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困难及其对策措施研究

2017-05-18 09:19梁甜甜汪霏黄利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3期
关键词:订单培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梁甜甜 汪霏 黄利平

【摘要】“订单培养”是校企共育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我院道桥专业的订单培养为例,分析、研究实施“订单培养”的现状及困难,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订单培养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J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32-02

一、高职订单培养的现状

“订单培养”是指学校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学校、企业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各高职院校纷纷采用“订单培养”,在运行机制、课程设置、教师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不错效果。

我院道桥专业与中交二航局合作,推行“2+1订单人才培养”。学校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一起讨论编制“订单”培养方案。在教学环节实施上,分为两步走。第一步2年的校内学习,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必要的试验实训实践;第二步是第3年到企业定岗实习,企业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及综合表现,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学校跟踪评估,完成订单培养。

二、高职订单培养的困难

结合我院道桥专业“订单式培养”效果,实施订单培养尚存在着一些困难亟待研究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学科本位”思想影响订单培养

受“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课程设置、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仍旧以学科学习为主,而职业技能的训练所占比重虽有所增加,但比例仍较小。在实施“2+1”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部分占总学时近60%。

(二)教学资源缺乏导致培养“后劲”不足

教师队伍方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后于企业培养需求。教师实践经验少,缺少到企业进修锻炼、业务培训机会,也无法切实达到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另外来自企业的外聘教师又受到时间、行程安排的制约,参与学校教学环节的机会甚少,偶尔安排一些专题讲座,而对实践课程指导却无法顺利开展。

在学校教学硬件方面,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场地较小,实训手段主要是模型观摩,缺乏学生可动手锻炼的实践机会。各类实验室设备虽品种齐全,但同一种设备的数量较少,集体实训时,设备周转麻烦。

在教材选用方面,其一,有的专业技能课程采用的是教师自编教材,因为与企业缺少了解和沟通,使教材中培养目标和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不对接,导致理论和实践内容脱节。其二,现有教材形式还局限在传统教科书上,其内容繁、偏、难、旧、单一,不能从根本上反映订单培养的特征与要求。

(三)教学实施过程企业参与度不高

企业与学校是“订单培养”中的两大主体,但目前主要是学校参与教学环节中,而企业则是通过讲座等形式参与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指导机会欠缺,最终还是归为学校教育,失去“共同培养”的意义。

三、深化高职订单培养的对策措施

针对分析我院“订单式培养”所表体现出的困难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整改措施:

(一)学校方面

1.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结构,增加“双师”比例。其一,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者带薪借调方式,去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其二,鼓励教师在校外兼职,从事与专业相关的任务,不仅可以提供实习就业的机会,而且还能增加合作企业。其三,吸纳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践,并建立相关制度,校、企共同遵守,服务“订单培养”。

2.构建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在“订单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订单要求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内容;根据专业能力分解划分课程结构模块;根据岗位技能确定试验、实训、實习的环节。使“订单培养”的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可操作性。

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基地建设规划要求体现职业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点,还要具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功能。同时应加强区域服务性建设,为地方提供更多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承担职业技能鉴定,开展农村经纪人或劳动力技能培训等,由此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二)企业方面

1.响应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其一,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与学校进行项目合作,增加“订单”数量,提供教师社会服务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其二,企业可采用设立奖学金、技能比赛奖金等方式对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其三,企业可为学生的实训提供场所,技能方面的指导。

2.参与人才培养,促进校企交流。“订单培养”是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所以,企业应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学生实训实习阶段技术指导,参与学生实习阶段的评价,参与学生就业定岗之后的评价。将培养内容具体化、质量跟踪,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保证校企合作的持久性与连续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

[2]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5-9.

作者简介:

梁甜甜(1981.12-),女,汉族,重庆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猜你喜欢
订单培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电机与电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订单培养”的高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