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发现的新毒物 快餐包装纸氟现杀机?

2017-05-18 14:10本刊主笔季天也
环境与生活 2017年5期
关键词:全氟辛酸包装纸

◎本刊主笔 季天也

21世纪发现的新毒物 快餐包装纸氟现杀机?

◎本刊主笔 季天也

美国《环境科学与科技通讯》期刊不久前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披露,研究人员检测了美国27家速食连锁店的400多个快餐包装纸样本,结果显示,其中近半数包装纸和两成薯条与披萨包装盒的样本,都含有全氟烷基化合物。研究人员警告,根据先前的研究,暴露在某些全氟烷基化合物中,可能导致癌症、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抑制、婴儿出生体重过低及生育能力减弱等问题。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尚在发育中,更容易受到影响。那么读者要问了,全氟烷基化合物到底是何许物也?对我们的健康会有什么危害呢?

全氟辛烷磺酸的分子结构。全氟化合物之所以叫”全氟”,是因为它那由N多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链上,所有原本属于氢的位置都被氟(绿色部分)所取代。这种结构使其同时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拥有防水、防油功效。

全氟材料当上了明星

我们平时爱吃的汉堡包、薯条、玉米卷与酥皮点心的包装纸或纸盒等,常会用到有防水防油功效的一种涂层,这种涂层被称为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隶属于全氟化合物(PFCs),是一类不粘、抗污并且防水防油的有机氟化物。之所以叫它“全氟”,是因为它那由N多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链上,所有原本属于氢的位置都被氟所取代。这种结构的分子一端具有疏水性,另一端具有亲水性,使得全氟化合物同时拥有防水、防油的功能。

氟是自然界氧化性最强的元素,全氟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每对碳原子和氟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极为牢固,不仅如此,这种全氟化组合还能进一步强化碳-碳长链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全氟化合物具有物理上的难以挥发特性,在化学方面,对温度、光照、酸碱、氧化还原等具有强大的耐受力,可谓有机化学中的佼佼者。这种“百毒不侵”的防御力,使它成为现代工业用品的明星材料之一。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全氟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工业和生活消费品领域,它们出色的性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是最常用的两种全氟化合物,都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3M公司(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研制的。

全氟辛烷磺酸广泛应用在纺织品、地毯、鞋材、纸张、影印涂料、消防泡沫、影像材料、航空液压油等制造领域中,也会作为金属的去污溶剂使用。

全氟辛酸用于汉堡包的包装纸、披萨盒、微波爆米花袋子等各种防油纸袋,其最核心的价值是合成另一种明星级全氟化合物——特富龙。

1951年,全氟辛酸问世不久,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就从3M公司手中把它买来,搞起了该公司专利产品特富龙的生产。特富龙的化学名叫聚四氟乙烯,是一种高分子全氟化合物。这种材料抗油抗水、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摩擦系数低,几乎不溶于所有溶剂,被称为“塑料之王”,最擅长的就是作为管道、炊具等用品的不粘/保护涂层。

十面埋“氟”难清剿

然而,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这两种理想的工业材料并非无懈可击,近年来,它们因在国际上被视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安全和人身健康两方面都受到了审判。

全氟化合物由于应用得太多太广,如今已经遍布整个地球生物圈,不仅藏身在各地的水体和土壤中,包括藻类、鱼类和各种动物乃至人体内,几乎都可以检测出不同浓度的全氟化合物,就连偏远的南北极地区也不例外。氟所具有的超强稳定性,令它们一旦进入环境中就极难降解。

美国疾控中心早在《在第四次国民环境化学品暴露报告》(2003-2004年度调查)中就提到,2094名12岁以上的受试者参加了国民健康与营养测试,科学家在几乎所有测试人员的血清中发现了4种全氟化合物(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壬酸),表明这些全氟化合物在美国人群中普遍存在。

全氟化合物不容易挥发,也不含有显色的分子团,传统分析方法缺乏验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早期对这类物质的研究。2000年,3M公司叫停了全氟辛烷磺酸的生产和应用,这才引起了各界对全氟化合物安全问题的关注。

汉堡包的包装纸暗藏杀机

特富龙是一种高分子全氟化合物,抗油抗水、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摩擦系数低,几乎不溶于所有溶剂,常作为管道、炊具等用品的不粘保护涂层。

登上持久性污染物黑名单

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下属的毒物暨疾病登记署(ATSDR)表示,以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为首的全氟化合物,具有强大的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以及一定的生殖发育毒性和器官毒性(主要是甲状腺、肝脏、肾脏),对高胆固醇血症、妊娠期高血压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还会通过脐带和母乳传给下一代。

2001年,美国环保署(EPA)把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列入了持久性污染物“黑名单”,并指出,全氟辛酸在实验母鼠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长达4小时,在人体内则可长达2~8年之久,很容易在体内长年累积造成代谢负荷。3M公司对接触全氟辛酸的9名退休工人进行了5年的跟踪,每半年采集一次血样,推算出人体肾脏在全氟辛

使用特富龙不粘涂层的炊具在常温至260℃内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食品包装物的全氟化合物检出率

美国一项食物包装测试发现,甜点、面包的包装物全氟化合物检出率更高。 来源:美国化学学会

全氟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一对实验鼠,用于研究全氟辛酸对后代的健康影响。研究发现,全氟辛酸的任何暴露水平都会导致实验鼠乳腺发育延迟,如右边那只实验鼠。

酸的半衰期内大约只能清除全氟辛酸总量的1/5。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致癌物分类表,去年刚刚将全氟辛酸收录为2B类致癌物,表示对人致癌的证据有限且动物实验证据不足,或者是对人致癌证据不足但对实验动物的致癌证据充分的可能致癌物。至于全氟辛烷磺酸,因为还没有进行完整的评估,IARC尚未对它分级。

值得注意的是,2B类的“可能”(possible)大约只有两三成的把握,这一类既有上夜班、汽车尾气、汽油、柴油、沥青、滑石粉这些素来对健康无益的东西,也有咖啡和韩国泡菜等令人意外的成员。往上一级的2A类则是有七八成致癌“可能”(probably)的物质或环境因子。

欧美出台消“氟”规定

2002年12月,经合组织(OECD)召开的第34次化学品委员会联合会议上,将全氟辛烷磺酸定义为“持久存在于环境、具有生物储蓄性并对人类有害的物质”;2005年3月18日,欧盟健康与环境危险科学委员会证实了全氟辛烷磺酸的危害性。2006年1月,美国环保署提出了全氟辛酸阶段性削减计划,规定从2015年开始,全美全面淘汰全氟辛酸,杜邦、3M、阿科玛等企业都签署了这个计划的协议书。

全氟化合物具有防水性能,常被用于生产具有防雨功能的衣服。

欧盟委员会则发布“G/TBT/N/EU/411”号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指出从今年1月开始,全面禁止全氟辛酸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和上市,并把这些成分纳入检测项目,任何物品中的全氟辛酸及其衍生物(工业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5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与全氟辛酸相关的成分含量不得超过1000ppb。至于人体的安全限量,美国环保署给出的数值是每升血液不超过70纳克(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的合计值)。

和欧美的动作相比,我国对此的限制法规目前还不明朗,但从2009年开始,我国在食品包装、纺织、不粘锅涂层等领域,已经就这两种全氟化合物的测定出台了国标。

偶吃快餐不致坏了口“氟”

美国化学学会《环境科学与科技通讯》期刊今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披露,研究人员检测了2014年到2015年间从美国27家快餐连锁店收集的400多个样本,发现其中46%的样本含有全氟化合物,甜品和面包包装中的检出率为56%,三明治、汉堡包等快餐食品中的检出率为38%,而一次性纸杯则没检测出全氟化合物。可见,不遵守“限氟令”的防油纸厂商不在少数。负责这项调查研究的美国非营利环保组织“环境工作组”(EWG)的学者担心,虽然不少厂商已经淘汰了该类物质,但他们选用的类似替代品可能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呼吁,政府应该要求生产商研发不含氟、无毒、不会在环境中永久残留的替代包装物质,并且在替代物质进入市场前做更全面的检测。不过在很多相关企业看来,以全氟化合物的优良特性和它数十年来的市场地位,寻找合适的替代品不是件容易的事。

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署表示,全氟化合物作为21世纪才发现问题的一类物质,目前国际上对它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尚处于研究阶段。整体而言,全氟化合物包装纸的安全性还没严重到令人谈“氟”色变的地步,它所包装/盛放的食品中,大多数也达不到使它从包装纸中析出的高温(300摄氏度以上),无需过于担忧。此外,由于全氟化合物主要以呼吸和饮食的方式进入人体,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它们能穿透皮肤进入血液,所以对带有防雨性能的衣服和户外装备更不用太忌惮。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家中厨房使用的不沾锅,美国环保署及美国癌症学会(ACS)都指出,虽然全氟辛酸可能有害,但消费者对于日常能接触到的特富龙涂层不必过虑。

根据杜邦公司的资料,使用特富龙不粘涂层的炊具在常温至260℃内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当温度超过260℃时,特富龙涂层开始变得不稳定,超过350℃会发生分解。而我们平时即便是烹饪温度较高的油炸方式,油温一般也不会超过250℃。而且,食用油的烟点普遍在200℃~250℃之间,只要油没冒烟,就不用担心特富龙分解。

本栏目责编/叶晓婷 yexiaoting@vip.163.com

猜你喜欢
全氟辛酸包装纸
时 光
站立的迷你小怪物
藏在春联里的辛酸
全氟三乙胺和全氟己酮混合气体的灭火效果研究
食品包装纸中铅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基于氟—氟相互作用的上转换荧光法快速测定水中的全氟辛烷磺酸
美国FDA不再允许2种全氟烷基类物质用于食品接触纸和纸板
养孩子,甜蜜又辛酸
风车转转转
中空纤维膜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测定水中的全氟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