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影响开发理念下西安地区景观设计的应用与研究

2017-05-22 00:42崔淇淇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灰色基础设施不断增加,绿色面积急剧减少,人类这一切建设发展造成了自然界水循环的“短路”,同时,全球变暖影响了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的改变,暴风雨及与其相关的大范围的洪灾和污染的发生频率也在增加,传统排水基础设施的局限性导致了我国洪涝灾害日益严重。

分析西安地区低影响开发的影响因素,提出西安地区不同开发模式低影响开发设计原则及方法,为西安地区不同开发模式下的雨洪管理模式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西安地区;景观设计

【引言】:

西安地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半湿润区的城市雨水设施规划应采用雨水回用模式,而不是简单的以“排”为主。对于该区域采用雨水回用模式,在充分补充地下水的情况下,将入渗的雨水通过传输系统流向雨水回用系统,通过回用设施进行净化利用,用于生活用水、补充景观水体或绿化浇灌用水。

1、结合低影响开发的建筑设计

1.1采用群集开发模式

在对建筑进行规划之前,应结合场地的现状调研,结合土壤的特性,将建筑物规划在土壤渗透率较低的区域。群集发展模式的主要出发点就是保护城市水文及生态敏感区域,从场地中释放出更多的透水地表,维持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

西安市的城市规划中,以商住建筑为主。尽量减少场地内不透水面积或将不透水表面设置在场地内土壤渗透率较低的区域,在建筑布局上,建议采用中心围合式,因为相对比传统的横向排列式,这样的建筑布局方式可以减少道路设计,使铺装场地更加集中,能够增加公共绿色空间,为LID设施的布局提供足够的空间。

1.2建筑与雨水收集相结合

将建筑与低影响开发设施相结合,利用集水箱将建筑屋面所收集的雨水进行回用。将建筑附属绿地与雨水花园相结合,根据建筑的规模,设计不同大小尺度的雨水花园,形成一个层级,形成不同组团的雨水花园[2]。

1.3屋顶绿化及外墙绿化

屋顶绿化和外墙绿化,都是将植物与建筑构造相结合。屋顶绿化和外墙绿化都属于低影响开发设施。屋顶绿化与外墙绿化利用土壤、植物及微生物对地表径流雨水进行吸收,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广泛。

2。结合低影响开发的道路设计

目前,我国道路存在雨水径流量大、污染严重、道路资源流失等问题,对于道路设施的改造已迫在眉睫。将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公共设施、雨水管理同景观系统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生态的、可循环的一个体系。以下主要从LID模式的道路断面设计、结合道路的LID雨水设施及道路植物设计这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2.1采用LID模式的道路断面设计

LID模式的道路主要将道路设施与LID技术设施相结合,构成一个微循环的道路体系。主要的LID设施分别是生态树池、下凹绿地、透水铺装,并根据道路的宽度、车流量及该场地滞留雨水量进行详细设计,且灵活运用。

我们在进行LID模式道路设计时,应该结合哥本哈根暴雨应对准则中绿道的设计思路,形成具有弹性的雨洪管理模式。哥本哈根将城市街道利用高差设计为“安全同行路段”和“洪水淹没区”。将街道设计为“V”形空间,在街道地势最低处设计带状的渗透沟,如遇特大暴雨,绿道中央所设置的绿色设施将作为蓄水面,而街道两侧高出的人行道仍能满足正常出行。

2.2结合道路的LID雨水设施

适合道路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主要有透水路面、生态树池和下凹绿地,工程措施主要有渗水管和集水井,将雨水设施与道路现状灵活结合起来。

3、结合低影响开发的绿地设计

对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而言,应尽可能早地开展雨水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系统、绿地系统、河湖水系统的协调统筹规划,实现生态可持续目标。将结合LID的城市绿地主要分为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主要从景观要素如何与LID设施相结合来进行阐述。

3.1地形

在进行LID设计时,应对场地内原有的场地特征进行保留,充分利用场地特征,对其原有地形的汇水区域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地形進行改造。对坡度较陡的区域进行植被保护,而地势较低洼的区域,将其与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滞留渗透设施相结合,对场地汇水区域进行雨水吸收下渗。对于地形略平整的场地,利用低沉本填挖技术对其场地进行改造,形成高低错落的微地形,利用微地形作为吸水海绵体。

3.2水景

以水为友,弹性设计,强调人对水的适应,要与洪水共进退,用富有弹性的土地利用设计,代替灰色防洪设施。对雨洪进行计算模拟,确定水安全红线,并给洪水留足空间,使其河流驳岸应对雨洪灾害时具有弹性,能应对多层次的雨洪灾害。结合乡土植物和地形,保护和恢复河流自然形态,形成与洪水重现期相适应的弹性生态防洪景观,保留乡土植物并将其与滨水驳岸相结合。

3.3植物

将雨水设施与城市绿地结合时,植物在控制场地径流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选择植物时优先选择乡土植物,乡土植物能保障其存活率并能形成独特色生境。其次要根据具体的雨水设施选择具体植物种类,如滞留渗透设施需根据雨水径流量水位选择植物耐水淹程度。最后,在满足低影响开发前提下,还应对绿地的整体景观效果进行设计,应强调立体种植搭配,形成丰富的植物空间及景观层次。

3.4园路及场地

将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园路与场地与滞留渗透设施、传输设施相结合,能很好的将汇集在园路上的地表径流通过设计标高低于园路的雨水设施,进行消纳渗透。可将下凹绿地、植草沟、渗透沟根据园路的宽度及该区域汇集的雨水径流量,进行灵活组合。将下凹绿地布置于园路两侧,对路面雨水进行滞留渗透,盈余的雨水则通过传输型植草沟或渗透沟排放到景观水体或受纳调蓄设施中。

4、结论

将西安地区按照开发模式的不同,分为新开发区和老城区,并提出西安地区不同开发模式下低影响开发设计原则及方法,对新开发区雨水系统规划、建筑规划、道路及绿地规划提供一定的设计原则,对老城区进行建筑、道路及绿地提供LID改造方法,为西安地区在雨洪利用方面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佳.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场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3.

[2]苗展堂.微循环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作者简介:崔淇淇(1991.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

猜你喜欢
低影响开发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及其效益分析
佛山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探寻
临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研究
国外雨水花园污染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