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手段在少儿节目主持中的作用

2017-05-18 14:59李素娟刘梦雅
戏剧之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主持人

李素娟++刘梦雅

【摘 要】少儿节目具有特殊性。在少儿节目主持中,节目主持人为了满足节目内涵和受众所需,单凭语言的传播是不够的,应通过语言结合非语言手段的方式对受众给予启迪和帮助。本文通过对非语言手段的界定、分类,分析非语言手段在少儿节目主持中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非语言;少儿节目;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06-02

一、非语言手段的界定

“非语言交际是与有声语言和书面文字相平行的一套符号系统。”①美国学者萨莫瓦(Samover)说过“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人们在面对面交流时,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通过语言传递的,而65%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手段传递的”。②在此基础上,心理学家Albert Mebrabian提出“人的情绪只有7%来自语言符号,而55%来自人的面部表情,38%来自说话者的声音。” ③

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手段有很多,语言作为最重要的手段,但并非唯一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语言手段的使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并且发现除单一的语言之外,还可借助体态语言或服饰语言等一系列手段来增强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起到补充甚至替代语言的作用,最终达到全面有效的传播目的。于是“伴随语言学”、“副语言学”等相关学科便应运而生。20世纪中期,产生了“伴随语言学”这样一门独立学科。一般来讲,伴随语言主要指身势语,其中包括着头的动作、眼神、表情、手势语、身体姿势等。④而作为“副语言学”的提出者乔治·特雷格(G.L Trager),他本人则着重强调语言的音调、音高及重音等方面。本人认为无论是“伴随语言”还是“副语言”,都可归于非语言手段。而在非语言手段的界定上,本文更倾向于戚雨村的说法:非语言手段,又称超语言特征,“统指人们在说话时与使用语言有关而又不属于语言本身的一切因素。” ⑤

二、非语言手段的分类

(一)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身体各器官、各部位,如头、手、眼睛等的灵活运用来表达情感、传递人的思想的一种沟通方式。

1.目光。“眼睛是脸部最能传达信息的器官”⑥。目光作为一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非语言表现手段,其位于最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的真诚、冷漠、空洞、自信等等,这些都是不需要语言来表现的。爱默生曾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用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⑦人的眼睛能传递一种比其他非语言手段更深入、更微妙、也更深刻复杂的信息。因此,人的目光不仅能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样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2.面部表情。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表情作为一种适应性动作遗留至今,以至于现今基本上全世界的人表达相同情绪都会涉及某种特定的面部表情。因此,人们通过面部表情来作为表达感情的另一种“世界语”。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而言,其面部表情的展现是根据五官及面部肌肉的松紧程度来表达的,主持节目的过程也是不断地与受众相互表达各自情绪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双方也会对彼此的各种表情做出一种诠释。

3.手势。手势语作为一种非语言手段,虽不及面部表情和目光的达意传情,但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却是最实用、也是最常用的。手的“词汇” 十分丰富, 这是因为,手与脑的关系非常密切,手实际上构成了脑的一个部分。正如中国民间谚语所说的那样:“画人难画手, 手是心和口。”

4.身姿。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及人生经历会影响其性格、修养、教育等多方面,然而这些因素的外在表现恰恰构成了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姿语,也被称作是最完美的非语言手段。身姿语主要体现在整场节目中主持人的上、下场环节,站或坐的姿态,以及与受众之间的交流等方面。主持人需保持稳健、端正的身姿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机动性。

5.情绪状态。情绪是有主、客观因素的。研究表明,情绪的把控对于人的行为过程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作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节目的播出效果与其情绪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主持人在体态语的表达中往往会凸显出其情绪的状态,因此无论在节目准备期间还是播出过程中,都要把控好自身的情绪状态。

(二)服饰语言

1.“服”。着装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非语言,与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共同构成主持人进行大众传播的基本载体。⑧受众通过主持人的着装风格,可以分辨出节目的类型、主持人的风格等。但是主持人不能因为体现个性就随性的穿搭,着装要端庄大方,符合节目类型和特点,比如颜色鲜艳的衣服会比较适合少儿类的节目。

2.“饰”。饰品作为服饰的搭配物,目的是在主持人的着装基础上起到装点美化的作用,所以配饰不应过多、也不可过于凌乱。否则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反而影响了整个节目的播出效果。

(三)空间语言

1.距离空间。长期从事大众传播研究的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蒂·霍尔提出了“空间传播理论”(即“领域传播理论”),认为传播者的“距离”是构成“空间语言”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空间范围的区域距离,指的是在社交场合中,人与人身体之间所保持的距离间隔。⑨空间距离具体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即亲密区域、个人区域、社交区域、公共区域。

(1)亲密区域。親密区域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私人区域,距离间隔在15到46厘米之间,只有身体接触才会进入这个区域;(2)个人区域。个人区域一般指人们在宴会、以及朋友聚会时与他人之间保持的距离,也可作为与亲近的人之间保持的距离,距离间隔在46到120厘米之间;(3)社交区域。社交区域是人们同陌生人或初次相识的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作为与生疏的人之间保持的距离,距离间隔在1.2米到3.6米之间;(4)公共区域。公共区域的间隔超出3.6米。

2.节目录制空间。作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首先要注意传声器的正确使用,根据传声器的不同种类调节混响与直达声音之间的比例。混响长,距离可近些;混响短,则距离稍远些。同时,主持人发声的方向要与传感器形成较小的角度,尽量保持在一条中心线,以免因口部离传声器很近,产生近讲效应,或发出含有爆破音的音素。

除了要注意声音录制,还需要了解电视接受机存在哪些制约条件。如一些脸型较扁平的主持人往往在电视画面中会显得扁平程度更深,是因为电视在进行画面接收时会使画面空间的深度变弱,缺乏纵深感而导致的这种画面差。只有电视画面中人物面部的轮廓层次清晰,其屏幕效果才能更加符合真实的人物形象。

三、非语言手段在少儿节目主持中的作用

(一)体态语言在少儿节目主持中的作用。少儿节目主持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节目主持人,是因为其面对的是一些年龄段较小的受众群体,这些孩子往往处于对语言的分析处理能力较弱的阶段,所以需要主持人在节目中合理运用体态语言。略带夸张的表演或许面对其他受众会显得不自然,但孩子却恰恰喜欢。一个孩子如果在节目中回答出了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主持人张大嘴巴、睁大眼睛,做出惊讶的表情,并且立马走到他身边半蹲下来,用充满真挚友好的眼神对他说:“哇!你简直太棒了!真了不起!”孩子会立刻充满自信和快乐的情绪。这样做不止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目光传递了鼓励,还通过丰富和夸张的动作及表情增强了孩子的关注程度,为整个节目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少兒节目中,主持人还可做一些形象直观的动作来表达语言。比如,两个手的食指在太阳穴位置打转,表示动脑筋;一只手抚摸肚子,表示肚子饿;一只手握拳,手臂上下挥动,表示鼓励加油。设计一个节目固定的开头或者结尾的动作,会更有利于孩子记住主持人或这档节目。总之,只要是儿童可以接受的、富有童趣的体态语言,主持人都可以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大胆的尝试。

(二)服饰语言在少儿节目主持中的作用。对于服饰语言的表现手段,少儿节目主持人应选择符合儿童审美的装扮:以色彩鲜明的、便于活动的卡通或运动装为主,例如淡蓝色、浅黄色、红色、绿色等颜色使人显得可爱、充满活力。如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虽然平时生活中是一副成人装扮,但是在节目中还是选择了适合少儿节目的宽松衣服和运动裤;“金龟子”刘纯燕,把自己定位为童话人物的形象,选择一身瓢虫的服饰来装扮自己,非常讨小朋友欢心。

(三)空间语言在少儿节目主持中的作用。在与儿童交流时,少儿节目主持人需把控好对待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空间语言。年龄较小的儿童易缺乏安全感,希望被关爱,适时的拉手或者拥抱等动作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所以需要采用亲密的距离。主持人可采取半蹲的状态或者紧挨着坐在地上的方式与其沟通。而对于年龄偏大的的孩子,需采用个人距离的接触范围,比起跟他们过于亲密的动作,他们更希望自己被当做一个小大人。

总之,当今的少儿节目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样需要创新,而对于我们提出的少儿节目主持人的非语言手段的运用,更需要把握“适度”原则,不应过于幼稚也不宜过于成人化。

作为少儿节目主持人不止是单纯的卖萌、装可爱,除了要合理运用语言及非语言手段,还应提升自身的内在素养,为儿童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节目氛围。同时也希望能对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表演分寸严格把控,提升整体节目类型的质量,为儿童打造一类既具教育性又具娱乐性的节目。

注释:

①转自:刘瑞琴.非语言交际研究近况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5(06).

②Samova,L.et a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Wadsworth,1997.

③转自:李鹂.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④转自:赵滨,周凤芹.非语言手段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⑤戚雨村.语言学百科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

⑥潘永梁.身势语与跨文化理解[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01).

⑦转自:李洪涛.此时无声胜有声——肢体语言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增色[J].新闻世界,2009(03).

⑧张颂.应用主持艺术丛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局,2005(01).

⑨陆锡初.节目主持人导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01).

参考文献:

[1]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2]蒋育.主持人形象造型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宋昭勋.非语言传播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陈娟.广播语言节目录制过程的把握[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8(02).

[5]王帅.非语言交流的神秘世界——肢体语言[J].世界文化,2016(05).

作者简介:

李素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学、艺术学;

刘梦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2015年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后培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主持人
主持人的话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