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的一些相关问题研究

2017-05-22 13:09黄晓明
西部资源 2017年2期
关键词:找矿难点重点

黄晓明

摘 要: 当前,地理科学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在不断进步,对区域地质调查中关于找矿的一些研究也日渐深入。区域地质调查中找矿相关问题也已经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本文就对地质找矿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地质调查; 找矿; 重点; 难点;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当前的地质勘查工作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使得我国一直持续存在着矿产资源得不到有力保障的局面。当前,我国正在加速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技术也正力求产业科技化,使其走上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以高新技术作为依据,寻求技术的突破点。

1. 区域地质找矿工作面临的难点与重点

基于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发展,逐渐的也在方法、技术、以及体制等各个领域获得了创新发展。但是,这些都仅仅是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前沿,并未实现普及化,像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质找矿单位在工作中还是潜存着一些难点与重点问题。例如像我国中大型矿床的发现概率仅占0.18%,具体如下图1所示。

1.1 科技方法的创新力度不足

首先,并没能充分重视对基础的研究,区域地质的调查工作仅局限于小区域进行,对区域性基础背景的深入研究工作没有充足的认知,没有实现对深部找矿理论与方法的深入探索;其次,设备较为落后,尤其是适合使用在深部找矿的装备与技术方法,还是比较薄弱的;最后,对规范加以生搬硬套,于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不能灵活、科学的执行标准规范。

1.2 规范管理机制不足

对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的工作,不具备完善的管理机制,相应关联的管理机制也并不完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2.1 资金分配不均、不重视基础地质工作

区域地质调查及找矿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庞大工程,我国近些年来也对地质找矿工作予以了极大的资金支持,但是,这也便凸显出了这些资金投入分配不均的一个问题。同时,由于我们还未能对基础地质工作相关研究投入较大力度,直接导致当前的地质找矿工作仅依赖于多年之前形成的地质工作资料。对新的、最近的基础地质工作资料收集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也不高,直接阻碍到后续地质找矿工作的順利开展。可见,必须要将政府或者社会投入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并合理分配这些资金,大力做好基础地质的研究工作,确保找矿工作的顺利开展。

1.2.2 地质工作管理机制的问题

区域地质调查及找矿工作属于一项极具复杂性的系统工作,需要去靠团队协作的力量才能顺利完成。但是,当前我国地质工作管理机制还尚存着一些严重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分工不显著,相应机制的设立也并不健全。中央方面太注重公益,而地方方面则过于片面地追求效益,这一运行的格局导致中央与地方政府两者的找矿目标根本不相同,继而不能有效构成联动机制。针对于此,必须要做好相关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将工作者找矿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出来,在其强度责任心之下,提高找矿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将制定相关地质找矿工作方面的管理机制进行落实,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逐渐形成日益完善的制度体系结构。

1.2.3 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问题

区域地质调查及找矿工作虽然有很大利润,但是也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基于其利润较大这一点,很多民间私企也被吸引参与到地质找矿工作中来,但是伴随着机制的缺失,他们并没能成为市场的主体。国有地质勘察单位的政府投资主体强势,社会投资方面的主要权益无法得到很完善的保障与高质量的服务,由于不具备好的风险、收益分配与分担制度机制,导致一些社会投资主体为了规避掉风险而发生投资失衡的问题,另外,矿产产权的界定也是不清晰的,这也表明政府在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上存在一定缺陷。从事地质工作必须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社会交际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而且由于其劳动报酬与工作风险、付出之间是失衡的,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从业方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1.2.4 管理制度落后、监管服务弱

当地政府经营矿权这一现象非常普遍,管理方式还是属于重审批、轻监管的这一传统方式,直接导致管理手段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相符,同时与地质工作规律有出入。当前还是有一些地方的政府公开以拍、挂、招的方式分配采矿权,而由于找矿、地质调查的市场监管服务弱,也由此会衍生出很多问题,比如说炒作矿权,只圈不探等等。再加上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造成外部环境愈来愈趋于恶化,若找矿标准与相关规范再不能及时的更新,就会直接使专业管理体系滞后,无法紧跟实际工作需求。

1.3 区域找矿与地质调查工作发展不协调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找矿工作发展相对滞后。地质调查工作相较而言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基于此,与找矿工作的不协调,则是直接阻碍到我国找矿工作发展的一大难题。比如说,找矿的难度大、投资大,但是地质调查的成功率却高。我国矿产有着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有较大的开发难度,而且不能协调发展这一问题非常突出,所以在找矿工作中会伴随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如下表1所示,像地面沉降、泥石流、崩塌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找矿与地质调查无法协调的干扰灾害因素。

2. 解决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问题的举措

2.1 加强技术创新

强化对矿产钻探等探测技术方法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在深部情况的可信度、精准度方面,加强交流与研究。例如:大比例类别的找矿技巧应重点关注预设范围,确定的找矿类路径要提供准确的调合比。逐渐提高找矿的可行性。

2.2 深入落实地质资料的数据汇集与集成整合

2.2.1 数据汇集

对勘查区拐点坐标进行收集,依据坐标,在全国性地质资料目录库里查询勘查区各类地质成果相关资料,形成元数据库。依据元数据库,取用并整理勘查区地质资料的成果性数据,对各类数据加以分类,形成勘查区的数据包与元数据,依据数据组织管理方案及数据模型,构建勘查区地质资料数据集成信息库,以此来起到对勘查区地质矿产资料管理、服务系统的数据支撑作用。

2.2.2 集成整合

在勘查区地质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中,数据集成整合是一项核心的内容,当前馆藏机构中富含了大量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虽然说每一类数据都相应的构建了数据标准,但基于越来越多数据的入库,多种类型、各类标准、不同结构的数据更是缺乏统一框架的约束,不能很好地完成数据检索、查询工作,很难实现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基于此,应彻底实现对勘查区类馆藏数据资源的整合改造,以期形成完善的地质资料数据库。

2.3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培育出一支高水平的地质人才队伍,是做好地质工作的根本。地质科技水平的提高与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加大培养的投入力度,实施人才振兴地质工作的基本方针,落实按劳分配,促进人才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使其在找矿作业中发挥巨大效力。

3. 结论

随着地理学的不断发展,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工作也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必须要认识到找矿的关键问题、创新找矿思路、加大财政支持,从根本上为区域地质调查及找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吉宏泰, 梁璐. 航磁、遥感和化探方法在月井子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的应用[J]. 现代矿业, 2015(10):99-102.

[2] 佚名. 区域地质调查支撑找矿突破作用凸显[J]. 化工矿产地质, 2014(4):210-210.

[3] 罗红卫. 探讨如何提高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 低碳世界, 2014(13):111-112.

[4] 王永胜. 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显著、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吉林省地质调查院成果[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4(6).

[5] 王新春, 齐钒宇, 李晓蕾,等. 资料数据集成与服务研究——以整装勘查区地质工作为例[J]. 中国地质, 2016, 43(2):691-697.

猜你喜欢
找矿难点重点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