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从教育做起

2017-05-19 12:39彭佳景
湖南教育·B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彭佳景

在东风春来早之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实现路径等多个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全面擘画,标注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珍视并传承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才能够长久地赓续文明、发展壮大。对中国而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正是构筑起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与自豪之所在。

毋庸置疑,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教育做起。正如《意见》所要求的,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从教育做起,这是教育的使命所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尤其在基础教育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要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傳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从教育做起,这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如何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这必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比如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开发完善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专门课程;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组织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书法名家进校园等活动,以此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从教育做起,这是广大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常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改变一群学生的生活道路,一批优秀的教师可以改变和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文明进程。作为文明传播者的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把“传道”放在教师职责的第一位,可见师道、师德的重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师的培训计划,定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着力培养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师德高尚、知行合一的强大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教师有着神圣庄严的时代担当。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