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同心致远

2017-05-19 12:51李维勇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师生活动建设

李维勇

21世纪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也是文化制胜的时代。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心灵相依的精神纽带,是学校软实力中起持久作用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学校文化建设肩负起助推学校发展的重任?这是每一位校长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注重文化设计,创新“以文化人”构想。学校文化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谓文化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建设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学校文化的萃取、规划、建构和传播的创造性活动。我常常告诫自己,校园是一个精神特区,校长是一种特殊职业,校长不仅是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还必须是学校优秀文化的设计者、建设者。

(一)学校文化既要“与时俱进”,又要“不离其宗”。学校传统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根脉和底色。根植于学校肥沃土壤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时间限制,其积淀下的文化因子会变成稳固的文化、心理、结构,对学校的发展提供滋养、提供智慧,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宽厚的包容性和强大的感召力。没有根脉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但辨证来看,学校传统文化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如果不能认真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再好,其价值也会打折扣的。因而文化的发展要有开放的心态。封闭的文化形态,既没生命力,也没前途。文化的发展既要对文化传统不忘本源、不忘坚守,善于在发现、品鉴、甄别、欣赏中总结,在现代语境下激活、萃取其精华,汲取其能量,又要立足当代发展,顺应时代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扬弃。所以,学校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我们不应当把学校文化看作一个只属于“过去”的静态结构,而应当充分意识到校园文化是一个也属于“现在”和“未来”的动态过程。学校文化只有守正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二)学校文化既要高起点统筹,又要画好“同心圆”。文化是学校的血脉,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哲学的独特理解和价值追求,千万不能复制。学校文化软实力体现于其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受众的吸引力。“积淀性、长远性、独特性、融合性”和“群策群力、广泛参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因而学校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克服浮躁顽症,抵制急功近利,杜绝粗制滥造,应该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育资源对学校文化内涵、特色风格、价值追求、文化传播、实施策略、品牌创建、课程开发、活动设计、推进程度和督导机制等进行系统审视、分析梳理、设计统筹,给师生一个踮起脚够得着的目标,凝练生成具有视野广度、精神力度、思想深度、人文温度的独一无二的学校文化。另一方面,当代社会呈现出的“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交汇与碰撞而产生出负面效应:教育功利化日益凸显,师生关系日趋冷漠,教师职业追求不断弱化。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要扎根师生、深入人心。如果不能观照师生的生活、情感,不能表达师生的心愿、心声,学校文化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师生难免对学校文化“不以为然”。学校文化建设要画好“同心圆”,让师生在内心从“不理解、不接受”到“我需要、我认可”,靠的不是行政的力量,关键是要服人。显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管理者既要敢于面对实际,冷静反思学校存在的问题,又愿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延伸工作手臂,组织专题研讨,广泛听取各个群体的声音,给予他们充分的制度、理论和情感上的支持。要明白,学校文化设计与实施过程是不同群体之间观点达成一致的过程,也是在利益平衡的基础上确定共同价值观的过程。学校文化不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创造或构想,或是从网上找来进行局部修改而成的,而要从校情出发,下好学校文化“一盘棋”,征求师生及其相关利益群体(如家长、社区代表)意见,注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求同存异”“融合协同”。否则,学校文化建设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实现其亲和大众、引领发展的功能,久而久之会挫伤师生践行学校文化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校文化建设陷入被动。

二、推进文化育人,放飞“同心致远”梦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学校的重要使命。如何将优秀的学校文化切实体现在校园环境中、融入到教育过程中,以优秀的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师生的心灵与人格,要有具体可行的方法、手段作为支撑和保障。

一要优化文化生态环境,注重形象文化塑造。环境是人感知世界的基础元素,人生于其中,并时刻被其影响。为打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的生存土壤,学校需要更多物化的呈现,留下更多可视的文化记忆。而学校形象文化塑造是优化文化生态、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要因地制宜,务实推进。虽不能搞豪华噱头、奢侈形态的“花架子”,但对与之匹配的文化设施要追求形式的极致,创造质量的标杆。学校文化建设要按照“重投入,优布局,补短板,创特色”的要求,根据空间环境资源,列出文化清单,绘制文化地图,打造“唯美校园”:一方面让镂金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学校校训和教风学风等核心文化的呈现既有现代文明气息,又不失厚重历史感,为师生描绘生命中最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让师生低头受启发,抬头受教育;另一方面启动校园道路、楼宇命名方案,建设校史馆,制定校园形象识别系统,制作灯光宣传栏,丰富文化长廊,置换文化标牌,让墙壁说话,让长廊育人,达到绿树红花、碧水蓝天之自然环境之美与宣传长廊、文化场馆(包括班级文化、寝室文化)之人文景观之美浑然一体,使环境的浸润与文化的渗透交相辉映,最大限度地融合学习生活休闲空间与人文景观生态空间,营造“一切景语皆情语”、处处文化扑面的文化氛围,让学校文化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同时,立足实际,创新载体,将跨越时空和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文化等主题文化和管理文化(如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子文化,汇编校本文化课程,并通过编辑校报、设计新版校标、制作新版校歌和学校形象宣传片、宣传画册,创建网络文化平台,共同推动学校文化内涵和文化品质提升,让学校更好地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温暖人、唤醒人和塑造人。

二要突出文化实践,注重学校文化落实。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需要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学校文化建设如何落实,需要科学方法。作为一校之长,既要以身躬行,用行动说话,又要把学校文化建设归根到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对主体生命的优化。活动是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涵养教育温度,化育莘莘学子,以活动开展为抓手,延伸学校文化教育边界,通过文化活动“四梁八柱”建设,形式多样地将学校文化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实践,把学校文化生活推向高品质、宽领域、全方位,打造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文化活动品牌成果,形成系列化、层次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引领师生与学校文化进行多元化、多视角的感性接触,唤醒师生实现自我教育、砥砺成长,引导师生求真、崇善、向美,让学校文化润物无声地滋养师生心灵。文化实践活动告诉我们:文化活动只有擦亮活动文化精神,赋予活动文化气息,方能活跃学校文化气氛,提高师生文化素养,推动学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主旋律更加响亮,负能量没有市场,正能量走进师生心里,从而充分激发、释放师生的热情和创造力,为学校的教育腾飞提供精神支撑。当然,如果仅仅从形式上开展一些活动,就想收到浸润心灵的作用,那肯定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为防止学校活动文化被稀释,有效解决活动与文化“两张皮”的问题,确保学校文化活动的实效性,活动组委会每次在确定“活动”行动计划时一定要对活动的主题、对象、时间、组织机构和文化元素渗透等细节进行策划,并在开展活动之前,就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开展征文演讲、主题研讨等。正是这些文化方面的细节,有力推动着活动文化的落实。

学校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教育生动的表达和绽放的平台,如“诗歌节”中经典诗文背诵比赛,全体同学参与背诵100篇经典诗文,活动文化与课程学习相结合,气氛热烈,效果很好,丰富学生诗意生活,提升活动品牌层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以体育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运动魅力的大舞台,除了运动会的传统项目外,还加入了团队合作趣味体育项目,如袋鼠跳、托盘抛垒球等,师生与家长欢乐“联动”,快乐和谐的气氛high翻五彩校园;在体育节闭幕式上,学生跑操、啦啦操等节目引爆校园,赢得观众的欢呼和喝彩,大大丰富学校体育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之情。

“以文化人,同心致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任重而道远。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厚植具有视野广度、精神力度、思想深度、人文温度的学校文化,在“启人入道,让人悟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上出实招、求实效,不能“寫在纸上,贴在墙上”或“挂在嘴上的时候多,付诸实践的少”,而要通过激活校园文化这“一池春水”,消融制约发展的“层层坚冰”,让学校因文化的沉淀、传播、滋养而更美。

中国有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学校发展相互依存的今天,学校文化建设因交流而丰富,因互鉴而发展,学校文化的交流和互鉴是推动校园文化繁荣进步的重要动力。

(作者系新邵县教育局副局长、新邵一中校长)

猜你喜欢
师生活动建设
“活动随手拍”
寒露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麻辣师生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