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概论”课程教学中运用“原理”相关内容的一些体会

2017-05-21 13:30吴家栾
文教资料 2017年7期
关键词:方法论概论课程教学

吴家栾

摘 要: “概论”和“原理”是高校思政课的两门课程,在“概论”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原理”相关内容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而“原理”的方法论对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包括“概论”课程在内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概论”课程教学 “原理” 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政课的两门课程,“原理”开在前面,“概论”开在后面。在教学中,我认为,如果将“原理”中的一些内容恰当地运用于“概论”课的教学中,那么不仅可以起到“温故”的作用,更可以达到“知新”的效果,在“概论”课的教学中要有运用“原理”相关内容的充分自觉。

一、将“原理”内容运用于“概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说,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①马克思主义提供给我们的是基本的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它,并在运用中强化对它的认识。毛泽东讲道:“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概论”课程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实践这种方法论的一种具体形式。所以,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上讲,我们有必要在“概论”教学中运用“原理”相关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体系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阐明,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方法;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理解中国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内在的精神实质、科学性、开放性、时代性等,其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层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了解形势与政策,学习法律,提升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等。“原理”是源头,“概论”是“原理”在中国运用和发展而来的理论成果,两者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清楚地阐明了两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概论”课教学中如果忽视对“原理”内容的运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割裂了它们之间的源流关系。所以,从理论逻辑上讲,将“原理”内容运用于“概论”课的教学是必要的。

二、将“原理”内容运用于“概论”课的教学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从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情况来看,并不令人乐观,很多学生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其深层的原因是普遍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这就使思政课教学实效受到很大的影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原理”相关内容,可以不断培养、强化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概论”和“原理”两门课程虽然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原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相比之下,“概论”课程的实践性、现实性、时代性、政策性更强。一方面为了突出“概论”课的这一特点,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概论”课教学中经常联系近现代历史、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时事新闻,希望通过一些比较生动的案例把课程讲得有趣一点。但是“概论”毕竟是一门理论课,它的理论性的特点不能丢掉。我们要防止一种倾向,就是学生为这些案例所吸引,却不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把握它,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将“原理”内容恰当地运用于“概论”课的教学,就可以避免这一倾向,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在“概论”课程教学中运用“原理”内容可以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原理”的具体内容在“概论”课程中的运用,二是“原理”的方法论在“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这是更根本的运用。

三、“原理”的方法论在“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原理”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体系,精髓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在“概论”课程教学中,要处理的矛盾很多,对这些矛盾的分析、处理都离不开矛盾分析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经常需要我们面对和处理的大量矛盾集中体现在如何处理理论和实践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史与论的关系、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等。

“概论”是一门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课程。这一课程特点反映在教学内容上,所要求的是应该以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主,同时紧密联系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在“概论”课程教学中,对于历史背景的介绍是必需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都是在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离开具体的历史背景,难以讲清楚这些理论成果的产生和发展。但在历史背景的讲述上花的时间过多则有喧宾夺主之嫌,不能充分体现“概论”课程的特点,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史”与“论”的关系处理上,运用矛盾分析法,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才能使“概论”课的教学比较好地达到目的。

高校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处境并不乐观,在课堂上学生不愿学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学生感到对于自己以后的就业、发展等似乎起不到作用,不能满足学生功利的需要。另一方面,政治理论课普遍给人一种抽象、枯燥的感觉,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要改变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的印象,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相对于艰涩抽象的政治理论,案例教学采用的是具体的实例,而以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具有生动具体、直观易学的优点。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比较轻松有效的,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效果如何,案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要避免一种倾向,就是“为案例而案例”。如果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理论方面的内容讲得很少,而是喧宾夺主,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对案例的描述上,甚至所选案例和教学内容并没有多大联系,整节课变成“故事会”,这就是把案例教学庸俗化。采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采用案例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到“概论”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一目的。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双方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这种主次之分,前面是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案例与理论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在具体案例的选择上,则要注意运用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好的案例必须达到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目的,因此,所选案例必须和课程内容有密切联系,“概论”课程的教学案例必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才符合矛盾分析法的要求。

四、尝试

案例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概论”所讲内容很多,但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了在“概论”学习之初就使大家对课程在宏观上有清楚的把握,可以由矛盾规律入手,简单回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有机统一的观点,这样就使大家明白“概论”课程的理论基础,从理论的高度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

案例2 第二章 “统一战线”部分

在“统一战线”这一部分,讲到统一战线中“左倾”关门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这两种倾向性错误,可以用对立统一规律加以分析。毛泽东说:“没有哪一种错误不是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在统一战线问题的各种错误,可以说都是没有能够正确处理围绕着统一战线的各种矛盾,比如说不同党派之间的“和”与“争”即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处理。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善于把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失去这种全面性,就会犯倾向性错误。毛泽东提出的“有理、有利、有节”的统一战线策略则是对哲学中“度”这一范畴的具体运用。

将“原理”课程的内容运用于“概论”课教学,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用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凝练课本上很多具体的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4.

②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8.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分类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SJD534);常州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多元一体学业综合评价体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3-4403-14-023)。

猜你喜欢
方法论概论课程教学
青铜器辨伪概论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