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研读

2017-05-24 12:15张平
青年时代 2016年23期
关键词: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张平

摘 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书目《〈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虽然只有短短四页,从字里行间展现了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并且让人们看到了马克思是位在实践中不断进取的理论家。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所作的简明而完整的概括,是指导社会发展进步的理论之源,是人们不能不经久研读的经典论述。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经典

1859年,刚过不惑之年的马克思在经过自己一生中黄金时代 15年的潜心研究后,出版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同时写下了序言。成为后来人们理解和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经典依据。

一、《序言》内容介绍

1、提出马克思考察资产阶级制度的次序、方法,介绍《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内容结构。马克思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的次序来揭示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的实质的。

2、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其一,马克思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迫使他必须正视社会现实。出于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知难而进,成了马克思去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其二,马克思要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评判,必须获得充分的政治经济学知识。

3、回顾自己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过程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1843年3月,马克思开始把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先后出版了几本政治经济学著作,1846年夏,与恩格斯合作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步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向全世界公开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同时写下了这篇序言。

4、马克思精辟概括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实质。《序言》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要点进行了扼要的阐述。直至今天,在各种著作或历史唯物主义的教科书中都被大段加以引用,始终被认为是马克思本人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的、完整的表述。

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而在劳动中人与人之间又要结成一定的关系,人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的关系,因为生产力发展了,新的生产关系就要代替旧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就是社会的经济结构,它是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而“上层建筑”,则包括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或慢或快也将发生变革。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序言》对这个问题明确地做出了唯物主义的回答,那就是:“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引起社会革命

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化和物质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总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必然同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所以生产关系必须变革以适应新的生产力。社会革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是旧的社会形态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的决定性环节。所以,革命不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不是道德期盼和价值追求,而是社会运动客观规律的表现。

三、现实意义

人类的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革命和解放是一种现实的历史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如此,中国革命亦是如此。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地主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曾经登上过前台,但最终都失败了,因为他们都不能代表新兴的生产力,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真正代表新兴的先进生产力并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最终完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这是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践行的结果。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资源、生态及道德等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当今人类世界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还会共存,它们之间有对抗又有传承,它们的存在都有现实合理的因素。不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那样的高度,人性中的欲望和贪婪也不是社会变革就能改变的。人类的最终目标还任重而道远,马克思主义也还要日益完善。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在资本主义内部解决,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埋葬资本主义,通过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而走向共产主义。

参考文献:

[1]《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表述》田心铭,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

[2]简析《<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刘姣姣,美与时代·城市,2013.

[3]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王继全,苏州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