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意识形态的起源

2017-05-18 07:27董文玲
戏剧之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葛兰西卢卡奇物化

【摘 要】有关“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人类研究的历史相对较短,只有200年的历史,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特拉西在18世纪90年代法国大革命期间最早使用和研究此概念的,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也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和系统阐述,到20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有关“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研讨。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65-01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柏拉图-特拉西-马克思)

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的idea和logos(拉丁文),意思是关于观念的理论,最早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提出并使用。在他的《意识形态概论》一书提到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区别于感觉的理性认识和观念的理论,特拉西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察人的感觉,他认为人的感觉是一切人的思想和认识活动的基础。而特拉西把意识形态看作是“观念科学”时,又认为这种观念是以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为基础的,是区别于宗教的幻想和扭曲意识的一种观念。正如鲍曼所说“意识形态是关于科学的唯一科学,或者关于社会的科学只能是意识形态”[1]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关于人类对观念和知识的认识其实最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就提到了“洞穴隐喻”,他的这种观点为西欧在意识形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特拉西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意识形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在马克思早期著作《神圣家族》中首次提出了“意识形态”一词。而受到特拉西的影响,马克思又在之后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形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但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批判当时德意志社会上深受黑格尔影响的思辨唯心主义哲学。在马克思有关意识形态观点还不成熟时期,多用“观念”、“思想”、“神秘”、“虚幻”来界定它。而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之后,就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与社会存在相对应的社会意识这个范畴来阐述和使用。

二、“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意识形态自出现之日起就在哲学界产生巨大的分歧,哲学家和学者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对意识形态做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概括和论述。

(一)卢卡奇的“物化”形态的意识形态理论

卢卡奇在研究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能取得成功,而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会失败的命题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主观条件还不成熟,也就是说无产阶级还没有找到与自己阶级立场和使命相对应的意识形态。他又提到,当时第二国际的一些理论家已经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只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所谓的“科学”的描述,彻底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经济决定论”,而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理性的批判,就使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不断侵蚀到工人队伍里来,使无产阶级丧失了彻底的革命性。“革命的重点不在于经济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而在于‘物化意识的克服和无产阶级‘总体性意识的形成”。[2]

到底卢卡奇所说的“物化意识”是什么意思呢?他始终也没有给“物化”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从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物化其实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诸多方面转化成了具有一定规律和自律的东西,反过来支配人、奴役人,使人成为物的奴隶。卢卡奇还认为,这种“物化意识”现在已经是每个资本主义国家甚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应该接受和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理论

所谓“文化霸权”其实质就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葛兰西认为资本主义虽然经历了多次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但是现在依然还有较大的生命力,而西方的无产阶级曾经在历史上掀起了革命的高潮,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取得胜利,造成这样结果的根本原因就是资产阶级善于利用“文化霸權”来加强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整个市民社会进行控制。而葛兰西所提及的“霸权”、“领导权”,主要指的就是一个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集团对被统治集团通过社会文化教育和大力宣传,服务于统治集团的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使大众在“不知不觉”中被这种社会精神生活所控制、奴役,并在“自愿”的状态下维护和捍卫该统治集团的利益。也正如葛兰西所说,它就是“知识与道德的领导权”。 [3]

(三)描述意识形态和作为文化体系的意识形态

此理论的代表就是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与知识社会学”和格尔茨的“作为文化体系的意识形态”。曼海姆在批判了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中性的概念,他企图通过认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不同角度来考察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历史作用。

参考文献:

[1]齐格姆·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M].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34.

[2]王晓升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意]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8.

作者简介:

董文玲,女,汉,黑龙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葛兰西卢卡奇物化
如何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卢卡奇
——回望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主持人的话
永恒的信念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卢卡奇论悲剧的形而上学
伟大心灵在妥协中的信念坚守
——读《卢卡奇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