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衣原体病特点解析及防治措施

2017-05-18 15:38朱密
湖北畜牧兽医 2017年3期
关键词:发病率诊断防治

朱密

摘要:介绍了猪衣原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衣原体病;发病率;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3-0022-01

猪衣原体病是仅次于猪瘟、猪蓝耳病等高危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常见病种之一,经近代生猪规模养殖实践掌握了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症特点,有利于早期准确诊断,并逐步完善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在总体防控效果上得以提升。

1 致病原特点

猪衣原体病的致病原是鹦鹉热亲衣原体,对紫外线和γ-射线较为敏感、可被迅速灭活,敏感消毒剂有2%来苏儿、0.1%福尔马林、2%苛性納或苛性钾等,敏感抗生素包括四环素族、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敏感等,但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磺胺等常规抗生素呈低敏或不敏感,所以对症治疗有必要先做药敏试验。

2 流行病学

鸟类几乎都能携带该菌,哺乳动物如绵羊、牛和啮齿类动物也可感染,都可成为猪的感染源。该病的发生与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潮湿阴冷、饲料营养不全、饮水缺乏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群均可感染该病,尤其母猪和新生仔猪更为敏感,育肥猪在本地的平均感染率在10%~50%。猪群一旦感染该病要清除十分困难,康复猪群可长期带菌。由于大批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以及适繁母猪群不育空怀,已给集约化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 防治

3.1 预防

强化早期引种及交易环节的检疫检验措施,果断淘汰阳性检出个体,禁止从阳性种猪场引种;严把生物安全防范关口,严禁场外无关的人员、车辆、用具等随意进出本场,入场时必须严守保洁、消毒制度,禁止任何可能的携原体进入本场散播相关疾病;抓好猪舍保洁、消毒、排潮利湿、通风换气、四季恒温控制(防寒、保暖)管理,尽量消除源于环境的各种不良应激因素;不断改善饲喂管理方式方法,确保饲料营养及饮水供应充足且均衡,增强猪群体质及整体免疫力,以降低发病率;加强养殖全程动态疫情监测处置及发病风险评估,遵循“早快严小”防控方针,及时发现、确诊和隔离处置群内个别发病猪,尽量防止传染病扩散蔓延;随商品猪群生长发育,适时采取限密均群措施,保持猪群之间合理的空间,减少健康猪与风险带菌猪的接触频率,从而降低感染发病几率;病史区(场)有必要采用相关疫苗进行计划免疫,可用猪衣原体灭活疫苗对空怀母猪进行免疫接种,初产母猪配种前至少接种2次、间隔期为1个月,经产母猪配种前至少接种1次。推荐自场免疫程序:使用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种公猪于年初1~2月份期间接种1次,接连接种2~3年;繁殖母猪于配种前后1个月分别皮下接种2 mL/头,每年1次、接连接种2~3年。

3.2 治疗

鉴于该病的高危害性,以及可能发生垂直传染,建议种猪场一旦确诊为猪衣原体病,不主张勉强治疗和继续沿用,宜采取果断淘汰处置;针对出现严重呼吸及消化道继发症(混感)的低龄仔猪,视诊检查见皮肤色变(败血症)、意识及呼吸障碍、机体严重脱水及贫血等,多为预后不良,治愈率极其低下,也不主张治疗,建议采取劣汰及无害化处置。针对有治疗价值的商品猪,推荐自场经验处方为:第1天,采用复方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2 mL/kg)作颈部肌注,1剂/d,同时另侧颈部肌注1剂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10~20 mL)帮助病猪恢复食欲;第2天,黄芪多糖注射液(0.2 mL/kg)+头孢噻呋钠(0.1 g/kg)混合肌注,1剂/d;第3天,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0.2~0.4 mL/kg)+黄芪多糖注射液(0.2 mL/kg)混合肌注,1剂/d。本治疗方案全面兼顾抗病毒、抗菌、强免疫力、整合胃肠机能,回访效果较为满意,综合治愈率达85%以上。

猜你喜欢
发病率诊断防治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年轻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信息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