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2017-05-19 07:09周庆翔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服务外包

【摘 要】 本文探讨如何把握当前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服务业已经由从属地位阶段向双轮驱动阶段过渡;全球经济服务化,服务信息化趋势日益凸显;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全球服务业开放水平与标准将有新的提升;服务业的功能聚集替代地域聚集成为主要的集聚方式;服务业电子化催生线上交易线下消费结合模式。

【关键词】 经济服务化;制造服务化;功能聚集;服务外包

提升服务业发展比重、推动服务业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在推进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以便于确立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服务业已经由从属地位阶段向双轮驱动阶段过渡

对一定阶段的主导产业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服务业从产生开始注定经历三大阶段,即从属地位阶段、与工业并驾齐驱阶段和主导地位阶段。产业发展首先是从农业社会开始的,由于当时工业和服务业都很不发达,服务业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在工业化发展进入中后期阶段,服务业从制造业、农业中吸收大量转移劳动力,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范围,随之成为工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和支撑。在这个阶段,服务业与工业同等重要,经济增长表现为双轮驱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服务业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服务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衡量是否进入服务业时代的根本标准是服务业产值、劳动力就业比重是否达到60%以上。但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看,离服务业主导地位阶段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必须明确产业定位,按照双轮驱动战略布局服务业发展。

二、全球经济服务化,服务信息化趋势日益凸显

经济服务化表现为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就业与增加值比重均超过工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服务业的完善程度是衡量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完善的服务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助力。从二战后全球经济的具体表现来看,经济服务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1)从全球经济的历史比较来看,服务业占GDP比重接近70%,发达国家更高达80%左右,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在80%上;(2)服务业投资日益成为投资重点和企业家的投资偏好。服务业利润率远远高于一产和二产,这也成为引导投资流向的重要指标,服务已成为制成品的投资重点,投资也不再是单纯的制造业投资,“制造+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成为新的经营模式;(3)服务消费逐步取代实物产品并成为消费支出的主导力量,而互联网时代又使服务消费具有便捷性,使服务消费具有坚实的依托载体;(4)服务业日益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服务业份额的上升不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最富竞争力的国家和体系,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服务业已成为支撑其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即便涉足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完善程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依赖;(5)从企业角度观察,完善的服务为企业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提供了有效支撑,网络技术的应用在为企业提供生产智能化、数字化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了生产和交易效率,降低了损耗。

服务信息化是服务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服务信息化首先表现在信息服务业的快速扩张。根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数据,全球信息服务业占全球信息产业的比重接近70%,约占全球GDP总量的5.5%,占服务业总量的8%,已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行业之一。服务信息化的另一个方面是,信息技术与其他服务相结合,催生出许多新兴业态。如电子竞技产业就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体育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新兴业态,创造了巨额的产值。电子竞技不是简单的人机对抗,也不是传统的娱乐方式,而是具有现代竞技体育内涵与精神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网上博弈。再如,交互式网络电视,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和通讯等手段有效地将电视、通信和个人计算机三个领域结合在一起。目前,信息技术已大规模渗透到金融、零售、餐饮、物流等传统服务行业,技术进步已经使服务行业走出了热情周到的狹隘层次,创新服务则需要让顾客体验到更加个性化与自我充实的消费过程。

三、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形成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的格局

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来看,经济重心已从开始的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两者之间已无明显的界限区分。以通讯产品为例,其生产的不仅仅是实质产品,而是通过资源整合提供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服务,而生产也以服务为先导进行制造。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开始逐步“去制造化”。比如全球电器巨头通用电气(GE),其营业收入中75%来自服务业;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除了卖产品外,还免费提供事故处理、故障电话服务、客户购车咨询服务、铁路、航空、住宿以及看病等信息服务。制造服务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转型,IBM曾是全球个人电脑(PC)的王者,其在全球个人电脑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长期占据领先地位。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IBM将PC业务卖给了联想集团,而专注于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其业务重点由单纯的制造转向了咨询、信息服务、物流研发、金融信贷等方面。目前,IBM能够提供从会计和客户服务到人力资源管理和采购的全部服务,成功转型为一家服务提供商。

四、全球服务业开放水平与标准将有新的提升,外包化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经营形式

1986年开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首次将服务贸易列为新议题,目的是为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制定各缔约方普遍遵守的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即《服务贸易总协定》。尽管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服务贸易谈判取得一些进展,但结果并不理想。为了加快服务领域的开放步伐,包括欧盟27国以及其他21个国家或地区开始着力推动新的诸边《服务贸易协定》(TISA),以替代目前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未来服务贸易很有可能多边化,任何服务部门的开放、任何服务贸易模式都是可以谈判的,而且在服务领域,消除“边境内壁垒”(涉及国内规制改革)要比消除“边境上壁垒”(即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重要得多。TISA将一改《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混合清单”开放模式,采用“负面清单”开放模式。因此,服务业开放的国际规则“升级”必将极大地推动有关经济体服务业的市场化、自由化和国际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服务出口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达到20%,发展服务贸易日渐成为世界各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手段。

信息与沟通技术的进步,使服务外包的管理成本越来越低,企业倾向于将其内部的服务单元进行外包,而只保留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单元。在这种背景下,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浪潮。服务外包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外包与信息技术外包,从近几年服务外包的实践看,外包服务促进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五、服务业的功能聚集替代地域聚集成为主要的集聚方式

聚集发展是服务业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服务业的聚集发展和工业的聚集发展有严格的不同。工业聚集是以土地聚集为载体,主要表现为厂房设备的建设和地域的聚集。而服务业集聚更多的是功能的集聚,而非地域集聚,甚至服务业集聚根本不需要土地,研发和销售模式也不需要园区聚集,服务业功能集聚的特点使服务中心与资源供应地完全可以分离,既节约土地资源,又能产生较高的收益。

六、服务业电子化催生线上交易线下消费结合模式,助推实体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务的有效融合

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将引领全球产业创新。据统计,世界互联网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中国占三家,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占据全球的40%,已经超过欧盟,与美国的差距也在不断减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诺基亚、微软等传统企业举步维艰,苹果、奇虎(360)、小米、淘宝、谷歌等企业快速发展,究其原因在于开放、透明、分享、共赢的先进理念,以及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网上订单对经济的控制性越来越强,线上与线下结合、实体经济和电子商务日益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形式,“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新理念也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春红.当代服务业的趋势特点及其发展的基本要求[J].经济论坛,2006.5.

[2] 李军.当代世界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3.4.

[3] 杨圣明.当代世界服务业发展新趋势[J].经济学态,2008.9.

【作者简介】

周庆翔(1966.3-)男,汉族,山东临朐人,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产业转型.

猜你喜欢
服务外包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服务外包如何影响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绩效?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城管服务外包引出城管权力扩大问题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促进辽宁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论中国服务贸易平衡之道
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湖北省农村部分地区校车服务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