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区中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设施设计研究

2017-05-24 19:03赖昱宏
艺术评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度假区公共服务导向

弱势群体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了保障老人、儿童、残疾人、携带婴儿的妇女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游玩、居住、出行、工作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安全、舒适、方便、自主地通行和使用公共环境中的配套服务设施。旅游度假区是一个公共环境,为方便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旅游应设置服务于他们的基础设施,建立一个人与环境良好交流的平台。 四川省旅游度假区中弱势群体设施现状 四川省旅游度假区近年也出现较大变化,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但为弱势群体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普遍滞后,仍需完善,同时设施设计有必要改进。就调查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区域内缺少弱势群体使用公共服务设施 多数旅游景区只是对普通人提供公共服务设施,而对弱者较少关注。如乐山大佛 5A级旅游度假区内,卫生间缺少儿童洗手台设施,区域内台阶较多,但缺少攀爬工具,这些情况对出游的老人、儿童很不便利。他们无法像成年健康人那樣去使用普通设施,最终导致弱势人群在环境中受到一些特殊限制。应加强对这部分人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重视。 (二)公共服务设施部分实用性不强 如提供的残障卫生间设施,未能很好利用。景区导向系统虽有,但很混乱。提供部分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广泛人群使用。因而对公共服务设施可以进行普适设计,既兼顾普通人使用,也可满足弱势人群需求。 对策与建议 为更好满足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在四川省旅游度假区中,公共服务设施的改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补充弱势群体需求的设施 在省内多数景区中,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够。区域内公共厕所缺少部分的卫生设施,特别是妇女儿童在使用卫生设施时,排队久,操作不便。根据这种情况,可考虑为携带儿童的妇女,设置母子卫生区,里面可以配备婴幼儿等待区座椅、婴儿换尿裤台面、儿童马桶、男童便盆等设施。它将改善妇女儿童在使用卫生设施时所带来的尴尬,控制卫生区域内混乱,嘈杂的状态。 度假区中可以配置多个户外饮水台(如图 1所示)。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会大量体能消耗,需要补充充足水分,携带饮用水增加身体负担,尤其是老人和儿童,身体负担过重易疲劳。若在环境内拥有这样设施,他们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环境中也减少白色垃圾的污染。 省内旅游度假区很多有台阶的地方,都未设置扶手,或一般将围栏做扶手用。弱势群体上下台阶时,有扶手搀扶,将能减轻他们能量损耗,保护旅途安全。在景区中可以合理的安置扶手所处位置(如图 2所示)。 (二)部分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应从弱势群体出发 我省旅游度假区多个地方,指示设施还有待提升。景区导向系统不能直接快速传递游客导向的位置,特别容易让老人在寻找导向系统上花费很多的精力,儿童也会迷失自己的空间方位。改变这一状态,应该考虑标识系统的位置、大小、字体清晰程度等问题。如可以采用地面铺装和照明相结合来设置路面导向。或在栏杆扶手上配置指向文字导向。使导向内容无处不在,时刻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环境给他们的关怀。 垃圾桶在度假区每一个场所都有分布,垃圾桶上标有分类符号,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分类符号不明确、示意图形太抽象。老人、儿童丢弃垃圾时不易分辨,最终导致随意乱扔。垃圾桶上的分类标志没真正起到分类作用。因此景区垃圾桶的设计,要注重颜色明显、标志清晰,分类也可通过简单图形、实例示意,使传递内容明确,老人、儿童、成人能迅速辨识设施上所要求的意思(如图 3所示)。 卫生设施儿童洗手台不是在每一个省内度假区都有设置。多数洗手台的高度仅适合成人使用。有一些度假区考虑了儿童洗手台,为了方便儿童,但经常会产生尴尬无奈的情况,许多儿童伸直了手臂却仍然无法够到水龙头。这是因为洗手台的高度虽然降低了,而宽度仍与成人洗手台是一致的,作为孩子当然无法正常洗手。对此在设计中,应根据儿童身体尺寸做出处理,提供一个适合儿童洗手的台面。 在对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时,除了考虑人机尺寸以外,还应从造型、色彩、材料,工艺、装饰、图案等因素角度全面思考,创造舒适好用的服务设施,实现设施功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位置应多从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角度考虑 在度假区中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位置。每一种设施具备的功能不同,公众需要的它程度也就不一样,影响它在区域内分布。同时设施分布的位置还受公众的使用频率、运动状态等方面决定。目前在度假区中,设施分布位置仅从普通人生理角度考虑,未关注儿童、老人、残疾人、携带婴儿的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生理特征。我省度假区中,很多卫生设施距离较远、分布隐蔽。休息椅分配也不合理,设置对象之间的距离太长太远。对于身体相对虚弱的老人、儿童很不便利。因此在场所里安置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应多考虑是否适合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生理状态。 结语 在旅游度假区环境中,改进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实用性,将会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平等参与的旅游休憩场所,改善旅游度假区的运营状况。并对弱势群体来说,解决了出游难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能深化对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认识。了解服务于不同群体的公共服务设施所存在的差异。总之,优化我省旅游公共出行环境,必须进一步完善四川省内旅游度假区公共服务设施。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编号LYC13-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国勇,尚娜主编.公共设施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邹统钎.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赖昱宏: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度假区公共服务导向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滨海旅游 度假集群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苏州阳澄湖半岛:城市的“后花园”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综述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