了他们没有勇气与自身阶级决裂,他们又不愿坐以待毙,所以他们不断地徘徊、彷徨、总要做些什么来引起关注,最后总因软弱、犹豫而葬送了自己的理想。

二、奥涅金与毕巧林情感的共同点

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乡村无知少女塔吉亚娜主动向花花公子奥涅金表白自己的感情,渴望得到他的回应。但奥涅金早已对贵族上流社会所谓 “爱情”不屑一顾,他只是认为这封信与那些风尘女子们的 “求愛信”如出一辙。相比于无趣的爱情,他更珍视自己的自由,觉得为了自由可以抛弃一切,除了自由其他的什么东西都是多余的。于是,他像一个有经验的兄长一样,用冷酷的言辞将视爱情为信仰的塔吉亚娜教训了一番并断然拒绝了她的爱情。而他重返上流社会之后,又觉得塔吉雅娜才是他的真爱,他不能没有塔吉雅娜。多么的讽刺!但当时他是这样拒绝塔吉亚娜的:“即使我现在爱您,以后也一定会厌倦的,我就是这样的人,您和我在一起不会获得幸福的。”毕巧林对待爱情的态度更是轻浮,他觉得自己可以为了女人牺牲自己的一切,但说到底,他是因为爱自己所以才去爱被人。当奥涅金觉悔悟时,已经追悔莫及了,塔吉雅娜没有同意奥涅金的求爱。《当代英雄》中,毕巧林离开了彼得堡后不思悔改,闲暇时出于嫉妒,在温泉疗养地百般挑逗自梅丽公爵小姐,他善于察言观色,可以通过细微的观察看透周围的人,所以一切都是按照他的计划进行的,让梅里小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爱上自己,成功地激怒葛鲁希尼茨基,并在决斗中使其丧命。一边挑逗梅丽小姐,一边又与被自己抛弃了两次的旧情人幽会。在此期间他用卑鄙的手段掳到了美丽的契尔克斯姑娘贝拉,煞费苦心地赢得她的爱情后,又厌倦了他认为和上流社会小姐一样无趣的山野女子的爱情,开始冷落她,他的薄情寡义导致贝拉家破人亡。他认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社会、教育等造成了他的不幸,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快乐奠基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做错事的过程中,他也是难过的,但是他不这样做,他就无事可做,只能用各种方式让自己保持新鲜感。

二人对待爱情都是一种不在意的态度,一直在寻找让自己眼前一亮的女子,却总与幸福失之交臂。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二人的思想的共同点暗示了贵族阶级身上有着不可更改的劣根性,他们永远无法与下层人民站在一起。但是他们的身上也有值得我们探索与挖掘的东西,对于“多余人”我们应当采取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只因为有了他们做铺垫,我们在知道怎么做会让我们变得不多余。

参考文献:

[1]冯春译. [俄]普希金.普希金文集[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2]智量译. [俄]莱蒙托夫. 当代英雄[M]. 广东: 花城出版社 ,1996.

猜你喜欢
奥涅金相同点
飞机与公共汽车
有意思吧
解构《奥涅金》的戏剧表现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性格成因
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探析
浅析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咏叹调《假如我喜爱家庭生活》的场景与表演处理
A Comparison between Oxford University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初中英语常见常考易混短语例解
“多余人”的苦恼
——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分析
此情可待成追忆——纪念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纯洁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