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候治理中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2017-05-18 14:10李硕绿色和平中国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环境与生活 2017年5期
关键词:进程秩序气候

◎李硕(绿色和平中国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在气候治理中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李硕(绿色和平中国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5年前的冬天,“末日之霾”席卷北方,唤醒了中国环境治理的“寂静春天”。中国随后对污染宣战,并发布一系列治理环境赤字的重磅举措。5年之后的今天,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全面退潮,一场意义相仿的重要转变正在中国发生。这场变革就是中国朝向国际气候秩序领导者的华丽转身。

中国国内近年治理气候变化、加速低碳转型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与之相伴的气候外交成绩却鲜为人知。2015年中国与美国及其他重要相关方紧密合作,成为《巴黎协定》成果达成的最重要助推者。次年,中国又利用“20国集团”(G20)主席国机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促成了协定的生效。

将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然而,在中国气候外交转型的机遇面前,也不乏各种挑战。

特朗普当选后,中国的气候外交官瞬时被置于前所未有的“话语真空”当中——“是否是领导,这是一个问题”。在中国已经事实上扮演国际气候秩序首席外交官的当下,如何统一国内和国际的两重身份认同就成了一块烫手山芋。在“韬光养晦”的土壤中耕种出一套争取全球影响力的话语体系,正是当务之急。

国际社会不乏“傲慢与偏见”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给国际气候进程平添了严峻的不确定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已经成为气候政治的“定海神针”。中国的一举一动不仅对未来气候进程的走向举足轻重,同时还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世界审视中国的方式。

如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初在“达沃斯论坛”的演讲,是维护以《巴黎协定》为基础的新气候国际秩序的最强音,那么上月中方在联合国总部的一份发言,则可被视为迄今为止中国助力气候变化国际进程的最详细规划。

这份由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刘结一所做的发言,强调了中方对全面、充分贯彻《巴黎协定》的支持。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自扫门前雪”的同时也提出,会在国际气候进程中提供“中国解决方案”,以帮助各国弥合分歧,为下一步谈判找准“着陆点”。这一举措不仅适时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同时也是提升自身塑造国际秩序影响力的一次有益尝试。该发言做出后,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面对中国的气候崛起,国际社会也不乏一定的“傲慢与偏见”。批评者往往剑指中国气候行动中的瑕疵,质疑中国气候外交的战略用意。他们指出中国仍然饱受世界最差空气的困扰;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仍面临大规模“弃风”、“弃光”;尽管中国国内煤炭消费正在下降,但其正向海外输出化石能源项目。

与中国自己对领导地位的“措手不及”相比,国际社会对中国施展影响力的准备程度甚至更低。

中国在气候领域的外交变革正是中国整体外交转型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力提升,中国在重新定义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很多都被最先反映在气候外交当中。但在中国复杂急剧的转身过程中,或许一件事情已变得异常清晰:中国的气候领导力早已不是“是否”,而是“如何”的问题。

(原载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本刊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进程秩序气候
秩序与自由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孤独与秩序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