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楹联志·概述(连载二)

2017-05-22 06:04赵望进
对联 2017年7期
关键词:楹联春联

●赵望进

在浩如瀚海的楹联中,最有群众性和实用价值的还要数春联。

自后蜀皇帝孟昶写了第一副春联之后,宋代的翰林学士,喜撰“春帖子词”,分赠亲友故旧,以传播喜气,显露才华。据传,苏东坡谪居黄州时,与郡中文士时相过从,值腊尽冬残,信步至东湖王文甫家,见新制桃符,一时兴至,题书一联:“门大能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讙”。

春联始于宋,而盛行却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据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话》中记述,“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以示迎春接福之意。并赐给大臣们春联,要求都必须贴于门楹。太祖赐给大将徐达的春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学士陶安的春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据说,除夕夜,朱元璋微服出巡,发现一百姓家未贴春联,问清原委,原来主人是阉猪的,过年前忙,又不识字。遂提笔为该家题写了这样一副春联:“双手辟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内容十分贴切,又极富风趣。宋赵庚夫《岁除即事》诗中有句曰:“桃符诗句好,恐动往来人”。可见宋代盛行桃符门神与迎春帖子。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召赵孟頫作了一副大殿春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后赵孟頫又为皇帝正门撰写了一副春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此联气势雄伟,赞语绝伦,充分表现出帝王之伟,帝宫之壮。后来明清皇帝亦喜此联,一直用至清末。

在明太祖的影响下,明朝文人撰联成风,盛行上下。嘉靖进士张襄惠,原为清贫书生。岳丈五十大寿时,无钱送礼,乃自撰写一联呈上。岳丈欺贫嫌薄,搁置不挂。后张襄惠金榜题名,状元及第,诏赐游街三日。当拜见岳丈时,发现原搁置之联高挂庭堂。此联内容为:“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当时虽为寿联,实则是一副绝好的春联。内容吉祥,对仗工整,天、人、福、寿皆跃然联中,至今仍广为应用,成为春联的代表作。

到了清代直至今日,过春节,贴春联,同放鞭炮一样,一直是春节民俗中最重要的部分。当今,为消除污染,不少城市节日喜庆禁放烟花爆竹,而无一家不贴春联,无一行业不贴春联。正如民间流传的口语:“有钱没钱,贴对联过年”。

山西人过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很浓。贴春联时往往配以“福”字,贴“福”字时又常颠倒过来,以“福倒”的谐音状“福到”之美意。在山西从城市到农村,春联讲究“写”。在广大城乡写春联是件大事。每到春节前夕,善书者总要以五六天的时间为村民写春联。在晋南和晋中地区的集会上,春节前半月,就有写春联者摆开摊子,支起台子,边写边卖。买者排成长队。以前多是用墨书写,后改为金粉书写,更显出“红光耀大地、金晖灿春天”的美好气象。在晋南一带的家户,以自家能写春联为荣,特别是家有中小学生者,更以孩子能写春联感到骄傲。

省和各市、县书法、楹联组织成立之后,为群众写春联,成为每年元旦、春节期间一项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文艺为民众服务的一项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好形式。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年年组织书法家深入基层,写春联送春联。1997年春节前夕,组织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会员5000多人深入厂矿企业、农村、部队写春联送春联。启动仪式在山西省文联大厦展厅举行,早已写好的300多副春联挂满展厅,省有关领导亲临现场讲话动员,气氛非常热烈,实乃文化盛事。2005年春节前,在煤矿安全新春联征集评选基础上,数百位书法家分别集中于太原西山、晋城、阳泉等矿区为煤矿职工写春联。山西楹联艺术家协会成立后,不仅每年春节前组织小分队为群众写春联,更把编撰春联作为头等大事。如,2015年春节前一个月,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就发出通知,发动各级楹联组织,组织五级会员近万人,分成灵活多样的小分队,深入厂矿、村寨、部队为群众编撰书写春联,不搞形式主义,认认真真地编,实实在在地写,深受群众欢迎。每年元旦一过,春节到来之前,协会就通过山西楹联网和短讯等方便快捷的形式,组织会员骨干编写春联。内容与时俱进,紧跟全国大形势,并与本省实际相结合。会员们撰写的大量新春联,经过筛选之后,提供给《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山西农民报》《生活晨报》等报刊以专版刊登,更多的春联在山西楹联艺术网发表,以供广大书写者选用。

只有两行文字的春联,写景、抒情、祈福、纳祥、修身、励志……它的内涵优势,作用力量,便捷实用,受众广泛,留存之久,是其它艺术无可比拟的。正如《献给春的诗——春联》一首诗中写到的:“春联是报春的通知书,也是通向春天的路条。春联是一位沧桑的老人,每年都坐在店铺前,细数日子。春联是一位扎红的新娘,每年都守在家门口,伫望爹娘。看吧,这新年里,春联真像二月的红梅,又像三月的桃花,年年都从千家万户出来,年年都绽放在大街小巷。听噢,这新年里,春联正迈着平仄的步伐,从江南塞北走来,从唐风宋雨里走来,一直押韵到,绿意盎然的新时代……”

山西的春联就内容而言,从民国开始,直至当今,住户多写传统的春联,以祈福、纳祥、祝愿、招财为主,且七字句为多。如:“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天上四时春作首;人间五福寿为先。”“三春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一元二气三阳泰;五福四时六合春。”“天开美景风云静;春到人间气象新。”“千门万户皆春色;十雨五风卜岁朝。”

另一类多写生肖春联。如子鼠:“一日时辰子为首;十二生肖鼠占头。”丑牛:“有庆年头鹊报喜;无边田野牛耕春。”寅虎:“虎气顿生年属虎;春风常驻户迎春。”卯兔:“虎去雄风镇五岳;兔来瑞气秀三春。”辰龙:“龙腾岁首开新景;鹊上枝头报福音。”巳蛇:“龙归紫洞云霞翠;蛇到青山草木春。”午马:“万里征途千里马;十年树木百年人。”未羊:“老马识途归宿去;吉羊献瑞报春来。”申猴:“羊辞旧岁留祥瑞;猴捧新桃祝寿康。”酉鸡“鸡鸣万壑长天锦;日耀千山大地春。”戌狗:“新年伊始山川秀;玉犬初临日月长。”亥猪:“恰逢盛世猪如象;喜庆新春鱼化龙。”

还有一些人家贴干支春联和姓氏喜联。如甲辰:“甲第葱茏三秀草;辰年烂漫四时花。”壬戌“壬花烂漫妆春色;戌鸟争鸣报好音。”六十个天干地支,历代联家用嵌名的格律编撰了近千副相应的春联,也以同样的手法编撰了不少姓氏联,供不同姓氏的家族选用。这里仅以几个大姓为例。张姓:“千钧弓力东风劲;万里长空北斗明。”上下联第三字“弓”“长”合为“张”字。王姓:“黄槐绿竹宜新植;紫燕红鹅悦旧家。”上联含王祐种三槐、王献之爱竹的典故;下联藏王谢、王羲之爱鹅之典故。李姓:“木荣花绽呈春色;子孝孙贤继德风。”联首嵌“木”、“子”二字,合并起来为“李”字。赵姓:“常山骄子英雄胆;松雪道人绝妙书。”上联指三国蜀名将赵云。他是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故有“常山赵子龙”之誉;下联指元代杰出书画家赵孟頫,其号曰“松雪道人”。姓氏春联和干支春联典故较多,难懂,虽张贴的人不算多,但充满情趣,富有知识,往往使上门拜年的人或路过门口的人,驻足逗留,琢磨、玩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春联的内容也在不断出新,联家站在时代的前列,编撰出富有时代感、充满激情的新对联。不同时代的联语,反映着不同时代的主题,或抒情,或言志,或写景或咏史,无不表现出一定时期的政治、文化、历史和风俗。即便是百姓自己编的,虽有许多不合联律,但充满真情实感,读之仍倍感亲切。这里仅录新中国成立之后几个年代的春联,就可见证国步龙腾的时代脉搏。

20世纪50年代:“饮水不忘打井人;翻身全靠共产党。”“庆开国盛典;祝神州腾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革命家庭光荣匾;功臣门第英雄花”“常问天下事,株株桃李争艳;勤读革命书,朵朵葵花向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不久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人们不忘抗美援朝的功臣,通过春联反映出来。

60年代:“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向挖掘潜能要劳力;以技术革新显神通。”“又红又专高唱凯歌跟党走;能文能武满怀壮志展翅飞。”“歌长江大桥通车,一桥飞架南北;颂人造卫星升天,两弹试爆成功。”“四化宏图展;三春气象新。”“一元淑气山河丽;四化宏图日月光。”

70年代:“勤俭传家宝;艰苦创新业。”“三中全会降雨露;十亿神州舞蹁跹。”“联产承包富民上策;科技投入兴农良方。”“少生优生破千年风俗;尊老敬老开一代新风。”“全心全意投入四化建设;互敬互爱争创五好家庭。”

80年代:“晚婚春常在;节育富无穷。”“万物萌苏春风里;千帆竞发改革中。”“万紫千红百花竞艳;一国两制九州同春。”“盼同胞回归,携手同创千秋业;思亲人团聚,并肩共展四化图。”“整顿党风国泰民安;深化改革经济繁荣。”“上下几千年百朝历史匆匆过;纵横数万里四化宏图日日新。”

90年代:“改革开新局;宏图展大观。”“政策落实百业俱旺;专业承包五谷丰登。”“十星宅院父慈母爱;五好家庭子孝媳贤。”“华夏如春,无山不结三中果;前程似锦,有地常开四化花。”“赤诚报国,民意归四化;惠政兴邦,党恩泽九州。”“万紫千红点缀田野锦绣;五讲四美建设精神文明。”

2000年后,山西的楹联出现了繁荣的景象。随着经济科技信息飞速发展,随着惠民政策的不断出台,随着各级楹联组织的相继诞生,新联如雨后春笋。新联的风起云涌首先表现在春联上。如,“手机持茧掌;电脑进农家。”“神六广辟通天路;改革长开致富门。”“党播春风农免税;民扬正气国生辉。”“自从盘古开天地;免收皇粮头一回。”“兴科技四季进宝;抓信息八方来财。”“手挽手村村通公路;心连心户户奔小康。”“绿化祖国山青水碧千秋美;保护环境人杰地灵万物新。”“网络世界联网络处处新网络;信息时代传信息时时好信息。”“三晋同欢夸盛世;九州共乐庆新春。”“社会文明臻大治;人民幸福庆小康。”“两袖清风扬正气;一门高洁亮春辉。”“政策归心山变玉;春风得意水流金。”“党开新纪施良策;民展壮猷奔小康。”“改革春风吹暖千家万户;振兴热浪沸腾四海三江。”“协力同心奔小康,赛富比勤,争做贡献,装点九州锦绣;和衷共济创大业,迎春接福,竞创文明,堪称一代风流。”

在实用中,每年都有不同内容的春联出现,它完全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要求和民心所向来编。《山西日报》等报刊每年都发表整版春联供书写者选用。2014年,中共山西省委大力提倡法制文化、廉政文化和红色文化,以实现弊革风清,弘扬正气,富民强省。《山西日报》于2015年2月6日所辟之“羊年春联”专版,就突出了法制文化、廉政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内容。如:“制法为民扬正气;兴邦创业沐春风。”“德臻上善春常在;法治中国业永兴。”“革故鼎新培正气;扬清激浊倡廉风。”“廉政风节俭风春风送暖;复兴梦小康梦美梦成真。”“正气一身春不老;清风两袖梦尤香。”“廉风扬正气绿化新城春浪漫;德雨润心田陶唐故里志昂扬。”“一脉山河荡尽狼烟辉锦帜;六桥风雨载将旧梦沐尧天。”在刊发专版时又套红登一副手写春联:“志在富民以法以廉扬正气;胸怀强省全心全意拓新程。”

春节贴春联,不仅仅在各家各户,而且各行各业都毫无例外地将其放在年味的第一位。所以专用春联百花齐放,各展新姿,不论是工厂、企业、商店,还是政府机关、部队营房、各类学校、科技卫生单位等等,都毫不例外地张贴春联。而商店贴春联尤为积极,把一动——爆竹、一静——春联,作为驱赶邪恶、招财进宝的两大法宝。春联往往张贴一年,到腊月廿三才更新。大多传统的和新编的春联,都以“生意兴隆”和“财源茂盛”为主题展开,便成了商店的信条和主人的座右铭。“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添富贵;财源广进展宏图。”“生意兴隆如旭日;财源茂盛似春潮。”“财源不竭长流水;生意兴隆锦绣春”……。这些联张贴很广,经久不衰。于是,一些从业者便发现并抓住了商机,开始印制春联,越印越精美,由黑色字变成了金色字,由只印联语加上了印图案花边。一时间,印制精美的春联铺天盖地,张贴在千家万户的门楹,成为一股文化大潮,势不可挡。这种文化现象积极的一面是,漂亮便捷,极大地满足了春节习俗的需求;也带来负面影响,内容单一陈旧,千家万户,千篇一律;特别是商店几乎店店同一内容、同一形式的联语,把人们的价值观全封锁在“发财”上。有识之士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内容单调重复,形式千篇一律,虽然金光灿灿,但无手写春联之生动率真。特别是一些企业每年为客户赠春联,更是同一内容的联语。为此,省内楹联组织数次组织专家上街审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通过大众传媒——报纸、电视等加以引导,但收效并不很明显。看来这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在山西,从古到今自家编写春联就成风气。在晋南一带,每个村都有几位编联写联的高手。他们虽身为农民,有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编撰书写对联,从一个侧面最能表现出“童子功”和文化素养。过年过节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在这里从教的小学老师,也常常被以编写对联水平的高低来衡量文化水平的高下。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有小学老师因编写对联过不了关而被辞退之例。

过春节,在知识界自编自写春联是常事,内容多为励志、抒情、言事之类。书写的字体楷隶、草、篆均有,而以行书最多,大多具有联墨双佳的效果。

猜你喜欢
楹联春联
贴春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大楹联 有作为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引来碧水一溪清
——江苏省常熟市碧溪新区楹联教育用心演绎“碧溪之路”
新年快乐
孔府的年节楹联
让楹联文化成为“全民文化”
——访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
喜庆的春联
楹联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