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

2017-05-23 13:13张省
晚晴 2017年5期
关键词:老支书绝壁大发

张省

在贵州省遵义市,有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修建在峻岭绝壁上的水渠:大发渠。一股清流在水渠里缓缓流淌着。当地的村民把这股引下山的水流称之为生命之水。这股清流不仅灌溉了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自然村上千亩耕地,也是全村人畜饮水的宝贵来源。

大发渠,取自村中老人黄大发的名字。他曾是草王坝村支书,为了修建这条渠,老人坚持不懈整整36年,“以命修渠”终于带领村民們打开了脱贫致富之门。

全村只有一口井 缺水没电不通路

20多年前,草王坝村因为缺水陷入了生存困境。原草王坝村村委会主任张元华回忆,1990年一场旱灾,不仅山上的树全部死掉了,村里更是一年都没有水喝。“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张元华说,这是1995年之前草王坝村最真实的写照。缺水成了这里的穷根。全村900多号人,平时只能靠一口老井排队打水喝。

正常饮水都是如此,农田灌溉就更成问题,这里的土地石漠化极其严重,大伙只能靠天吃饭,地里能种的只有玉米、土豆等抗旱作物。家家户户每天吃的是用玉米磨碎制成的难以下咽的苞谷沙饭。因为穷,这里不通水、不通电,也不通路,草王坝村也成了远近出了名的光棍村。

为了一举解决几百年来全村的灌溉和饮水难题,时任村支书的黄大发,率领村民们踏上了一段震撼人心的修渠之旅。

5万人义务修渠13年 却告失败

今年82岁的黄大发从小是个孤儿,1958年,23岁的黄大发被全体村民推选为大队长。上任后,修一条水渠,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成了他的梦想。1962年,年轻的黄大发率领大伙开始了第一次修渠。

“红旗渠”是当时上级政府为第一次修渠取的一个时髦名称,意在打造一条遵义的“红旗渠”。“红旗渠”设计全长15公里,但满腔热情的黄大发率领乡亲们整整坚持了13年,义务投入5万多人次人工,修了12公里,最后却不得不放弃。因为那个年代,条件简陋,又没有专业技术指导,黄大发他们修的水渠的沟底是用黄泥和石灰来封的,留不住水,水都渗透光了。

54岁起学水利知识 决心“以命修渠”

第一次修渠的失败,让黄大发意识到不懂水利技术是修不成功水渠的。1989年,机会来了,因为看黄大发一直执着修水渠,上级部门抽调他到区水利站当辅导员,跟班学习水利技术。当时黄大发已是54岁的年纪,尽管只有小学文化,但他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从零开始学习技术,经常缠着技术员讲解图纸。三年时间,他积累了大量修渠知识。

1991年,黄大发回到村里,继续担任村支书。信心满满的他又开始启动第二次修渠计划。尽管黄大发一心为公,在村里有很高的威信,但这次,有很多村民还是不相信水渠能修成功。

黄大发坚持自己的决心:“不管你什么事,我拿生命换。我天天都在想,如果这个水哪一天过不来,哪一天都不收兵。”

1天内凑齐1万元押金 二次开工修渠

为了第二次修水渠筹措资金,黄大发多次前往县水利局申请立项。1991年的冬天特别冷,冰天雪地,每次来回都要翻山越岭走4天,水利局领导被黄大发的执着精神感动,同意立项帮助修建水渠,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拨付6万元现金和38万斤玉米折抵为工程款。但是,就在1992年春天动工的前一天,水利部门却出了一个难题,让黄大发在一天之内自筹1万元现金,作为规划押金,才会派技术人员前来。“他们害怕你不坚持干,不交押金,怕我们没得积极性。”黄大发说。

在一天之内自筹1万元现金,在那个年代,对于草王坝村贫困的乡亲们来说,谈何容易。黄大发连夜动员乡亲们想各种办法集资,村民们有的卖鸡,有的卖粮食,有的拿出了女儿订婚的彩礼钱,终于凑够了押金。

身先士卒迎难而上 两年开凿悬崖水渠

押金交了,技术人员也来了。经过科学测量,虽然第二次修的水渠的主渠总长度不到第一次水渠的一半,但工程难度却高了很多,需要横跨三座大山和三处几乎陡直的悬崖绝壁。凿通这三处悬崖绝壁,是整个修渠能否成功的关键。开凿施工时,需要先测量好炮眼,然后放炮炸石,这时必须要从300多米的悬崖顶上,把一个拴着缆绳的人一尺一尺地往下放,最后悬在绝壁处施工。当时前来协助修渠的施工队望而却步,说给多少钱也不干。

据张元华回忆:“黄支书当时就说,我都五十多,六十岁了,我都不怕,我先给你们干一段,然后你们再继续干行不行?这样大家看黄支书到那里去干,后来就不怕了。每个地方他都是带头。”

黄大发说:“当时我不害怕。我一人怕,其他人也会怕。共产党员你怕牺牲行吗?那些先烈拿身体去堵枪眼都要干,就是要有胆子。你都怕,谁还敢下去?”

凭着智慧和勇敢,黄大发率领乡亲们,硬是靠着风钻和钢钎、铁锤这些简单的工具,在离地面近200米的悬崖上,一寸一寸地凿,一尺一尺地敲,三段总长500多米的悬崖水渠,他们硬是整整开凿了两年,平均一天不到一米。

36载坚持修渠 当代愚公引水进村

1995年初,距离工程竣工只剩下了最后600米,黄大发遇到了最后一个难题,政府给的工程款全部用完,但工地上买水泥等物资还等着用钱,黄大发作出了一个决定,用自己个人的名义从信用社贷款1万元继续修渠。1995年端午节,历时三年,一条长7200米主渠和一条长2200米的支渠终于修建完成,草王坝村盼了几百年的生命之水终于流到了村里。

有了水渠保障,黄大发又带领乡亲们开展“坡田改梯田”,使村里的稻田一下子从200多亩增加到近700亩,粮食产量由原来的年产6万斤,一跃增产到年产80万斤,增长了整整12倍。有了水,有了粮,黄大发又率领乡亲们拉电、修路、修学校、搞养殖,彻底改变了草王坝村过去的贫困面貌。

黄大发老支书用36年时间在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之渠的故事,经过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引发巨大反响。人们在为老支书锲而不舍、不畏牺牲的愚公精神点赞的同时,更对老支书内心中那座信仰的丰碑感到由衷的赞叹。黄大发老支书用自己的生命和36个寒暑,生动诠释了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怎样才叫不忘初心。

猜你喜欢
老支书绝壁大发
执灯而立
写给爬山虎
秘密
在古石绝壁前
飞檐走壁
韦羌山
最后一次机会
举报信
好处费
不是我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