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在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2017-05-20 12:53张洪艳张胜强修雪莲常轶盈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低血压血液透析一体化

张洪艳?张胜强?修雪莲?常轶盈

[摘要] 目的 探讨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在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治的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作为对患者的核心管理程序。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考核指标达标比例、患者的透析指标达标比例的变化、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 结果 护理考核6各指标,在管理后患者饮食控制达标比例、遵医用药达标比例、门诊随访达标比例、微信使用达标比例、知识考核达标比例、满意度达标比例均与管理之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P<0.05);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比例、血清蛋白达标比例、血红蛋白达标比例、血磷达标比例均比管理前明显升高(P<0.05);患者出现失衡综合征发生率、血量减少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率与管理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 结论 采用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可提高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血液透析指标,降低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专病;一体化;血液透析;低血压

[中图分类号] R27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5-8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concept of special disease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hypotension. Methods 60 cases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hypoten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pecial disease was the core management procedure of patients.The compliance ratio of nursing assessment indicators,the compliance ratio o dialysis index,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hemodialysis related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management. Results There were 6 indicators of nursing assessment.After management,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dietary control compliance,compliance with medication standards,the proportion of outpatient follow-up compliance,the proportion of compliance with the use of WeChat,the proportion of knowledge assessment standards,and satisfaction ratio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The control rates of patients' blood pressure,serum protein,hemoglobin,and serum phosphoru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The incidence of imbalance syndrome, the incidence of blood loss,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hypotens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5). Conclusion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concept of special diseases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hypotension,improve the hemodialysis index,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alysis complication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pecial disease;Integration;Hemodialysis;Hypotension

血液透析是治療肾脏病末期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肾脏病后期的患者多为在家治疗,因为患者自身的依从性和医院对患者的后期管理是影响

血液透析质量和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1-2]。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常出现症状性低血压,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3-4],低血压可引起透析血流量不足,导致透析过程不充分,超滤过程困难,同时

还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残余肾功能下降等症状,患者发生症状,如不紧急进行处理,可导致患者休克,危机患者的生命[5-6]。目前国内大数医院对门诊患者进行松散性管理,主要为护士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讲解,但是对患者的后续管理,尤其缺乏出院后的延续护理[7],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质量。我科应用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治疗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6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治的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平均(45.2±8.3)岁,其中肾炎患者3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0例;狼疮性肾病12例,其他肾病6例。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全身感染、恶性肿瘤的患者;血液透析时间少于3个月的患者;沟通有困难的患者。

1.2 管理方法

由医院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护士长、专职透析护士组成重兵一体化管理小组。首先确定患者的身体情况,并对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进行分析,设定期望管理后的标准,其次制定导致患者低血压的原因来源和改变患者症状的措施,最后实施计划,并不断检测试验指标以确定结果的合理性。具体措施如下: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调查显示72%的患者的原因为不按时吃药,63%的患者为饮食习惯错误,选择这两个主要原因进行重点核心管理;对不按时吃药的患者建立微信群,在群里进行吃药提醒,并选出服药优秀的患者标兵鼓励和提醒其他患者;建立健康饮食微信群,每日进行合理膳食的规划和建议,同时在患者来门诊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食谱的制定;要求患者每两个月来门诊进行随访,主要内容为血液透析伴有低血压症的相关知识讲座,并且在每次相关知识讲座后进行考核,此外主任医生会在两个微信圈每天定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讲座和解答。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理考核指标:饮食控制达标比例、遵医用药达标比例、门诊随访达标比例、微信使用达标比例、知识考核达标比例、满意度达标比例。透析指标达标:血压控制达标比例、血清蛋白达标比例、血红蛋白达标比例、血磷达标比例、血钙的达标比例。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指标:失衡综合征发生率、血量减少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率、出血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考核指标变化

护理考核6各指标,在管理后患者饮食控制达标比例、遵医用药达标比例、门诊随访达标比例、微信使用达标比例、知识考核达标比例、满意度达标比例均与管理之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P<0.05),其中患者满意度的达标比例高达97%,见表1。

2.2 管理前后患者的透析指标达标比例的变化

管理后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比例、血清蛋白达标比例、血红蛋白达标比例、血磷达标比例均比管理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钙的达标比例有所升高,与管理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管理前后患者的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管理后患者出现失衡综合征发生率、血量减少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率与管理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管理后患者出血发生率与管理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血液透析中心普遍采用的管理方法是随机,没有专门的管理小组和管理人员,这种随机管理会使患者的治疗与医院脱节,最终导致患者在家里得不到良好的专业护理[8-10],继而出院后又回到医院进行治疗并且获取治疗后需要注意的信息。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的核心价值就是个体化管理,找出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改进措施,并且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监督反馈[11]。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为低血压,发病率高达30%[12],血液透析后的2h内[13],患者常伴有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加之患者可能伴有冠心病、动脉硬化、自主神经功能性病变等,会使患者皮肤血管收获能力下降,血管阻力下降,透析过程耐受力差[14-15],都可诱发低血压。

我院在实施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时,先关注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原因,除了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外,最可能改变同时在患者中常见的两个问题就是饮食与吃药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微信群,在群里找到明星患者,对其他患者进行鼓励引导,同时,患者也在平台内汇报自己的身体情况,让管理小组的主任医生和主治医师进行患者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的修改和完善,并对患者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在本研究中在进行专病一体化管理后患者饮食控制达标比例、遵医用药达标比例、门诊随访达标比例、微信使用达标比例、知识考核达标比例、满意度达标比例均与管理之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P<0.05),其中患者满意度的达标比例高达97%。在管理过程中借助于微信平台发布血液透析伴有低血压症的相关知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续医院的专业护理,解决患者在家里透析使产生的疑问,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在本研究中管理后患者出现失衡综合征发生率、血量减少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率与管理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同时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比例、血清蛋白达标比例、血红蛋白达标比例、血磷达标比例均比管理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

总之血液透析伴有低血压的患者,松散、单一的护理措施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应用专病一体化理念的管理措施和护理理念,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遵医、用药、饮食依从性,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通过微信平台知识的讲解,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实施,不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德强,马清.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与死亡率的关系[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2):103-106,112.

[2] 景颖颖,唐丽春,汪瑶,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影響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248-250.

[3] 魯秀娟,戴劲芳.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6,40(4):437-438.

[4] 陈辉乐,徐昌隆,金领微,等.老年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911-913.

[5] Mawar S,Gupta S,Mahajan S.Non-complianceto the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procedure increases the risk of peritonitis.Int UrolNephrol,2012,44(4):1243-1249.

[6] 赵君,李洪艳,李楠,等.低温加可调钠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240-241.

[7] 李晴,周婷婷,李韬彧,等.延续护理在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症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17.

[8] Cheng LT,Gao YL,Qin C,et al.Volume overhydrationis related to endothelial dysfuncyion in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Perit Dial Int,2008(28):397-402.

[9] 杨开秀.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57-259.

[10] 彭庆,谢于惠,祝卫红,等.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平衡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49-1550.

[11] 周婷婷,王青尔,钱凯,等.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在腹膜透析病人合并高磷血症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8):1010-1013.

[12] 李宓.血液透析并发症[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45-51.

[13] 林华,吕少芬.进餐时减慢血流量预防高龄血液透析患者中低血压的发生[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 (5):850-851.

[14] 李吉河,马艳杰,李桂艳,等.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不同处理方式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5):175.

[15] 王叙芬.维持性透析患者诱发低血压的风险因素研究[J].吉林医学,2016,(1):140-141.

(收稿日期:2017-01-22)

猜你喜欢
低血压血液透析一体化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低血压有害必须治疗?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老人血压切莫“重高轻低”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