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吹响冲锋号

2017-05-19 07:01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研究中心
绿色中国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文明报告

文|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林业专家学者中产生了热烈反响。近日来,广大专家学者认真研读报告,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对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给予高度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著名林学家沈国舫院士说,

这个报告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方略、目标和举措等的鸿篇大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作。总书记在报告中专门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新时代的特征和发展前景作了清晰的描述,做出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再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前景令我这个已有56年党龄的老党员,感到无比兴奋、无比激动。

作为林学和生态学学者,沈国舫特别关心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他说,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在十八大报告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提升,提得更高、更具体。在重要性上把建设生态文明,阐释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理念上,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目标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报告中提出了许多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如“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以及“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等等,都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升和具体化。

沈国舫尤其感到高兴的是,报告中用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说法,多了一个“草”字。这正是他前一时期通过有关途径专门向中央建议的。增加了一个“草”字,对自然共同体有更完整的认识。中央采纳了这个建议,说明中央的智慧是集中了广大民众、包括知识界的智慧,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

“两山”理论完整体系已经确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陈建成教授深深体会到,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完整体系已经完全确立。

早在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10年后的2015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写进了中央文件。这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又深刻阐述了两山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成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他说,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路线图。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就是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要绿水青山,就要尊崇自然,实现绿色发展;既要为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质量,也需要为生态健康提供保障。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推动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的资产化,让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成为生产力,使我国的生态优势转化成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积极设立两山理论试验区或示范区,进一步将两山理论转化为全国人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思想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学科博士生导师林震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思想。

首先是定位新。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首次把“美丽”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提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其次是目标新。报告提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从阶段目标来看,报告进一步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新的两步走战略,一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时候“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二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的生态文明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一起得到全面提升。

再次是格局新。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定义为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第四是观念新:十九大报告提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一新观念包括: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坚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的消费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共治的治理观;以及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共赢”的政绩观等。

最后是体制新。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新设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三大职责。按照这个要求,国家未来将对国有的土地、矿产、海域、森林、草原、湿地、河湖、荒漠等自然资源实行中央和地方二级所有权管理。报告还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田阳博士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问题导向,深刻论述了新时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意义,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方位系统部署,提出了制度安排。

报告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极大地丰富了我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新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报告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主要目标提出。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等重要理念一脉相承,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执政观与生态文明自然观内在统一的生动体现。这迫切要求全社会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强化人民群众的绿色行动自觉,构建推动绿色发展的社会规范,真正落实到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具体行动上来,形成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要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做好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计、教程编写,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覆盖大中小学全学程,在学生心中种下绿色种子,厚植绿色发展新理念。

报告系统提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定位和改革建设举措。报告在第九部分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的系统性新举措,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战略重点,有力地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我们立足新要求,从发展方式转型的视角审视生态文明建设,从体制、政策、管理、技术的变革着手,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系统综合施策,着力推动生态文明事业创新发展。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铁铮说,党的十九大报告贯穿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其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实践上具有贴近性,符合中国国情和当前的迫切需要。报告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和具体要求,应该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他说,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相比,加上了“美丽”二字。报告明确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如今,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等成了人民心头之忧,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中国才是全面小康。我党有决心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党奋斗目标。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特别提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把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尽享自然的宁静、和谐与美丽,是新时代党的神圣责任与使命。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十四条重要内容之一。报告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要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将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一大创新,对当前和未来的各项事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报告的第九部分用1200字专门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报告中还提出了完成这一伟大工程的四大路径。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方面,要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使任务更加具体、明确;报告中要求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为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了具体的路线图。

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他说,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生态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要坚持环境友好,和世界各国联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进程中,中国一定能为全球生态安全、为人类生态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文明报告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请文明演绎
绿水青山
漫说文明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对不文明说“不”
报告
文明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