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目连救母故事的渊源和流变

2017-05-21 09:06郭婷婷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佛经本土化

郭婷婷

摘要:目连救母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本文主要对目连救母故事的渊源和流变进行分析和辨别,从佛经中的目连、中国本土化的目连、宝卷为主的说唱文学中的目连、早期戏剧中的目连进行梳理分析,简述它是怎样由最初的目连孝顺母亲的简单故事,逐渐演变而成为后来的思想和内容都很丰富,表演形式很多样的目连戏。

关键词:目连救母;渊源和流变;佛经;本土化;目连戏;目连宝卷

目连救母的故事在中国至少流传了1600余年,它最初由佛经中的故事演化而来,随着佛经被带入中国后,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本土化、中国化,除了以佛经故事外,其还以变文、说经、宝卷等的说唱文学的形式和戏曲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演变。下面对目连救母的故事渊源和流变进行简单分析叙述。

一、佛经故事中的目连

目连救母的故事千百年来在中国被广泛传播,最主要的应该归功于《佛所盂兰盆经》的出现。这篇仅有八百余字的经文,是后世所有描写目连故事的文艺作品的祖本和蓝本。故事描写很简单,叙述了目连悟到佛法,想要救度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他以道眼观世界,见其亡母生恶鬼道中,瘦骨嶙峋地没有饭吃,目连十分难过,便以钵盂盛饭前往。可是“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受佛指点,在七月十五日十方僧众自恣之际,为七世父母以及现世父母厄难中者,作盂兰盆会,即以盆盛百味五果和甘美食品,供养十方僧众,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因为目连的这一功德,他的母亲也因此而得以脱离鬼道。

二、中国化、本土化的目连

目连救母题材的文艺作品滥觞于民间,大约是在中唐时期。在许国霖编撰的《敦煌杂录》收有目连变文4种。这些变文,原来没有标题,有的首尾不全。其中的编号为盈字十六号的变文署:“太平兴國二年,虽在丁丑闰六月五日,显德寺学士郎杨愿受一人思微,发愿作福,写尽此《目连变》一卷。后同释迦牟尼佛一会弥勒生作佛为定。后有众生同发信心,写尽《目连变者》,同池力,莫堕三途。”周绍良编辑校订的《敦煌变文汇录》和王重民等编辑校订的《敦煌变文集》中也收录了《目连缘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目连变文》3种。据统计在敦煌变文中,至少存在有11种不同版本的目连变文,年代是五代至北宋初年。在《佛说盂兰盆经》中,出现的人物十分简单,只有目连、目连之母和佛;到了《目连缘起》中,目连有了俗家的名字萝卜,目连之母“号青提夫人”,她“本是西方长者妻”,这位“西方长者”已经亡故;《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不但提到青提夫人,还首次提到目连之父:“阿耶名辅相”。

三、戏剧中的目连

目连戏产生于北宋徽宗癸未年之前,最早著录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元节”条下。后有金院本《打青提》,元代有杂剧《行孝道目连救母》。只是,这些本子均已不存。但剧目有《白猿开路》,即演《目连救母》故事。元代目连戏名目,见于《录鬼簿续编》。《目连救母》杂剧列入《录鬼簿续编》“诸公传奇,失载名氏”之中,从所提供的题目正名“发慈悲观音度生,行孝道目连救母”可以看出,这本目连戏,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在剧中还是重头戏,抑或与主角目连的戏在剧中是平分秋色的。明沈德符在其《野获编》中将《目连入冥》这部戏归入“杂剧院本”类中。但也有将此戏作为明杂剧的,比如傅惜华的《明代杂剧全目》中便著录此剧。沈氏虽没有具体说明《目连入冥》是什么朝代演出的,但他是在评论《王粲登楼》等一大批元杂剧作品时提及此戏的。

四、宝卷中的目连

现存最早的目连宝卷当是《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原为郑振铎先生收藏,现藏于北京图书馆。这部宝卷缺上部,仅就下部来看,其主要情节基本上因袭了《目连救母经经》。但内容量比《目连救母经》大得多,其原因是说唱宝卷的艺人插入了大量的评论性说唱。元末的《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的情节基本上同于宋代的《目连救母经》,但是决不能说,至元末,目连故事的情节仍滞留在《目连救母经》的内容上。实际上,此时以戏曲形式表现的目连故事早已突破了变文与《目连救母经》的框架,加入了许多新的情节。这方面凭证有遗存于许多地方的古老的目连戏和关汉卿的《陈母教子》,尤其是后者,及能说明问题。明代的目连宝卷至今仍未被发现。清代,目连宝卷繁多,比如《目连三世宝卷》、《目连救母宝传》、《目连记》、《目连寻母》、《目连宝卷》等。清代的宝卷在内容上有两点主要的特色,一是增添了目连转世为黄巢、再转世为贺因的情节。二是呈现出可塑性形态,艺人们可以在目连到冥间救母的主干情节不变的情况下,随意虚构一些情。这两点对目连戏剧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清代一些地方的目连戏明显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戴云.目连救母故事渊源考略[J].江西社会科学, 叙事学研究,2002,08.

[2]朱恒夫.目连故事在说唱文学中之流变考[J].文献,1993,02.

[3]车锡伦.中国宝卷文献的几个问题.北京图书出版社,1998,《文献》季刊,1998,01.(总75)P.239.

猜你喜欢
佛经本土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美丽的佛经故事
出版学视角下的“抄经列位”
《思溪藏》随函音义与汉语俗字研究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推销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