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院校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冷”思考

2017-05-22 09:14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后勤保障体育场地体育院校

傅 柳



对体育院校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冷”思考

傅 柳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针对体育院校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在办公室管理工作中的自身特殊性,结合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背景,采借管理学手表理论和剃刀定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管理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人员素质、管理信息化对体育院校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进行“冷”思考。研究表明:(1)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在为教学和学生服务中存在的矛盾;(2)对全心全意服务的特点和奉献精神的反思;(3)健全体制下,如何增强服务效率。通过总结性的思考研究,从而为体育院校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辨性参考,对高校场馆管理的发展提供理论性支撑与实践性借鉴。

体育院校;场馆管理;后勤保障;经典理论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研究涵盖了高校体育场馆的性质、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经营内容、绩效评价、国外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等领域,横跨多个学科。就体育院校场馆的专门研究,特别是对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就体育院校场馆运营管理与公共体育场馆发展的相互关系、体育院校场馆管理的多功能开发、体育院校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和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分析等领域,是当前中国体育场馆管理研究的薄弱之处,也成为了体育院校场馆研究的独特方向。

1 大数据时代下的体育院校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评述

1.1 十年场馆变化,导致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繁琐复杂

中国体育场馆10年的变化,从2003年的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到2013年的第6次,整整十年的时间,我国体育场馆不断增多,特别是高等院校校区扩张,体育院校校区扩建,更是让体育场馆场地如雨后春笋。对比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加84.45万个,用地面积增加17.32亿m2,建筑面积增加1.84亿m2,场地面积增加6.62亿m2;人均场地面积增加0.43 m2,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5.87个。在2013年的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上,高校体育场地共4.97万个,占所有体育场地的2.94%[1],而同比2003年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为2.87万个(如表1),之所以当前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问题的增多,同场馆数量的增长是分不开的。在政策导向的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被要求面向公众开放,从政策导向,高校管理,利益主体等各方面,无疑将场馆管理问题扩大化,这也就造成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繁琐与复杂。

表1 2003年高校体育场馆数与2013年对比(单位:万)

1.2 场馆办公室管理工作人员的增多,后勤保障人员素质差异明显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实行了后勤社会化管理制度,成立了后勤集团。在这种形势下,体育院校后勤办公室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作为联系学校各职能部门与基层的中枢机构,办公室承担着上传下达,横向沟通的重要职能,又起着传递信息、服务院校的作用[2]。

体育院校场馆后勤保障工作人员也伴随着办公室任务的繁重下,不断增加,特别是后勤基层保障人员。但是这类人里分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者素质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体育院校场馆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比较过硬的政治文化素质、熟练扎实的业务行事能力。但是事实上,办公室人员多是从各个行业各个部门选拔录用的,往往并不是这个专业的人才或者是经过岗前的专业培训的,所以一般都缺乏行政管理及秘书专业等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办公室职能作用的高效高质量发挥[3]。而且,很多高校一般都缺乏健全的办公室管理制度、规范合理的行文办事章程,甚至没有行之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从而导致人员的工作潜能很难有效挖掘,整体的工作水平和个人的创新能力提升缓慢。

1.3 政策导向,体育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凸显专职化

早在1995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鼓励、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让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在社区得到共享,以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这就导致了场馆后勤保障工作的出现,但是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多为兼职化,兼顾性管理。国务院颁布的自2003年8月1日起实行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体育文化设施向公众开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从此,场馆管理的后勤保障工作开始出现有偿化与专业化[4]。同时,高校的体育场馆场地、设施、器材以及高校内稳定的体育专业教师、学生也有能力吸引更多的各个层次的社会人员进入高校进行体育活动,能满足不同年龄及身份等人群的不同体育需求,管理模式呈现多样性的特征。中国在《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区体育工作意见》中都明确规定:各种国有体育场馆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5]。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努力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要逐步改善群众性体育运动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也要努力实现社会共享。2006年8月在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工作会议上提出:“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将成立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全国的开展工作,并对该项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同时加紧制定《全国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实施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这一系列政策的导向,都是促使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发展的政策因素。

2 管理学若干经典理论与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剖析

采借管理学中的经典理论,架构管理工作,对于新时期场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管理学意义。同时,为引发体育院校场馆的创新管理工作思考奠定学理基础。

2.1 手表理论突出体育院校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高度领导性

手表定理在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6]。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高校场馆是公共资源,其作为公共资源是有限的,主要是教学、训练、科研,与师生员工,群众健身健体之用,而有偿服务带来的更多的社会人员,使得该资源受到挤压,尤其是加上社会有偿服务的谋利,使得学校师生在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有了诸多限制。因此,对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公共资源的事实认同,可以明确使用方向,学校师生员工作为第一受益人,健康水平得到保障。在场馆管理过程中,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应该突出高度领导性,如果多人指导,必然导致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出现差异化,从而导致内部管理问题的出现,使得管理出现多样化,难以管理等。手表理论在体育院校场馆管理中让管理人员知道只有具备高度的领导性,才能使后勤保障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才能使学校场馆正常运行。

2.2 奥卡姆剃刀定律场馆管理工作的复杂简单化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管理中可进一步深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7]。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场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式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网络互连的,是提高学校场馆管理整体运转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在全校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和标准。他是在工作流程的概念基础上,使管理人员能够方便地共享各种场馆管理工作流程和数据信息,高效率的进行沟通;迅速实现信息采集和信息计算处理,简化了中间管理环节和各个场馆奔波的情祝,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研发微信、微博等公众场馆预定平台,多平台、多方位的对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实施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将以前繁杂的管理工作简单化,但是,在进行这些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又是复杂的,所以,这一逻辑符合剃刀定律。

3 基于管理学经典理论下对体育院校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冷”思考

3.1 对场馆在教学和学生服务中存在的矛盾思考

场馆的首要工作是服务,主要职责是为学院教学、训练和科研进行保障服务和管理服务。场馆工作主要体现在:(1)对教学场馆的保洁、安保服务、场馆水电等设施的检查、维护和管理;(2)对教学设施、设备、运动器材、器械的保管借用(归还)维护保养及基本维修等。

虽然场馆中心为教学、训练科研作出了有力的保障,但随着体育院校的不断发展,人员且年龄逐渐增大、身体健康需求结构的变化,矛盾也逐步突显,通过实地考察,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主要现阶段突出矛盾如下:

(1)场馆数量相对增加与场馆管理人员人数逐步减少的矛盾日益显现。成都体育学院的场馆中心成立至今,教学场馆在不断的建设发展,室内运动场面积从36 224㎡增加为50 224㎡,教学楼面积从16 801㎡增加为21 801㎡。而中心的工作人员因调动和自然减员从2001年成立之初的2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14人,这与场馆增多伴随人员增多的逻辑相背离。

(2)教学设施设备的现代化要求与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相对较低之间的矛盾突出:近十来年,为适应教育发展要求,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需要,成都体育学院加大了建设投入的力度,院内各种教学设备、教具的现代化水平含量越来越高,多媒体教室从无到有,从最初的仅有几套多媒体设备增加到目前的教学、会议室和报告厅等多媒体设备的全覆盖。近年来,对室外田径、篮排球、足球场安装灯光,满足晚上学生上课以及对社会群体提供锻炼场地,高科技,好环境的场地设施管理人员确实不专业甚至低素质的一般工作人员,这样使得场馆维护与管理得不到专业化保护,维护成本加大。

(3)学生人数增加导致教学课时增加与管理人员工作时间日益增加的矛盾也较突出:近年来,成都体育学院的迅猛发展,学生人数也成倍增加。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不断建设新的教学场馆,但场馆资源相对课程安排和学生上课还是显得比较紧缺。为保证教学课时的完成,教务处排课采用了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充分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满足班团组织活动的需要,支持学生各种社团、协会活动,课余时间锻炼、训练的需要。因此,对场馆的管理,场地保养,器材的维护也存在诸多的不便,因此,场馆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人员长期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坚守工作岗位为教学、训练科研服务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3.2 对管理人员应具备全心全意服务的特点和奉献精神的反思

学校后勤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场馆管理工作更是为学校教学、训练、科研提供优良服务的物质条件,确保教学工作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是我们场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作为一名场馆管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训练科研服务的思想意识,对师生要热情、服务要真诚,真正做到服务到家,急教学所急,急职工所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困难时伸出友爱之手,体现领导的关心、集体的温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职工才能全身心的安心本职工作,才能做教学、训练科研的坚强后盾。

场馆管理员要经常听取教师和学生意见,了解学校概况,积极主动地为教师、学生排忧解难,多办实事。提前到岗做好清洁卫生及器材的发放准备工作,对延堂的教师不发牢骚;对归还器材的学生不吹促,始终牢记服务宗旨,做好本职工作,对师生提出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及时整改和报上级领导给予反馈。

3.3 对健全体制,增强服务效率的反思

坚持从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入手,合情合法去管理,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建立健全各场馆(地、楼)规章制度,各保管室岗位职责。立足于工作实际,为增强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结合“两学一做”的活动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性,开展了“六比六看”劳动竞赛月,“安全服务”竞赛月等多种形式活动,工作人员根据自己从事的保管工作,在岗位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规范职能,让后勤保障管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明晰,每项工作既有质的要求,又有量的标准,又有程序规范依据,达到了规范标准同时又保证了活动真正取得实效,要求保管员每天巡查场馆并填写巡查记录,水电、器材维修要有记录,器材入库,领出与损耗要有账单,且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直接与年终评优挂钩,推动场馆各项工作的开展。

对后勤场馆工作要有长远的工作目标,学校以正确的办学思想,全面育人的观点,根据实际条件制定学校全面的发展规划,后勤场馆必需以学校发展规划为蓝图,制定长期规划,场馆管理员的素质如何提升,器材设备的维修更换,不管怎样都要分阶段,分学期来制定和实施计划,后勤场馆保障工作要有超前意识,还必须做到“兵马未动”而“粮草先行”,发扬主人翁精神,真正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效益,体现后勤人的精神面貌,体现我们为教学、训练、科研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4 小 结

体育院校场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是办公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仅从管理人员和管理模式两方面对场馆矛盾、管理人员矛盾、体制制度矛盾进行了简要的反思,存在一定的局限与自我偏见。研究力求通过思考,对场馆管理工作人员的有所启示。在充分管理和合理使用有限场馆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体现后勤服务育人的宗旨,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

[1] 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库[Z].2013.

[2] 谢 明. 公共政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刘 波,王宗平.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公共经济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1):42~44.

[4] 孙成林,王 健,高 嵩.新中国学校体育设施政策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5):37~43.

[5] 雷 厉,肖淑红,付 群,陈 莉.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选择与路径安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0):10~15.

[6] 盛裕良.试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构建[J].复旦教育论坛,2005(04):60~62,66.

[7] 李 茜.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启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0~74.

[8] 李 妍.关于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01):34~37.

[9] 陈思泽.创新管理理念做好新时期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工作[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98~200.

[10] 侯 燕.我国高校办公室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

[11] 邓晓菲.试论高校办公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6(11):122~124.

[12] 张龙云.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办公室工作的思考——以山东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5(01):40~42.

[13] 王崇文.办公室行政后勤管理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04):29.

[14] 杜琳琳.新媒体时代后勤宣传工作的新路径——以高校后勤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6(04):101~103.

To “Cold” Thinking about the Sports College Venues Logistics Management

FU Liu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In view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sport college stadiums is particularity for office administration work. Combined with imformationize era background of the big data and use watch of management theory and the law of razor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field trips, management analysis, logical reasoning method, etc. Under the guidance of system theory. We are thinking from the personnel qua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of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diums logistics management. Researches show: A Venues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for the contradictions existing in teaching and students services; B The think of service and dedica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rt and soul; C Under the compete system, how to enhance the service efficiency. Research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inking, which for the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diums provide intelligent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the development of venu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Sports college; Venue management; Logistical support; Classical theory

1007―6891(2017)02―0130―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2.34

G818.2

A

2017-02-20

2017-03-23

猜你喜欢
后勤保障体育场地体育院校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安徽省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